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所得不單只是計算勞工而已。所以臺灣人均有五萬,表示非勞工的人口,平均收入比勞工高得多,才把人均所得往上拉
這表示臺灣的貧富不均其實很嚴重,極少數的資本家收入,可以把平均拉高超過一萬台幣
而樓主既然要以"薪水"來討論,就不應該拿算入非受薪階級的人均數字來比受薪階級的薪資
實際上臺灣勞工的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跟中位數都在三萬多一點而已。所以月薪超過35k,一整年領超過48w。就已經在勞工的一半以上了。
當然如果你是保勞保的,薪水有超過這個數字,不用覺得驕傲,因為你的薪資落點在群體的哪個位置,通常反應你在這個群體內的努力程度。當然在一半以前表示你至少不是後段班。 但可悲的是年總收入有50萬就能幹掉一半的人,這點才是最慘的
abollar wrote:
台灣人均顯示台灣人平均薪水為5萬台幣
在台灣月薪不到5萬就是低於平均薪資,屬於低收入...(恕刪)
小弟認為樓主單純只是想表達
「貧富不均差距過大」 的事實而已
因為財富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很多人都是因為要養家活口(有小孩或年邁的父母)
即便他月入五萬也笑不太出來
教育部不是說要多元學習,你有點經濟能力,有可能任何才藝都不讓孩子學嗎?學才藝非常貴。
我們的政府又沒能力把經濟搞好
鼓吹大家學東南亞語,好好去國外賺國外人的錢,能不能賺得到也是個問題,畢竟東南亞有些都市搞不好都超越台北了!
(話說回來,如果家鄉環境好,誰想要離鄉背井,即便月入十萬元,要你三個月回家一次...有家眷或家有老父老母要養的實在是很難讓人就這樣去離鄉背井)
資本主義社會到頭來其實都會這樣,財富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你也不能怪他,畢竟要致富也非一朝一夕所致。
原因有很多,土地私有就是其中一例
國父主張「土地國有」,但我們的土地可以一代傳一代,搞得像大富翁遊戲一樣,先占土地者先贏,然後富人繼續錢滾錢,中產以下、窮人相對的沒有放手一博的機會(比如投資、創業做生意),失敗一次很容易就妻離子散,甚至宣告破產也不無可能。
土地私有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都更不易,例子太多不必再舉例
掌握較多資源的有錢人當然也容易操控法案的進行,讓有錢人有利的法案成功,所以窮人就愈窮,然後階級再造(比如取消聯考、開放大學面試甄選、讓國立教育變糟、零體罰、最好窮人不要太認真唸書、快樂學習就好....),讓窮人永遠永遠不能翻身,好好享受你的小確幸就好。
世界各國其實也都一樣,也不是台灣有這樣的問題,只是台灣真的沒有太多的資源在虛耗....虛耗到國家感覺快倒了
你說五萬多嗎?養自己一個人沒問題,要多養幾個人...就...。
以後我們就是老人國了,年輕人要養很多老人....情況只會更糟。
大致就3個階級,貴族、平民、奴隸,
只不過現代的奴隸過得比以前好一點,而且有機會可以翻身而已。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slayer8x wrote:
小弟認為樓主單純只..畢竟東南亞有些都市搞不好都超越台北了!.(恕刪)
如果單以都市建設來說的話,台北算老舊的,像2009年我去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觀光時很漂亮,一堆財團蓋的大樓很有設計感
而2010年我去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區感覺很古老但不破舊,連地鐵上面的建築物都很古老,約1970年代末的水準,
但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
2012年我去大阪坐地鐵時,發現他們還在用紙卡當車票,車廂還是昭和54年(1979)的
所以看完
奈及利亞最大都市影片,人口約1200萬
發現非洲人均低的國家都市不一定落後,有錢人住的還是美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