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你們公司有印度員工嗎?

之前公司有個從美國派來的 一個印度人跟美國人
印度人說被派來台~工作量變比較少,職位變好,薪水變高,也可常回美國開會。
美國人說是自願來台的,因為公司有包住宿,而且聽說亞洲女生很容易把。
印度還是印尼啊??

之前 印尼的跑路了...
HighPrice wrote:
呵呵....全球員工...(恕刪)

最難讓人聽得懂的其實是日本人說的英文
sendakgg wrote:
我媽媽家附近的菜市場...(恕刪)

能帶整個家庭來的,年薪一定超過 200 萬以上
今天的新聞

Google、微軟握手言和,停止對彼此的所有訴訟

在兩位印度裔的 CEO Satya Nadella 和 Sundar Pichai 推動下,Google 和微軟的關係正在步入春天。

連微軟跟GOOGLE的CEO都是印度人了
I love Vancouver!

sendakgg wrote:
我媽媽家附近的菜市...(恕刪)


台灣薪資倒退 都變成外勞輸出國了
看到印度人薪水真是汗顏阿

HighPrice wrote:
單手撕印度烤餅(恕刪)


個人認為應該叫作「馕」(食囊)

這種食物,屬於跨文化跨族群的現象,由中國新疆的維吾爾自治區,到阿富汗到印度都存在,只不過形狀略有不同。

千萬不要像《舌尖上的中國》編輯群,對於廣大地域的人類活動現象沒有籌備整理與後製,應該是欠缺人類學視野的後果。

ps:《孤獨的美食家》第三季第五集有拍攝過阿富汗餐廳的(食囊)
《虎與龍》第一集出現了印度的(食囊)
PallasChiron wrote:
個人認為應該叫作「馕...(恕刪)




"餅" 有很多種
Roti, Naan, Paratha, and Chapati 應該還有更多


一般以Roti 還有 Naan 最常吃。

ajskkimo wrote:
"餅" 有很多種
Roti...(恕刪)


同樣是《孤獨的美食家》,第四季第六集拍攝了另一種印度的麵食,料理程序同樣涉及烤爐的內壁。不同於(食囊)的特徵在於--麵糰在烤之前包了乳酪,並且不像是(食囊)那樣烤到有點乾燥變硬。

另外,之前聽過某些大陸網友提到陝西省有種把餅撕碎丟進湯(胡辣湯?)的地方飲食現象,也許那種乾燥的餅同樣與(食囊)相關,可某種程度上歸類於乾燥/半乾燥亞洲,區別於季風亞洲(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的飲食特徵。
别闹,印度人薪资比台湾低多了,我就在印度。印度13亿人,不要只看那几个顶尖公司的CEO。常年跟印度人打交道,很难不产生种族歧视的想法。
就我了解的印度薪资介绍一下,一般1500-2100人民币/月就算白领阶层了,换成台币大概7500-11000台币/月。
印度人善于并且喜欢吹牛逼,always talk, do nothing....
印度人的英语普及程度并不高,仅限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大概1.5%左右的人能说英文。
印度的IT也不并强大,厉害的都在美国混,然后外包一些软件到班加罗尔开发。
印度本土并没有什么强大如google,facebook,amazon的公司,也没有alibaba,tencent,baidu类似的公司。
印度软件公司以外包为主,著名的有TCS,INFOSYS。

BTW,跟印度人做生意就是一场灾难,永远要求最低价。每次商务谈判都要折寿。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