• 20

從職場角度來看,我個人真的覺得台灣的教育非常,非常失敗(補充)

理想是給家裡有錢的人用的,...嚴凱泰曾說過他給兒女的教育"0壓力"~我心想我跟你一樣有錢那有什麼問題,...這社會很現實的,出社會沒有好學歷好的科系誰要用你,出社會沒有錢理想再多也是空談,...但,只要有心理想和現實是可以兼顧的,例如你興趣是體育但不得已你要去唸醫科,那誰說唸醫科課餘時間你不能去練體育,有心想要練還是可以練到去比賽的,知道 L.A BOYS的弟弟吧!人家在演藝圈打滾多年最後還是能考上醫生,有心就做的到~"剛鐵人"裡面有句話是這樣說...當你脫掉那身盔甲後你還剩什麼,他還是個發明家,企業家,演說家~所以人身不應把賭注放在一個框框裡,有心現實和理想是能兼顧的。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老師傳授的只是學歷至上的思想。還記得很清楚數學老師講過"某某私校的根本無法近來我們學校教書,你看我們幾個老師都是政大幫的,那些什麼大葉大學小草大學根本是笑話"


樓主剛好點出廣設大學後的問題,這些學校在早期都還沒建校。

以前會擔心考不上學校,現在則擔心進入不適合的學校怎麼辦。
寫的真好,真的令人省思!
很多人生長環境單純,才會有從優秀學府畢業就一帆風順的錯覺。
教育制度是由一群聰明而單純的人建構而成,跟複雜的社會是有很大落差的。
台灣學校教學資訊,落後產業最少10年,而私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勝利方程式,也不可能拿到學界分享。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是畢業就完成了,台灣教育沒有錯,只是很多人太天真,認為畢業證書可以給我們一切,並且太依賴父母、師長,甚至依賴體製、順從體製。

聯考分數只是智力測驗與淘汰學生的一種機制,只是職場能力其中的的一種,隨著年齡越大,學歷越不值錢。
職場能力包含
1.專業能力(基層主管必須具備)
2.人際關係能力(中階主管必須具備1.與2.),降低職場阻力,開發人脈與資源。
3.概念化能力,(高階主管與老闆必須具備),把多種不明確的想法與行為,歸納整合成一套系統,甚至創新。

學歷只是一張門票,拿到就忘了它。進入職場就重新歸零,捲起袖子放下身段,不斷學習,設定目標、分析、執行、改錯、再執行,不斷循環,久而久之,自身會積聚能力。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想一直進步,個性決定命運,自己可以改就改,不能改就認命。

台灣教育沒有十全十美,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十全十美,
學校只是知識來源之一,但並不是全部,很多時候都要靠自我學習。

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如果可以大家都不想上班,否則就不會那麼多人都去買樂透了。
喜新厭舊也是人的天性,但是上班是大多數人一輩子必須面對的事,而大家對於重複性工作會感覺厭煩,想要逃避。
面對枯燥、挫折、是職場家常便飯,這些學校都沒教,但職場何嘗就不是一所學校了? 把職場當成學校,一所會付我們錢,幫我們繳勞健保的學校。如果一間公司不能讓你有所成長,那就該畢業了,尋找另一間學校。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以後想做什麼?如何能做到?
====================================================
這一點,與事實不符。

樓主說是1990年出生,國三時應該是94年,
那個階段學校的有輔導老師,有專門的輔導課,
也有職業探索,也有每星期去高職學習的技藝課程

沒有人?
是那些副科老師在說的時候,學生心裡只有考高中,聽不進去,
技藝班課程,不屑去吧?
NHL wrote:
讓我下定決心讓太太帶著小朋友移居國外,完全是教育的問題
我是五年級的
雖然書唸的不怎樣(應該是很不好),可是跟其他人一樣,也是唸的很辛苦
再看到同事的小孩,早上六點起床,在爸爸的車上再補眠一下
放學直接去補習班,下課回到家已經11點了,還要寫還沒寫完的功課
如果隔天有考試,還要複習一下。
太可怕了,我不想讓我的小孩過這種生活,
我苦一點沒關係,我希望他們有比較快樂的生活
來到這之後,小學就不用說了,跟本就是去玩,交朋友的
中學就看你要怎麼唸,兄弟兩唸書的態度完全不同,可是都很快樂,
大的是學校爵士樂團的及排球隊長,早上提早一個鐘頭去學校練團
三點放學後,「聽他說」他都在學校作完功課,然後打球打到五六點才回家
從沒看過他在家作功課,晚上九點就去睡了,問我擔不擔心,有一點,
可是看他快快樂樂,不要學壞就好
不愛唸書,畢業隨他先去「體驗」一下現實的人生
讓他自發性的,想要再充實自己,我再「陪」著他去規劃他的下一步
畢竟我比誰都了解他,職場經歷也幾十年,給他一些建議,讓他去選擇。
小的愛唸書,也打籃球校隊,放學也是在學校混到五點才回家
可是跟他哥不一樣的是,他的書都唸不完,功課一大堆,常常忙到十點多
我三不五時會跑去「亂」他,發現他每天在忙的,都是「報告」,
有書面的,也有要上台講的
桌上攤著上課的筆記,厚厚的草稿紙,兩三本書,兩台電腦
一台查資料,一台打報告,當然還是要背些東西啦。
現在大二了,更忙,他說報告更多,更艱深,
他要維持他成績,才能申請他想唸的下個階段
還要忙他的工作(我沒錢給他住校,他申請當宿舍管理員(RA),來付住宿費)
還有就是要騰出時間陪女朋友😅
問他還好嗎,他說有點累,不過很開心。
我很滿足小朋友們的現況,這就是我要的


看不出來 台灣教育跟國外哪裡不一樣

會念書的小孩 自己會追求成績

不會念書的小孩 追求自己的快樂




說的還不錯,但是回歸一句還是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自己本身有再國高中帶過近年的學生,發現一件事情,現在學生整天都說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自己能力有資格獲得這些東西嗎?基本的學科只是為了加強自己的基本能力,腦子一天不用就等於廢了一天,我的認知,連在國中高中這種小型的類社會型態都沒辦法生存,到了哪裡都是一樣,一碰即碎,最重要的還是認清環境,充實自我,有了靈活的腦袋,學什麼做什麼對自己絕對沒有壞處,當然,念書沒有絕對,但念書對大部份的人都沒有壞處,那為什麼不從最輕鬆的唸書開始建立學習事物的好習慣呢?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個人經驗的主觀感受...(恕刪)
老實說

我深覺
國外教育,是人的教育
台灣教育,是技職教育

國外德育為先
台灣智育第一

以下是用綜藝節目角度看國內外教育
我比較喜歡國外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w65SXTP6c
樓主才28歲非常年輕,我也不認同台灣的教育制度(以前聯考制度)

但正所謂"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你現在可以專注你想做或有興趣的的事才是正解~

教育只是教人
追求知識的方法, 找尋解答的能力->做什麼工作都可以得心應手
做人處事的道理, 應對進退的技巧->做什麼工作都可以人和處事
而不是學什麼就要去做什麼
1990已經大學快畢業的人留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