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科技業工程師的出路

我 1963 來地球報到,讀電子
有 17 年的時間在電腦公司 RD 部門搞筆電
有近 7 年的時間在專業電源廠 RD 部門
現在還是吃人頭路,舟而復始的:畫電路、PCB Layout、焊板子、量波形、做報告、、、

我從來都沒待過外商,都待台商,也從來沒派駐海外過。

只有一個感想:莫忘初衷,不要讓工作的熱情降溫!

不要羨幕人家如何又如何,好好做好自己領域的事就好!

你猶豫嗎?請立下宏願,打破我的記錄,我也努力繼續增加我的記錄!
componentbeggar wrote:
畫電路、PCB Layout、焊板子、量波形、做報告

太強大了,這工作能做到六十歲,小弟我真是深感佩服
mobile3803

那些工作不都是底下工程師在作的?60歲應是管理層了吧,若60還是工程師,那這公司也蠻佛心的

2023-04-19 9:37
fabulous2600

真的佛心公司,佛心公司, 能養工程師到六十歲真的不容易,我應該不用到六十歲,早退休在家含飴弄孫了

2023-04-19 10:23
說明一下為何我 60 歲了還在做工程師的事,以及過去我所看到的狀況。

首先,科技業是不斷在變的!

筆電大概是在 198X 年出現,筆電 Panel 需要背光,當時是用 CCFL,需要 Inverter 去驅動,有一群電源工程師在當時算是做對的案子。
只是 CCFL 含汞,有環保問題,在 2005 年 LED 背光的 Pannel 出現,不需要 Inverter 了!請想想:從 1990 到 2005 這 15 年,這群電源工程師把 Inverter 做到完美無缺,可是,一夕間,他們的拿手絕活完全無用武之地!

201X 年,我待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決定要做 LED 的驅動器,由一開始的幾隻小貓,一年內擴展到 60 餘人的部門,幾個月後,又從 60 餘人縮至 30 餘人!


其次,小心你的工作正被人家蠶食鯨吞,我看到兩例:

198X 那個時代,有看過 Apple II 的主機板,上面超過 70% 的面積都是 TTL,當年有很多硬體功能是 EE 工程師兜出來的,之後,這些功能全被 IC 廠吃掉,199X 年,我的主管就告訴我:以後的主機板,把 CPU 和 CHIP 拆掉,就剩電阻和電容!

於是:主機板工程師 debug 的 SOP
1. 確認各組電壓對不對
2. 確認 Ripple Noise 有沒有過大
3. 確認 Power Sequence 有沒有亂掉
4. 若以上皆非,拿起電話 call FAE

1990 那段期間,PC Power 用的 PWM IC 就只有兩種:TL494 和 UC384X,2009~2016 我在上市電源廠期間,RD 辦公室外的會議室,架設整套儀器,供 FAE 幫忙 debug 用,因為 PWM IC 多如牛毛,各半導體廠為了推他們的 PWM IC,會雇用經驗豐富的 FAE 幫你解 bug,常常因為 schedule 壓得很緊,工程師也沒多少時間去找 root cause,叫 FAE 來解 bug 比較快!這樣的工程師遇到公司要資遣員工時,當然排第一的啊!

郭台銘說得好:公司找你來,就是要你解決問題,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你就是問題!
我再加註一點:是你把問題解決了,還是找人把你的問題解決了?


所以【變是唯一的不變】,當你闖進科技業時,請認清一件事:
不要肖想你現在的知識能用一輩子!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淘汰他,要淘汰你嗎?

我 1992~2016 任主管職,1994~2016 待上市公司。

為什麼現在還在做工程師的事?
主管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它涵蓋:
副課長、課長、副理、經理、副處長、處長、協理、副總、總經理
各職稱還能疊床架屋的冠上【資深】兩字

就我看到的,上面那串主管職務,左邊和右邊的比較能長治久安,中間那一群其實是很危險的,有時候不是技不如人,遇到結黨結派時,真的欲哭無淚!

我不能否認 60 歲還能有 30~40 歲的體力,當然,工作型態就要【變】啦!

現在講重點:

現在 IC 的功能越做越強,以前要工程師兜電路的,現在的 IC 都打包進去了,工程師要做的事,只是外部電阻設定,如何設定,IC Datasheet 都教你了,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請問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功能,IC 內部怎麼做出來的?你能不能用 discrete 兜出 IC 的功能?

我很喜歡用 discrete 去兜一些東西,IC 廠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想吃,我舉一個例子:

很多東西都會用到音頻 IC,十幾、二十伏的音頻 IC 多如牛毛,超過百伏的只剩下 Infineon,超過兩百伏的,沒有,其實 Infineon 有一個,只是功能有限,不是 IC 廠做不出來,而是做出來賣不了多少!IC 廠能做而不做!但是還是有超過兩百伏的需求!

此時,你會用 discrete 兜 IC 的功能嗎?
我就是幹這種事!學校教的都是熱門產業,你要搶熱門的飯碗,學識、體力,二者缺一不可,學識只要有心,努力就學得會,年齡不得不向體力低頭,此時,【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你就知道年長的你體力不如年輕人,那就要【變】,找年輕人不會的東西來做。

我曾待過一家上市電腦公司,最大的股東是做運動鞋的寶成,寶成老闆曾說:寶成能有今天,要感謝在座的各位,因為台灣最優秀的人,不是學醫就是學電,不會想來做鞋子,讓寶成沒有競爭對手!

如果你是聰明絕頂的那一群,你絕對沒有工程師出路的問題。
如果你跟我一樣,腦袋平庸的人,就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電子不是只有半導體或 3C,還有不少獨門的領域,那些領域競爭對手少!
kao_king

佳芬先;我真心佩服您

2023-04-19 21:58
wangyishin

真的科技業主管職都是需要鬥爭上去的

2023-05-05 16:10
工程師真的要有點肝,我認為35以上已經是工程師的臨界點,不論怎麼規劃職涯,
漸漸脫離coding應該是不會變的,因為隨著業態周邊的變化,甚至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工作與生活應該要開始取得平衡,轉往主管職,開始成為老師分享有用的職場經驗給後輩,
會比自己埋頭苦幹追技術有效率些

IG:歡迎追蹤 來閒聊
fabulous2600

感覺工程師週期比運動員還短,超過三十之後真的要居安思危,不要只學到些低階的技術,不然年紀越大越辛苦

2023-04-19 15:39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