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覺得軟體重要的人請看過來!!

tian wrote:
你這邊說得很好,不過我得強調,台灣絕對要國際化,所有市場的東西都得要往海外做,不能像你們這樣光往國內做,因為台灣的網路商業市場狀況現在是被八國聯軍,我們不能再找一些東西進口內銷來加大資本外流,這隻會造成台灣貧富更懸殊。台灣需要把東西或服務賣到國外,賺海外的錢回來。

為什麼說台灣的網路商業環境是被八國聯軍呢?
台灣人只要上網,台灣錢就會出走,雅虎、facebook、google全都是外商,就連網站上出現的一個google廣告banner,就算沒有賣出,台灣商人也要付錢給google或雅虎,這樣的基礎下你說台灣要怎麼保住錢?這跟大陸完全不一樣,因為大陸的貿易盈餘還有2000多億美元,你們可以從做內銷生意想起。但台灣就是有必要做海外生意,東南亞各國都已經出去了,這卻是台灣最欠缺的。
..(恕刪)


國際化和內需市場是不衝突的。

我記得10多年前玩仙劍的時候,曾經有人說台灣軟體還是很不錯的,大陸就沒有這樣的好遊戲,後來上學的時候發現有個台灣人「侯捷」寫過也翻譯過不少好書。可是後來發現台灣的軟體\互聯網行業完全落伍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大陸最大的搜索引擎是百度,即便Google沒退出的時候也是的,韓國最大的搜索引擎是本土的Naver也不是Google,可是台灣的本土搜索引擎在哪?韓國的網路遊戲已經創造了很大價值了,台灣的呢?其實說起來無外乎幾個因素:政府、人才、資金、創業環境。前面提到印度了,印度的軟體業也算髮達,但是以外包為主,為什麼呢?因為本土的市場支撐不了,因為創業環境不佳,這有點像以前的大陸製造業,為什麼都是外銷呢?因為生活水平不夠,內需根本打不打開,支撐不了,印度的軟體業也只是另一個形式的代工。

台灣缺什麼呢?個人看人才缺、創業環境也缺,人才不是說你想招就能招到的,總要有幾個技術總監級別的人物吧,這樣的人可能再國際大公司就職,你要開出什麼條件招攬呢?這需要資金的支持,VC/PE又是怎麼看的呢?前段時間我偶然看到個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的一系列文章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CBlogList.aspx?Cid=0000000031 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切隨風去 wrote:
國際化和內需市場是不...(恕刪)


有一點東西我認為我是比你了解的,就是台灣的創業環境。我在2004年第一次嘗試創業硬幹兩年才成功,當時台灣本土還沒有天使或風險投資,因為台灣的投資人都去大陸了,不過這個公司的生意路線在最近兩年開始惡化就不值得說了。

你說『國際化和內需市場不衝突』,這在大陸絕對成立,因為13億內需人口跟美國3.6億+歐洲7億多人口來說,一點都沒有衝突的跡象。你需要更了解台灣,再以你的智識來說才會有能力建議台灣。

再來說說台灣的軟體業到底有沒有成就,我認為這一點不能單從"軟體"看,屏除生產和代工這種需要工廠需要大量作業員成本的事,我認為我們的討論主題應該從"開發"看。台灣的開發能力並不輸給多數的國家,全球第四大開發公司偉創在台灣,nVidia是台灣人創立,還有許多你應該也很熟習的關於開發的大牌子都是台灣人在操盤。所以台灣人的開發能力不好嗎?我想不是,只是我們的話提圍繞在"台灣"這個只有2300萬人的地區,而在這個地區裡頭要發展較大規模的東西比大陸要艱難一些,也就不會有東西在台灣成功到可以說有一億個支持者而從台灣響譽國際,所以我才會說要往外頭發展,因為不管在多少人口的市場,要衍生一個被需要的數位服務,前置作業成本是一樣的,你認為呢?倒是你忽略了那些從台灣開始卻享譽國際的牌子,畢竟真正他們走出來的時候是在海外,這跟他們是否從台灣出發或海外出發根本沒有直接的關聯。不過我不是要說不能從台灣出發,而是單就只在台灣發展比較艱難,不如同時跑海外,我是規模經濟在看市場導向。

再一次強調2300萬人的地方不會有一億個用戶,請停止從大陸起步的觀點來審核台灣在地的能力了。而台灣成功案例有一億用戶而被認知為是成功的時候是在其他市場,而人們也會忘記他是台灣出發。

這是一個主題上的迷思。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直接跳過以台灣為主題來討論台灣人的軟體或者開發能力是否不足或需要加油了。

人才台灣有,海量用戶時的技術總監也從來都不是創業路上的問題,當一個創業的規模達到海量用戶時,絕對有本事拿出錢來請到可用的技術總監。一個會成功的創業點子也不一定是非常厲害的角色才能開始,只是他們手上握有的資源比較容易支持成功罷了,而如果那是創業必備的一個元素,我看全世界也不需要天使或風險投資人了你說對否?

我相信你在創業這個圈子有一定的知識與經驗,不過很顯然只是在大陸。
但是在台灣出土的文章以及台灣的環境,我不認為你比我們了解台灣政府、人才、資金和創業環境,單就拿這個台灣的文章要台灣人去參考有失你個格局,而我還得強調,你推薦這文章中的東西跟我提過的東西沒有衝突,如果你還要以討論台灣的創業環境為主題,我建議你把連結內的東西看一看,裡面有些東西正在打槍你的觀點(例如台灣軟體缺人才、落伍了這件事)。
tian wrote:
對台灣人來說的國際化、把市場做出去其實就包含大陸市場,不過IT的東西往大陸發展在起步很難,因為技術和操作上台灣人的經驗不適用大陸,這點勢必要過去以後再召聘。再來是大陸現在是兵家必爭之地,我不僅過去十年觀察歐美的作法,我也看大陸的,一樣是大陸型經濟但大陸就跟歐美作法不一樣,而且是特異於全世界。反而台灣人的網路成功模式跟歐美比較像,或者說台灣的環境一直都在跟拍,但跟的模式都是歐美來的,這種話題看了二十年,不是台灣人走不出自己的文化,而是人口過少的時候任何風格與文化都很困難造就有效支持其成長的經濟基礎,這一點差異在大陸型經濟體長大的你應該不會直覺就認知得到。

所以我才認為往歐美走,相對之下不見得難過於到對岸發展,因為台灣過去的模式跟歐美比較相仿,成長環境給出老百姓的觀念也適合。
...(恕刪)


技術是世界通用的不可能不適用於大陸。

首先你要知道,世界有各種不同的文化和習慣,不可能都一樣,這是國際化前必須要認識到的,世界不是只有 歐美日,還有拉美,有非洲,有東南亞,還有印度,有西亞的阿拉伯世界,世界是多元的。KFC很多國家都有,但是KFC在每個國家賣的食物並不都一樣,如果都按美國的標準,他的影響會小很多,要進入一個市場首先要先了解這個市場,不能簡單的套用。你沒發現日本市場也很多是特有的嗎,每個市場都有它的獨特性的。

其實很多台灣人愛說人口少,市場小的問題,其實你看看韓國,看看瑞典,看看新加坡,市場規模並不能決定一切。台灣原來也很好的,四小龍之首,可是現在發展的慢了,很多人說是馬英九造成的,是嗎?我看未必,很多原因十幾年前就註定了的。把問題簡單的歸結為一點是很不負責任也是毫無意義的。

台灣往歐美走?難,非常難,請問你憑什麼呢?台灣是受美國的影響,你要如何反過來影響美國呢?除非有很好的創新而且歐美沒有,但是我想即便有這樣的創新,大陸很快就會有一個類似的山寨品推出。
一切隨風去 wrote:
技術是世界通用的不可能不適用於大陸。

首先你要知道,世界有各種不同的文化和習慣,不可能都一樣,這是國際化前必須要認識到的,世界不是只有 歐美日,還有拉美,有非洲,有東南亞,還有印度,有西亞的阿拉伯世界,世界是多元的。KFC很多國家都有,但是KFC在每個國家賣的食物並不都一樣,如果都按美國的標準,他的影響會小很多,要進入一個市場首先要先了解這個市場,不能簡單的套用。你沒發現日本市場也很多是特有的嗎,每個市場都有它的獨特性的。
上面這些我都知道,但跟你我前面討論的東西好像沒有關聯,為什麼你不就我們在討論的範圍還沒有結論前繼續深入的討論而嘗試開新的話題呢?


其實很多台灣人愛說人口少,市場小的問題,其實你看看韓國,看看瑞典,看看新加坡,市場規模並不能決定一切。台灣原來也很好的,四小龍之首,可是現在發展的慢了,很多人說是馬英九造成的,是嗎?我看未必,很多原因十幾年前就註定了的。把問題簡單的歸結為一點是很不負責任也是毫無意義的。
人口少確實是問題,一個能做的商業模式在辛苦建立起來以後,放在100人的市場裡和1000人的市場裡有十倍差異。

韓國、瑞典、新加坡的商業都是走出自己國家,這跟我前面所有回文都沒有牴觸,他們就全都是往英語市場出發,而我就是在建議台灣網海外走,而且是往英語市場走,真不知道您要我看看他們什麼,或許是您應該看看我在講什麼。

不過當我強調人口少市場小是問題的時候,我並不是在灰心洩氣又不服輸的告訴你不是我們沒能力,請不要用鼓勵的口吻來對話。我只是在持續的告訴你那些在台灣成功走出去的公司,大家都會忘了他們是台灣出發的,正是因為成功的地方人口多,請您認真看一下我前一篇回覆,而不是一看有回覆就急著繼續強調你到現在還沒更新的"你對台灣的觀點"。



台灣往歐美走?難,非常難,請問你憑什麼呢?台灣是受美國的影響,你要如何反過來影響美國呢?除非有很好的創新而且歐美沒有,但是我想即便有這樣的創新,大陸很快就會有一個類似的山寨品推出。
你看看,你都知道山寨品推出,我看也只有13億人口的地方有機會持續推出能支持公司成長的山寨品,這又跟你一直強調人口少不是問題的觀點違背了,又或者你不知道有些山寨品是台灣人在大陸做的,正是因為人口少有差異。台灣往歐美走很難?那新加坡為什麼簡單?難道他不是受美國影響?新加坡根本是依附美國成長。韓國也是受美國影響,他的主要市場也是英語市場。您還是需要以更深入的角度來說說台灣為什麼不適合。

往歐美這種市場人口多的地方走很難?那宏碁和華碩是怎麼去的?偉創如何有機會輔助xbox成功的?
台灣的GDP低,往市場人口多的地方走絕對沒有錯,而我不是在想像能像宏碁華碩那麼大的規模去控制歐美市場,只是單純的去做海外市場而已,何必嘗試如此高估我呢?




真心建議你把你建議我去看的文章看一下,裡面不少東西正在打槍你的觀點,或許你花5分鐘看一下文章裡各個分類文章標題就會發現了。
tian wrote:
nVidia是台灣人創立...(恕刪)


他是臺灣出生,但是受美國教育,基本上只能說他是中國人。大陸人是中國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所以臺灣這個例子並不適用

Mainline Pocket wrote:
他是臺灣出生,但是受...(恕刪)


那也不要緊,台灣的案例很多,宏碁華碩和viewsonic都是。
一切隨風去 wrote:
面對海量的數據,如何分析從中得到有用的正確的咨詢,也就是所說的Big Data ,阿里巴巴早就開始做了。請問阿里巴巴做的這些台灣能做到嗎?不能,首先你就沒有機會來接觸這些東西。不要以為阿里巴巴、淘寶就是賣賣東西那麼簡單,Amazon也一樣。...(恕刪)


為什麽臺灣不能做到?為什麽臺灣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東西?這不是大陸的專利。這2個表是 Hadoop 貢獻者的統計。大陸公司跟臺灣公司一樣沒上榜。





tian wrote:
那也不要緊,台灣的案...(恕刪)


給你一個很少人提但是很成功的臺灣人的公司 SuperMicro
Mainline Pocket wrote:
給你一個很少人提但是...(恕刪)


一直認為台灣商務出走海外是拯救台灣唯一的路,我們每一個台灣人都要感激那些把錢從海外帶回台灣的人。這也是我一直想走的路,把台灣已成熟的技術包裝一下做到海外去。
MahaHino wrote:
10年過後,我想台灣就會有三家、四家甚至五家世界級的軟體企業冒出頭。...(恕刪)


tian wrote:
一直認為台灣商務出走...(恕刪)


這個是不容易的。因爲如果成功,外國或是大陸公司會以大量金錢買走公司,間接的造成人才的外流。有人能擋住金錢的誘惑,但還是少數。很多成功的網路公司,獨立時是不賺錢的,Youtube 就燒錢燒了很久。外國人敢投資。問題是,臺灣人敢嗎?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