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求一份職,面試到最...(恕刪) 「請問你們的規定,這個職位的薪資是多少?」問這句話只是自己心裡好做盤算而已不管什麼公司,薪資可談的空間本來就很小如果不是公司挖角的對象,哪有什麼空間好談啊就好比前陣子的新聞,清清楚楚的價目表,同一職位不同學校不同價碼面試官也不會想寫報告,能談的空間是有多大?主管百百款,求職人百百款本來就沒有什麼完全教戰手冊這種東西隨便看看就好了
旋風 wrote:哈哈這裡是台灣你忘記台灣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嗎??你認為把外國那套大企業要請會計師做財務報表的情況套用到台灣來會適用??大笑...(恕刪) 請讀原PO,這裡主要討論的是大陸市場和台灣的差別。這就是格局和市場的不同。台灣的中小企業有好有壞,混得不好的發股的可能不高,管理往往不健全,而且都是老闆說了就算。如果還有內外兩套帳,估計問題多著很。如果這種帳會拿來騙自己的員工,那代表企業核心往往是被家族控制。這類公司吸引留住頂尖人才本來就很難,而且往往沒有章法,沒有必要納入討論。
Kanyil wrote:請讀原PO,這裡主...(恕刪) 對啊!!不就是討論台灣跟對岸的分別嗎??拿台灣的公司來討論也沒錯吧你以為內外兩套帳就只是小企業才會搞的把戲??多到嚇死你喔!!上次的士紙案.跟以前很多掏空案不都是高層少數幾個人在玩得把戲嗎??這些公司資本額有的還幾十億起跳的你以為就單單這幾家公司在搞這種把戲??多的很呢你要用國際性公司.甚至是有體制的管理制度來討論,那顯然是偏離主題台灣多數人都在中小企業就職而這些企業往往都是你說的沒有章法我在上市公司做事,老闆照樣是亂搞,這在公司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討論一件事,是要切合大部分人遇到的狀況才會引起共鳴要是台灣企業大部份都如你說的有制度低薪.責任制.派遣制就不會如此氾濫
旋風 wrote:你要用國際性公司.甚至是有體制的管理制度來討論,那顯然是偏離主題台灣多數人都在中小企業就職而這些企業往往都是你說的沒有章法我在上市公司做事,老闆照樣是亂搞,這在公司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討論一件事,是要切合大部分人遇到的狀況才會引起共鳴要是台灣企業大部份都如你說的有制度低薪.責任制.派遣制就不會如此氾濫...(恕刪) 台灣公司的問題我了解,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台灣公司在大陸會出事。哪有什麼真的政治迫害,根本是自己犯法硬扯上政治。看著台灣公司這樣,再看大陸公司的快速發展成熟,看著台灣公司壓榨員工,再看大陸公司對於人才的重視。真的只能讓人搖頭。
Kanyil wrote:台灣公司的問題我了...(恕刪) 這就對了你知道為甚麼台灣企業搞品牌很困難嗎??就是因為每個經營者都只想搞代工原始的心態就是不想冒風險(你可以想像一下,創品牌情況下,幾十年內股東大會被砲轟的情況)這種心態下就會養成得過且過有多少撈多少,能撈多久算多久的心態也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因為品牌的效應是0這個領域撈乾了,撈爛了再跳一個坑繼續撈這個國家便宜勞動力撈完了,在往下一個國家撈就好嘴巴裡面講的產業轉型行動裡做的卻是完全的不一樣一開口就是要求更多的外勞,更多的優惠哈哈~~~~看看魏家四兄弟就好儘管在台灣的聲名早已破產,很多不具實質品牌效應的投資他們可以丟,可以賣,可以不要,獨獨就是不丟掉味全就是看到味全的品牌效應這些人就典型的撈家,代工心態來經營企業不行就丟,拿到手就亂搞,搞爛了再丟掉轉移陣地過幾年再掛個牌復活這種企業主,你期待他會對待人才有多好??
Kanyil wrote:台灣公司的問題我了...(恕刪) 另外在台資廠待久了我還發現台灣人很犯賤,怎麼說呢?就是台灣人很多自以為是老板的親衛隊,搞一規定來搞自己人,東查西搞,最后自己也沒分到股票和年終卻做的很爽,總是要當老板的防火牆來擋員工訴求,明明老板就違法壓榨勞工還自命清高自圓其說,可悲阿…。
Kanyil wrote:台灣公司的問題我了...(恕刪) 寶成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此大的公司,連幾百的保險金都想摳掉台灣這類型的企業有多少,你就可以想像這就是我跟你強調的台灣的資方要矇你,那是易如反掌不理你也是剛好而已所以別期待定甚麼規則,要從台資拿走多少分紅空頭支票一張而已
大陸人分享求職談薪資的經歷:收到對方HR電話,通話中相互了解基本情況后開始約面試時間,掛電話前詢問對方是否有注意到求職履歷上的薪資要求,對方確認且未對薪資提出異議,說明薪資是可接受的,能否應征成功關鍵在於後續的面試表現。面試的最後環節與具備決策權力的面試官確認薪資,包括薪資結構、勞健保繳扣比例及基數,年終獎金標準,帶薪假及節假日福利等。雙方達成一致,就等正式offer,橋不攏,禮貌說拜拜。大家都很忙,不必在薪資方面遮遮掩掩浪費時間,大方說出你的要求沒有什麼錯,當然用得當的方式表述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