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東方崛起的巨大勢力 , 身處小島國的我們應該用如何的心態
來面對 ?
其實我們只要去重溫過去 台灣經濟的成長史 , 就不難發現 ,
我們長期以來就是依附在巨大經濟體 , 而才有一個能在世界經濟體
內可以生存的空間.
過去的 美國 , 日本 , 以及現在的 中國 , 都是.
差別只是在絕大部份的人所能分配到的資源總是少的可憐 , 而只有
極少數的人可以有讓人驚羨的成就.
我個人的觀察 , 人之所以會有優劣之分 , 最鮮明的差別 , 就在於
一個人的 ' 企圖心 ' ..
前一陣子 , 因為自己常去吃的石二鍋重新整修 , 所以當很想吃涮涮鍋
的時候就勉強去一家附近的店家 , 但是每次去消費 , 就會覺得該店家
在持續的墜落 , 不僅菜色越來越糟糕 , 價格也持續的調高.
好不容易等到 石二鍋 重新開張後 , 才又找到那份消費的飽足感 ..
新一代的店不僅菜盤的品質 , 肉質 , 服務以及價格的設定都遠遠的
勝過同類型的餐廳 , 此外也因應人潮眾多的問題 , 推出他們的 APP
, 可以事先預約取單 , 等到時間接近再過去.
如果我們把這一個經濟的現象放大到全球的經濟競爭 , 其實在本質上
是相同的.
強勢的經濟體就像是一台巨輪 , 當寬闊的海面風平浪靜的時候 , 自然
是全速前進 , 快速的佔領市場.
但是如果遭遇巨大的變故 , 相對的就很難調整 , 深陷泥沼.
最近我就發現一家小型的日本大眾食堂 , 店面雖小 , 但是食材新鮮 ,
店家用心 , 提供免費的麥茶以及湯品 , 價格也很合宜 , 豐儉隨意.
所以總是客人滿溢 , 往往要等一下子也有位置入座.
企圖心壯盛的人 , 往往無法容忍一絲一毫的怠惰 , 一有時間就會觀察
自己所身處的環境 , 一有機會就會沉靜的學習 , 一有空閒就會思緒未來
, 為自己的事業 , 生活以及家人精細的規畫未來.
如此人格特質的人 , 不管身處在甚模樣的環境 , 長久下來 , 必定會有比
一般的人累積更多的優勢 , 生命的經營也會更紮實.
1.清朝末年中國因守舊而積弱不振,亞洲大部分的國家又都鎖國沒有參與工業革命的改革,最終造成經歷過工業革命而強大起來的歐美諸國對亞洲地區的掠奪
2.因為資源匱乏,歐美諸國較於亞洲更熱衷於冒險犯難以取得更好的生活,亞洲,尤其是中國及印度都是資產豐厚的國家,人民無需出海冒險即可過上相對富足的莊稼生活,這形成了個性上西方人務實且勇於挑戰VS.東方人保守且迂腐守舊的個性差異
3.教育文化上,東方多接受儒家思想及佛教的薰陶,思想方面也較容易被許多條條框框的規範給限制住,西方則較擁抱多元宗教,加上因為資源匱乏而形成勇於挑戰較務實的個性,所以相較過去東方人的迂腐,早期西方人更勇於因為實際需要而嘗試新事物
簡言之,早期迫於缺乏資源而需冒險犯難的西方人,因禍得福的培養出更務實更功利主義的個性,間接造成了工業革命的成功後拉開與當時守舊不前的亞洲各國的差距,最後再利用這差距對亞洲各國採取掠奪殖民主義
藉著從亞洲各國所掠奪的大量金銀財寶及天然資源讓歐美諸國可以加速的發展,並讓其子孫可以有相對更余裕的時間在原本的基礎上拉大與亞洲國家的差距
就如同富一代崛起後,憑藉自身的財力得以繼續拓展其商業版圖,讓其後代子孫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跟創造新的商業行為模式或商品,而普遍的一般人只能為了生活終日工作無閑提升自我(除了少數真正覺醒有野心之人)
以上為我個人之小小愚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