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高盛:一旦自動駕駛技術全面來襲 美國每年將有30萬司機失業

如果汽車以後在空中駕駛 升降垂直降落就有可能完全自動駕駛....如果還在馬路上...你敢坐在沒有司機的車上嗎? 我是不敢啦
自動駕駛就是從A點到B點汽車會自動駕駛到達目的,那道路行走就是需要圖資!重點來了,現在連個導航都沒辦法做到精準了,而且還需要靠衛星,假設進入雪隧衛星收不到不就大家撞成一團了
看看就好
別想太多
既有的車輛要賣掉?
那要投入多少錢?
而且目前看來
自動駕駛還是要有人坐在駕駛座
更何況 就算你想攔
有可能嗎?
自動駕駛出車禍誰理賠? 車商?車主?
在自動駕駛還沒萬無一失前司機不會消失,在肇事法律沒修改前司機也不會消失
btopia wrote:
不會,AI程式還是要分析師寫。

短期內應該還沒有厲害到AI可以自己寫程式。

高盛、花旗、摩根大通這種世界級的大銀行的分析師不會失業。

不過local小銀行的分析師就難說了。
...(恕刪)


看你的回答, 就知道你不懂。

現在人工智能都是靠 train的,讓電腦自己學習, 不是靠寫演算法。

training 有分監督式的跟非監督式。監督式就是要人去教對錯(標資料),非監督式就是給一大堆資料,讓電腦去學習(分群)。


而且誰跟你說程式是分析師寫的。

sankar wrote:
自動駕駛就是從A點到B點汽車會自動駕駛到達目的,那道路行走就是需要圖資!重點來了,現在連個導航都沒辦法做到精準了,而且還需要靠衛星,假設進入雪隧衛星收不到不就大家撞成一團了


您誤解了, 對自動駕駛而言, GPS及圖資只是位置參考,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感知器以及雷射雷達, 需做到跟真人駕駛一樣的現場判讀. 當在隧道裡時, 不用靠GPS它也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

個人認為自動駕駛只是時間問題, 它基本上只是在平面上移動, 比飛機單純.
當今所有車廠,連本來不是車廠的都進來做的時候,就知道趨勢在哪.
自動駕駛已經有國家初步立法了...
gggabc wrote:
自動駕駛之後, 小...(恕刪)

說話藝術
高盛發文主要是要炒作自駕車相關股價
且語有避責玄機
30萬司機失業前提是
一旦自駕全面來襲
而這個一旦來襲是什麼時候?
明天?
十年?
百年?

全面來襲不易
自駕瓶頸不只在技術上
還有失業轉職率上
一旦全面自動(全球)化讓失業率過高
讓勞力全擠到少數產業互搶飯碗
不只會像現在一樣讓百姓(窮人)不滿
執政者下台
連政府財政也會被失業的社會福利拖垮而破產
另外再補充, 以我個人在電子領域多年的認知來看, 自動駕駛絕對比真人駕駛安全得多. 以大卡車而言, 在它周邊要設計多少"眼睛"都不是問題. 不會有看不到而把人輾過去的意外. 當然發展初期誤判一定會有, 但是隨著自動學習, 最後終將成熟...
計程車或是小黑貓難度會比較高

但公車或是固定的貨車就可以達成

比如說國道車 , 幾乎都是在高速公路行駛

公車 , 路線固定 , 只要對路線多設計即可


在下評論之前,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看看自動駕駛車怎麼看見這個世界,與目前可以做到哪兒,跟用什麼方式在學習與進步。


Chris Urmson: How a driverless car sees the road
https://youtu.be/tiwVMrTLUWg

NVIDIA Drive PX2 self-driving car platform visualized
https://youtu.be/URmxzxYlmtg

Tesla Self-Driving Demo in Normal Speed (Tesla Vision)
https://youtu.be/eAal0juXXzU

Tesla Explains How A.I. Is Making Its Self-Driving Cars Smarter
https://www.inc.com/kevin-j-ryan/how-tesla-is-using-ai-to-make-self-driving-cars-smarter.html

個人認為,人工智慧學習自動駕駛的概念是AI+自動駕駛感測設備,不只駕駛在習慣行使的路線上自己學習駕駛的開車方式,更將全車系販售部署在外面感測到的感測數據影像資料等等送回雲端,再提供給其他非該路線的車子利用。再這樣子的情境下,特定品牌的車子越多,人工智慧駕駛能力就越精良越安全。

在這樣子的情境環節下,保險公司將有機會大幅度的針對開啟自動駕駛半自動駕駛的功能的車輛進行保險費率的優惠。保險費費率優惠後,將會轉嫁到不開自動/半自動駕駛人的身上。而最後逼迫不買自動/半自動駕駛車主也會轉向買自動駕駛車,幫助整個車系品牌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甚至是相互溝通。

到最後,當路上都是具備半自動/全自動駕駛車輛時,手動開車是違法的,最不安全的駕駛。(機械公敵、關鍵報告的劇情)

這時候,類似Uber服務的自動駕駛車隊公司會出現,平均單次點到點載運人的費用會大幅度地降低,人們會開始計算買車駕駛的樂趣消失,凸顯自我自由獨立的工具消失,持有車輛與維護的相對成本比使用類似Uber的方式高,人們開始不買車,改用Uber或是Lyft的服務。

個人不知道那時到台灣到處蓋輕軌的乘客會在哪兒......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