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l54321 wrote:我老姊公司是日...(恕刪) 國際性的技術轉移,真的有點像啊!題外話,台灣人和中國同語言商業上多和中國交流,那裡有人潮有錢潮國際情勢,商人無祖國當然有可能因為人治的關係,一夕再見但獲利是伴隨著風險的,哪一國人去都一樣哎呀像在統戰了
ace0156bbb wrote:富不過三代是不變道理...(恕刪) 富不過三代?若不認識蘇雲英,總也該認識他的三代孫---蘇貞昌。什麼?你覺得蘇家不夠富有嗎?那麼連得政的五代孫---連勝文總應該算富有了吧?臺灣五大家族辜禮歡的七代孫辜仲諒也算富甲一方吧?"一天下,兩林家"有聽過嗎?鹿港林家十代孫,時年不到三十歲迎娶女星,身家保守估計二十億台幣,算富人吧?別再把迷思奉為圭臬了,那不過是我等升斗草民們自欺欺人的說法。
這問題永遠都沒答案,巴菲特的兒子不是也去當畫家,讓下一代自由選擇他要做的,當然需要家長的教育與教養,不要什麼都丟給學校,不是每個人都有自控力,樓主許多父母的小孩因該都是父母只丟錢不管事,這樣很容易讓小孩迷惘進而墮落。本魯只想讓兒女能夠開心長大,並且給他良好學習環境及家庭教育,以後就給他自由發揮
ado1128 wrote:或者可以看看以下的影片,應該有所收穫 這就是現實的世界。其實樓主一直強調失敗率高達7成,卻忽略了成功率高達3成的這個數字,沒有父母所提供的優勢,成功率可能連1成都沒有。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的不成功是因為輸在起跑點,一般人很常常強調"能力"這兩字,認為有能力就不怕出身低,可是現實的世界是,天才人物不是沒有,但大概不會落到你我身上,我等平凡人的能力都是需要被開發與磨練出來的,名校畢業的會得到更多的舞台與機會,其它人不是能力不行,是被賦予機會的可能性比較低。美國的名校錄取學生的標準十分嚴苛,除了學業成績之外,課外活動、才藝、表達、特殊專長等等都很看重,因為人家要培養的是領導人,而不是雇員,要達到這樣的標準,父母提供的資源十分關鍵,包括父母的時間和金錢,當父母親其中一人的收入夠高時,另一個人就可以專心教養小孩,在台灣,這真的不是一般上班族父母做的來的。不說名校什麼的,光出國見世面的機會,就是需要砸錢,別說什麼不用出國也可以培養國際觀之類的話,這個世界當然不乏才華洋溢之輩,不過就是個機率問題,發生在你我小孩的身上的機率大概不高,學英語也是如此,學習能力強又自律性高的自學就很強了,不過這可能也不會發生在你我小孩的身上,砸錢送到國外去夏令營、遊學之類的,庸才也能砸出不錯的英語能力,更不用說假如運氣好,生到一個資優兒童,這樣也許就培養個精英人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