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line Pocket wrote:
我的意思不是被買就是好事,但如果“發”是你的志願的話,這也是一條發財的路,why not?
基本上台灣的老闆不喜歡賣公司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這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精神
既然您提到了Google
Google的追日計畫有跟台灣機械廠合作
台灣的品質跟技術並不差喔
Aregong wrote:
在美國工作最大的優點...美國的國際學生多來自亞洲,以印度和中國為大宗,在許多科技公司基本上說中文也會通,但外國人始終停留在技術人員的層面,進不了決策高層。一名在南加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工作的陳先生就說,公司印度人和華人雖多,但主管幾乎都是美國人。
外國員工數量雖多卻在公司底層,是否代表某種「天花板效應」?俞偉雄說,客觀而言,溝通和協調能力是管理階層必備,外國人在語言上先吃虧,他們的科系本身也不重培養溝通能力,決策高層自然多是美國人。另外,對外國員工,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員工,在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已足夠使他們生活優渥,所以鮮少有升職的強烈企圖心。
學術圈情況也大同小異。一名理工科系華裔教授也說,升管理職或兼行政職的外國教授一般較少,申請研究經費也不若美國教授容易,原因可能出在人脈。(恕刪)
Mainline Pocket wrote:
你這結論很容易被打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