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841001 wrote:
我認為是臺灣的老闆...(恕刪)
你有點錯誤,不是台灣老闆層層剝削
是台灣人層層剝削,惡性循環,你不讓人賺,別人也不讓你賺
找個人出來當替死鬼很簡單,就算現在檯面上所有台灣慣老闆都滅了,你認為去接空出來位子的那些台灣人會變佛心嗎?
每個台灣人都很聰明,都可以找到理由藉口來說服自己給別人低薪
競爭激烈,廢話,一堆人什麼手續勞保執照都不做好就可以開店了,只會有小聰明但是無能的人想開就開
會什麼?台灣人這麼聰明會什麼?想辦法讓別人少賺阿自己就能多賺阿
開店門檻提高阿,什麼消防環保勞保第三責任險附近居民同意書最好,還要提存準備金給政府免得你倒店不給工資
開一個店要跑手續跑三個月,請五個人要給政府100萬保證金,違規就罰十萬起跳
一堆人開不了店,那競爭不就變少了
賣飲料賣雞排一條路上十幾家正常嗎?
不過到時候又一堆人抗議政府搶錢隨便一罰就家破人亡
hcmhcm wrote:
建築業原本請一位有經驗工人,至少都2500-4000 ,若是師傅等級更高..
但開放外勞後,把有經驗工人薪水降到1600..你說這樣有哪些台灣工人願意做?建築業省到成本,卻沒把賣房屋錢降低,反倒是越賣越高..
引進外勞後,造成大量台灣工人薪水降低,造成營酒或酒店行業內需降低..
其實工人薪水大部分都花在這邊比較多...
房屋賣的貴,變成沒有年輕人買起,誰肯結婚?
以前教育費可能100萬打死,現在?
所有政策在推行前,這些政黨到底有沒搞清楚,後續的影響?
我認為外勞不是原因,本來台灣的擅長就不是以勞動型的工人來創造產值的,而是靠著極高的國民教育程度,也就是所謂的知識產值,運用智慧的發揮產生價值,阿扁的廣設大學,每縣每市有大學就是為了發展優良的教育體制而產生知識型工人,而基礎勞動力就由外籍勞工有體力的勞工來補足。
而且外籍勞工低廉,對帳面支出的金錢很低,我們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就買到高規的勞動體力,如國內造輪子貴,國外造輪子便宜,我國就將造輪子業轉為汽車製造業賣錢,將原本要支出到造輪子的人力與資源全力灌注到造車技術上,這樣反而能創造更好的收入,無須執著於成效不佳的造輪子行業。
房市當然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不動產也可以說是經濟的火車頭,可以創造許多的經濟,所以我認為不應打壓房價,畢竟經濟為先,但每個人又必須要有生存的環境與空間,這也是政府的職責,所以我認為政府可以買一塊地,了無人煙之處,給沒有房子的人居住,比如台北就淡水,並發展特快速與綿密便利的交通網路,將之與台北市連接起來,台灣南北不均幾乎無法改善,高雄已經投入大量金錢做建設,做發展,但人口仍無法維持成長,甚至出生率也低,有些事實必須接受,才能有對應之道,若只執著於要改善,恐投入再多的錢,甚至紅了眼,也無法挽救南部發展的現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