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wu0536 wrote:
SPITFIRE02 wrote:
自從大陸低工資環境及廣大內需市場對台商產生磁吸效應,台灣的製造業大舉進軍中國,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恕刪)
喔 ~ 這點你恐怕是被媒體及名嘴誤導了 ...
...(恕刪)
你才被誤導
台灣大量中小企業生產外銷,人力成本就是一大考量,
69年我去新加坡找我二伯,我二伯給我一份採購清單,
當時我在一家30人的貿易公司雜物部幹採購,一年發包3000萬美金定單,
我二伯給我這一份採購清單及樣品(大陸製),我無法同價在台灣取得,
鐵鎚鐵鍊...五金類材料是國際行情,機器生產最大差異就是人力成本,
還有一原因造成產業出走,80年後環保聲浪高漲,許多會有污染排放廢氣的產業
全被這一項原因整個區域相關產業集團出走,我一客戶做汽車用螺絲,
就是連材料,生產螺絲,電鍍,包裝等數項集團出走.
大陸是免費提供一塊地,建廠房等,收納我們這樣集團,
他們的人力才能有出路有薪水收入.
這之前都閒到沒工作可找.
另一是朋友,做染整的,也是關廠外移.
百萬精英,資金,工廠外移,台灣怎能保持住四小龍之首的寶座.
這是8年鎖國造成的,後遺症就是現在起薪22k.
piwu0536 wrote:
喔 ~ 這點你恐怕...(恕刪)
出走的主因是製造成本變高,加入WTO外銷他國稅率是更低才對喔
所以加入WTO是想救我國出口外銷,增加外銷機會
假設今天外銷某一樣東西,加入WTO後,是外銷的對象變多了,進入他國稅率變少了
因為是WTO會員互惠國...
我們可以更早加入WTO的,都是中國在國際上打壓台灣
不然台灣老早就在WTO的會員國裡面了
台灣以前的貿易經濟,是全球公認貿易強國,各國都舉雙手贊成加入
要不是老共在國際上打壓跟他當時不成氣候的國際貿易
硬要老大先入會小弟跟在後面的心態
加入WTO害慘的是台灣在地產業
(台灣想得到外銷好處,他國也是這樣想的)
但是,沒想到台灣當時根本沒有幫助在地產業轉型
太多的本土產業因加入WTO後,進口關稅變低,外來貨具有競爭優勢,
沒有保護台灣產業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小企業還沒養大,老企業不轉型,就先被削價打趴了
如果台灣今天沒加入WTO,民生物資絕對不是現在的價格
台糖台鹽可能還在島內自己生產,不會去賣泡麵跟礦泉水還有賣土地...
cougar2015 wrote:
你才被誤導
台灣大量中小企業生產外銷,人力成本就是一大考量...(恕刪)
就我當時所在的紙箱產業 , 人力成本是還好 ~
過去一條生產線要好幾個薪水四五萬師傅 , 有的負責印刷機 有的負責連切機 有的
負責铡盒機 有的負責黏貼機 , 每個流程又個要一兩位助手 ... 當然 後段的打釘 包
裝也要人 ~ 真要同時動起來 七八個人跑不掉 ~
後來買了全自動機台(當時整個北縣幾百家紙器廠 , 估計只有十分之一是全自動機台)
後 , 整個流程就只需要三個人 , 尤其相較過去要師傅才有能力伺候那些脾氣古怪半
自動機器 , 新的全自動機只要按按鈕就能完成各種微調 ... 找個薪水三萬多的半師父
加兩個小工 , 做出來紙箱無論效率及品質都比以前七八個人時更好 !!
當然 大陸那邊的都是新紙器廠 量又大(台灣一次相同規格紙箱做幾千個就算大單 , 大
陸一次幾萬個甚至十幾萬個稀鬆平常 , 往往整天都做同一規格 根本不必浪費時間停機
換版哩 !) , 所以早幾乎都是全自動一貫作業機台的天下 ~
所以說在大陸開工廠 , 量大也是造成單位生產成本低的一個主要因素 ~
正義帥劍士 wrote:
所以加入WTO是想救我國出口外銷,增加外銷機會
假設今天外銷某一樣東西,加入WTO後,是外銷的對象變多了,進入他國稅率變少了
因為是WTO會員互惠國......(恕刪)
可惜很多事情往往事與願違 ...
台灣過往最大的出口市場是美國 , 可是根據美國貿易署發布的報告,雖然2000年至
2007年全球景氣大爆發期間 美國的國際貿易進口額由12,180億美金增加到19,569億
美金 , 足足成長了六成 ! 不過相對的台灣2000年時對美出口是405億美金,到了
2007年卻反而已經衰退為382億美金..... 也就是說 現實上那些年的對美出口並未
因加入WTO而有所增加 ~
一直到後來新政府上台 大力推動分散市場策略,台灣對美出口才慢慢恢復到2015
年的407億美金水準 .... 至於說未來台灣對美出口能否維持現在這樣水平 , 這就有待
觀察了 ...
美國貿易署 台灣對美貿易歷史資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