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人說到了,最公平的方式是修法,修法才有強制力;別的樓很多人說在小吃店打工,工資低又沒勞健保,這是台灣最大的問題,這些店家除了繳的稅少、不開發票,我猜大多數都沒給員工保勞健保。
dgkevin wrote:
公司的記帳士常跑稅捐單位,根據他的說法,很多夜市、小吃、飲料、攤販、美容、水電、洗車、檳榔攤...等行業都有繳稅,但都是基本8萬或20萬營業額,目前的稅法早就不合時宜,大多數的店都達到開發票的門檻,沒有強制力只能用「輔導」的,輔導一間店要花多久?? 要店家開發發票,每個都變刁民了,按計數器不是那麼容易的,有些店家廚師拿著磨刀石跟菜刀在你旁邊磨刀的,店家跟國稅局的角力,沒個半年一年根本搞不定,你看台北阜杭豆漿跟國稅局玩了多久。
要是對稅制有問題就去找立法委員,講再多沒修到法有甚麼用。
我一個理專朋友說他們的綜所稅是分到每個月扣一定比例薪水的方式繳納,
只能說如何節稅,大家就各憑本事啦


沒錯,繳稅真的應該感覺不平衡
十多年前,理財書刊剛開始在台灣流行的時候
羅勃特‧T‧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算是紅極一時的暢銷書
雖然這系列後來被批評很多,但有一個觀念完全正確
設立公司,是有錢的開始(沒說要「創業」喔)
逃漏一張發票,漏報銷售額可以獲得多少利益?
就算不漏開發票,不漏銷,利用公司組織在合法範圍也可以把大量消費性支出轉成節稅的資源
在台灣
乾領薪資的人真的應該感到不平衡
辛苦賺來的錢,稅一毛省不了
躺在那邊賺或是取巧的人,稅一毛不用繳
不能體會?
財稅行政基本上是每年錄取人數最高的考科,真的不難考
考進去,分發選國稅局做幾年就知道了
by a way 到時候你也不會怪國稅局是米蟲
造成這種情況的,是我們的社會風氣、公務制度以及我們的法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