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我覺得做家事的心理壓力比工作賺錢還大許多倍。
工作可論工時、件計酬,但家事沒有。無法所見及所得,內心永遠不踏實。
工作有個成品,但家事多半是清潔、處理跟人有關的事,成果並不明顯,容易缺乏成就感。
工作有里程碑,有個可預期目標,知道一步步做下去,方向在哪,終點在哪,但家事沒有個盡頭,久了容易迷惘,困惑。
工作有人際壓力,在家當然也有,而且很多事都必須一次就考量全家每一個人的興趣、喜好,以及自己個人興趣喜好,其中的調整、拿捏、是否退讓其實非常傷神。
工作的生活界線很清楚,在外就是外,在內就是內,心靈上可以有個平衡、緩衝。但在家很模糊,在外好像也是內,因為永遠有掛心不完的家庭瑣事,在內又要顧及一家大小,內好像也不完全內,有私人嗎?似乎除了睡眠,人生都不是自己的。
工作可定義人生的很大一部分,但如果都只有家事,到臨終或許會有「我的人生就是這堆家事嗎?」的疑惑。
我兩種都有,叫我護士或護理師都可。
其實,出來混重點是薪水。(我為五斗米折腰)
我剛開始佔“護士”缺,薪水只有四萬五。
而醫院升護理師的名額少。
師三開始薪水成長很快,第六年大概年薪就破百了。
護士>>護理師師三>>師二>>師一。師一就到頂。
前面有人提到職務,護理長,督導多數是師三。
再上去師二師一都是上面大頭。
國內很多執照分師級或士級,不只是個稱謂。
有實質意義。執照不同,起薪就不一樣。
(叫我護士給我護理師薪水~其實我可以

(現在沒有護士考試,只能拿護理師執照,新人都是護理師。)
(起薪也比較高一點。不過真的只有一點。新人吧~)
至於前面有人提出醫師,教師,
該職業沒有士級/師級的劃分。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