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人數量很少的時候, 社會會敬老尊賢
當老人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 社會會開始對老人產生懷疑
當老人數量已經需要到瓜分或剝奪年輕人利益時, 社會會開始憎恨老人
台灣或許不是年紀的老, 但瓜分資源的老屁股是真的
但是... 這個議題就像當時健保一直批鬥僑胞占用健保資源卻不繳稅一樣,
結果二代健保公布數據, 每年僑胞對健保貢獻, 保費甚至大於請領費用,
屬對健保是正面貢獻...
真正浪費錢反而是各種慢性病重複領藥, 洗腎, 癌症患者, 還有天天領藥的婆婆媽媽...
今天媒體一直釋出這些訊息,
有沒有人可以講出:
退休人員所得替代率及18%共佔負債的幾%?
勞退基金共佔幾%?
健保依上面浪費錢的比例共佔負債的幾%?
肥貓薪水佔幾%?
你全部都公布嘛... 別放任底下在亂鬥結果根本搞錯目標,
打錯目標, 你4年後8年後20年後年輕人一樣慘...
catsintexas wrote:
簡單來說,
以前老一輩舞台是在台灣
現在我們的競爭舞台不只在台灣, 舞台是世界,
因為國際化加上產業結構的關係
台灣已經慢慢被其他國擠到成為低經濟發展, 又無新創產業的窘境
以現在台灣的情況, 年輕人要把自己的舞台擴展到世界才有機會
再來以前忍受吃苦跟長工時也可以賺到錢,
但現在就算吃苦也沒有用, 要拼知識跟想法還有國際視野
知識經濟的年代, 國際上各國貧富M型化只會加劇
建議年輕人不要再去抱怨老一代
他們就算想做甚麼, 他們可能也幫不到忙
因為他們的想法跟思維也不一定跟得上時代
看看台灣過去20年的產業轉型成果就知道了
台灣不好, 想辦法走出去. 然後帶進新的思維回台灣,才是比抱怨實在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抱怨或相互指責都沒有意義,
努力讓自己具備走出去的能力,不然就要思維如何在台灣闖出一片天
上班不是賺錢的唯一途徑。
文明一代一代進步, 股價這二十年比上二十年高,
中間也有一些波折, 如戰爭, 如蕭條
每一代都有他們的苦衷和功課,
但或多或少都能從上一代得到傳承和教訓, 也或多或少替下一代著想和開拓,
否則人類至今還是猿猴階段
戰後嬰兒潮的父母輩把世界搞得亂七八糟,
但接下來戰後嬰兒潮靠自己從無到有轉虧為盈,
讓他們那一整個世代有如坐在股市大波段的漲勢上,
現在他們打拼了一輩子, 要享福了
我們不能太奢望上一輩, 他們已經幫我們留下175萬年來最大的"和平"和"文明",
人類歷史從沒有一個時期, 同時讓如此龐大的人口處於吃的飽穿的暖行的快住的安的階段,
我們只能意識到現階段是漲勢結束的盤整
也許下一個大波段的漲勢我們無法看到,
但至少我們不能自亂陣腳, 挑起無謂的衝突
我們仍須保持文明, 留給下一代一個更容易拓展的環境
以免下一代又要回過來批判我們這一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