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國立大學工科大學畢拿35~38K

Sinfield wrote:
證照也是要看種類的那...(恕刪)


你好像對產業很了解

不過感覺你連BI大在說甚麼都看不懂

可能還需要瞭解深入點再談

以上建議

Sinfield wrote:
今天我看到一個天大的...(恕刪)


問這麼多問題就代表你對高職課程完全不了解

先拿張乙種證再談吧,還沒拿到就大談特談,感覺很不踏實

一個邏輯的謬誤,你是否是T大跟你拿得到乙種證,有何種關係???

如果對問題還不瞭解,還是多瞭解點,我只是就是論事

至於誰誰請你吃飯聊問題或見過面的問題,就不用拿出來獻醜了,這跟原討論無關.

我相信你想表達的是你程度不錯,甚至跟總統很熟,很偉大,大概是這意思吧.

我目前是辛苦經營自己生活的經營者,也許我年繳的稅比你收入還多也說不定,在不瞭解對方的情況下就野人獻曝,感覺是輕浮了點

bobbycomboy wrote:
有空研究一下高職電子電機的課本
數學或專業能力不好怎麼考到乙種證?
你先秀一張讓大家看看吧,這樣就代表你所說的話有說服力
數學跟物理不好讀高職電類不就慘死??
先研究過高職課本再來討論,電子學 電工機械 電路學 邏輯設計 程式語言 plc 深度絕對不會比高中的物理課程淺,大學高階物理中的電學 磁學 電磁學 深度大概只是高職課本的基礎
至於那一家有乙種證可以拿到3.5萬,104找找就有
我只是隨便看看
大學畢業程度不如高職畢業有乙種證的學生,我相信非常多,專業程度普遍不如是事實
我幹電子公司的研發主管,超過15年了,就是談實際遇到的狀況
不會只是紙上談兵
另外,
工配,冷凍乙種,隨便找起薪都有機會超過3.5萬
之前新聞報導,高雄電焊丙種高二生,利用假日及課餘時間,月賺七萬多,高二就拿百萬年薪了...(恕刪)


看到這篇一定要回應一下
究竟高職的課本成程度如何呢?
的確,在理論以及計算方面,高職的電子學、基本電學、數位邏輯真的不淺
但是,計算方面呢? 三個字告訴你 "背公式" 你背得多背的熟就贏了,沒甚麼好爭的
但到大學之後才會教你理論基礎以及推倒還有其中的原理
因為在高職階段的微積分根本就是帶入求值
在科大裡面一樣教微積分,一樣教工程數學
有人讀的好有人讀的爛,沒甚麼這正常
你是研發主管,但你說你寧願雇用高職生有乙級證照的
乙級證照一樣不用多少數學底子,一樣有題庫可以背
考取乙級證照的會工程數學嗎?
他知道CMOS內部電子物理的意義嗎?
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
IC內部走線光一個轉彎就能影響速度
IC的良率計算機率還有熱雜訊應用到的高斯分布
WHITE GAUSS、q FUNCTION、傅立葉轉換/級數等等
你跟我說一個高職生會懂?
我身邊幾個台清交真正懂的也不多
我真的不相信你研發主管會用這種人

Sinfield wrote:
老實說
乙級證照很浮...(恕刪)


大安高工?
大安高工我母校但是沒多少人在考乙級證照欸
因為乙級證照必須大專以上或是考取丙級證照兩年才能報考
丙級是垃圾我就懶得講了...評審還會給提示
到高三真的沒幾個考乙級
因為大家都在拚統測進台科北科雲科
真的乙級對我們來說毫無感覺
微積分 ; 傅立葉 ; 工數 ....真正厲害的老師會是在補習班 ; 教這些科目的學校老師根本沒壓力 ,學生愛聽不聽隨便你 , 兩年的學校生活 比不上補習班那邊一年就讓你搞懂 還會讓你變得很厲害 .

高職電子科有在上物理 化學嗎 ?

高職的電子學 基本電學 電子電路 工業電子的課程都是蠻初淺的 , 真正有深度的會是在四技 or 二技課程 .

以前高職Lab 會是以電晶體元件為主軸 ; 到了四技or 二技直接跳IC 為主軸做Lab .

電子電路 系統類 操作型性質 ; 大學程度應該會被技職的打爆 .

Component 材料構造 物理特性 .... 這些才是大學體系的優勢強項 .

jacky801129 wrote:
看到這篇一定要回應一...(恕刪)
jacky801129 wrote:
看到這篇一定要回應一...
你跟我說一個高職生會懂?
我身邊幾個台清交真正懂的也不多
我真的不相信你研發主管會用這種人
(恕刪)


人家是高職生還嚷著要直接考研究所
還研發主管?
都是扯的啦~
01有一個好處
凡走過必留痕跡

真正台清交會不懂這???
台大有所謂的聯發科實驗室
別小看台大電機的人....
陳良基,吳深淵,呂學士這些老師實驗室的碩博士生
都是台灣精英中的精英
可沒那麼廢
發哥一堆中高階主管與工程師
一堆出自那些lab
這些老師出過ISSCC的論文
這是IC設計全球的最高殿堂
MIT/Stanford/Caltech都在拼這種等級的論文

如果不知道ISSCC
那就當我沒說~
不是相同的級別~
-------------------------------------

當然啦~
我開帖是說35K的國立科大的新鮮人起薪
不用扯到那麼多
什麼高職拿乙級證照的新鮮人可以拿高薪
都是吹的
大家都在業界混
那有不知行情的
所以那些吹的一下就會被打臉
也不足為奇~

ocean6570 wrote:
微積分 ; 傅立葉 ...(恕刪)


台青交的大學生學的這些基礎科目
如果與研究生一起上
又是博士班資格考的考科
那大學部甚至碩士班的學生一下子就被打爆

上個世紀博士班資格考比大學聯考還硬N倍
台大教授還可以嗆學生說沒程度不配來台大唸
博士班資格考只要有一科沒過直接砍人退學的

博士班資格考有各路高手
如台大書卷獎的得主
各地大學全校第一名
還有一些怪胎
(其實最頂尖的台大生都出國了)

老實說
教授出題實在很容易就可以電爆學生
教授在進行某一個研究
會有某種物理現象
那些物理現象都有特定的數學模型
這些都要導很久
甚至某人提出新的解法
這些上Journal paper的模型
拿來博士班資格考電人
真的很殘酷...

基本上數學物理唸多了
都可以發現數學與物理現象之間的關係
物理現象主導government equation
而Boundry equation主導其型式(例如是sin or cos,.ex, or,...)
高手一看到邊界條件大概就可以猜出答案"大概"長的是什麼樣子
這是多年的修練K書的成果

那些基礎科目要唸到通
博士班資格考一定逼你唸通

做研究有三種解
analytical solution
simulation solution
experimental solution

把物理現象從物理變成數學是基本功
不然怎麼出journal paper?
然後讓自己畢業?

我一個好友在國立大學教書
專長熱流分析
三四十年前一堆人考大學聯考數學0分
他考滿分
他的最大興趣就是研究數學


比唸書
真的一山有比一山高~
要比永遠都比不完~
-----------------

記得以前老師用電磁學導出single mode光纖的core是10um
導了好幾堂
看了都累了...
最後會用就好...
國外我是不清楚

在台灣 ; 大學所學的那些know how 出社會後當參考就好別太認真 .

導公式跟印證 就留給專門做研究的人去做 .

出社會幾年後 ; 業界沒幾人還會認為大學裏教授教的有多厲害 .

反倒業界的人回去介紹新的know how 給教授倒是真的 .

當然這跟環境資源有關 .

Sinfield wrote:
台青交的大學生學的這...(恕刪)
ocean6570 wrote:
國外我是不清楚在台灣...(恕刪)


您這話有點對也有點不對
看你接觸的老師是那一些
應該這麼說
老師本來就是要走在產業界的前面
產業界專常的
是應用科技
有實際的產能造成的問題
當然很了解
我在業界
與一些大牌老師相比
也有我自豪的地方

但產業界的目光短淺
大家都在一窩封的搶進賺錢的產品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但未來3年5年10年的產品
甚至基本功呢???

我從來不會自滿的覺得大學教授是個屁

台灣產業有深厚的基本功有多少???
大家心裏都有數~
沒什麼好自豪的~

我只能說
level不同

高職生學了一點皮毛就想來嗆大學生
大學生學了一點皮毛,說那些艱深的數學物理台青交的學生懂的沒幾個(真是大錯特錯)
在業界的賺了一些錢
懂一些know how就可以嗆聲

大家都知道
電子業產品輪動快
know how過沒有久就不值錢了
追兵就上來了
未來的應用呢?
未來的市場與產品走向呢?
大家都摸著石頭過河

要與大學教授比業界know how
根本比錯方向
如果大學教授沒有比業界看的更前面
做些更前瞻領先業界還未成熟的技術
那這個教授也不用混了

大家都忙著賺錢
只懂的目前的產品know how
就覺得比大學教授利害
基本功不知差多少

我覺得你應沒有認識台大電機那些大牌教授吧
我與其中一兩位很熟
我可不會這樣講~

如果你只有唸到大學
那大學是通才教育
大學真的只是通才
不是專才
才會讓你有這樣的誤解

一個技工嗆博士說比焊電路板你還差的遠
我有N張證照...
博士說焊電路板需要我嗎???
花一個博士的成本只要他焊電路板?
找高職的不就行了?

台灣的RD
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還是rework and Debug?

ocean6570 wrote:
國外我是不清楚在台灣...(恕刪)


您如果是高職然後唸大學
沒有唸研究所
大學就只是通才教育
就是修修課就畢業了

如果有唸研究所
而且是台青交的大牌老師的師門
申請過CIC 0.35, 0.18um的製程請TSMC代工設計一些晶片
那就不一樣了

一般程度的人應擠不進台大那些聯發科實驗室
聯發科一直與那些台大的大牌有密切合作
你從網路上找一下我之前所說的那幾位老師的成就
你就會知道為何聯發科會一直會與他們合作
Sinfield wrote:
您這話有點對也有點不...(恕刪)

認同S大講的,家父以前也在大學任教了25年(化學),他走的是科教,他的同事走研究的,有些會跳去台.清大,從小聽父親描述,很多化工場也時常找他們解決製造上遇到的新問題,也是要回實驗室研究

台灣電機強的畢業生,頂尖的有些都跑去CMU深造,CMU在這方面應該排名全球前3吧

不過台大電機也有一個土博士非常有名沒有留學過,他帶的學生就是聯發科保證班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