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cheng77 wrote:我還真想跟你講我自己親身遇到的狀況家裡每年找人打掃台勞囉哩叭縮 , 我常常還得要親自下去示範怎樣才掃得乾淨我用關係找來休假想賺外快的外勞 , 我翹著腳看報紙 , 時間到該清的地方乾乾淨淨 , 除了說好的工資 , 連午餐和涼的我都包了(這不要隨便學 , 抓到要罰錢的 )講難聽點 , 花一樣的錢 , 我請外勞都甘願 紅色的字已經打你自己的臉了如果真的是供需問題,政府幹嘛管?幹嘛要罰錢?
樓上有人提到,先把外勞趕回去, 再來討論供需的問題....嗯...小弟只能說, 回不去了...關於基層OP公司到底想用本勞還是外勞這種問題不用去問公司出錢的大老闆,單單負責基層生產管理的台籍主管,10個都有9個半會建議用外勞, 而不用本勞原因理由就不用再說了, 討論到爛了樓上有位版友說的很棒現在的年輕人沒挑戰性的工作不願意作有挑戰性的工作又做不了不用外勞, 工程會不缺工, 工廠會不缺工, 那才有鬼回到主題小弟個人還是認為是供需問題台灣缺的基層作業人員, 包含工人, 作業員等等缺工是事實, 因為沒人願意作若想要提高工資, 因附加的技術層次並不高因成本問題, 沒有低薪外勞, 就只有移往大陸或東南亞一途加上滿街大學生, 都想要坐辦公桌, 作些內勤工作僧多粥少, 找個業務助理, 一週來了5.6佰封履歷想要薪水高....嗯....這個很難作成台灣工作環境低薪的原因, 當然很多但, 供需問題絕對是關鍵的一個要素
現在的教育是服務業付錢 學習 畢業 拿學歷 : 這整個流程裡哪一點有提到保證就業跟起薪多少?投資股票基金不也有說明"不保證獲利 " ?李遠哲是對的! 既然大家都愛高學歷, 乾脆廣增大學來破壞這學歷=收入迷思所以這是好現象, 估計10年內教育的大方向可以回歸技術導向跟就業導向這時父母也才能了解這時代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意一場有能力的人在高中階段就可以開始先看哪個行業高獲利, 而去拼考這方面的好學校跟證照能力中庸的可以看看哪方面的技術性工作薪資有中上, 就去去找這方面的好科系學校或是先就業來去了解市場的需求我的重點是或許大家太看得起學歷這回事, 不過就是付錢來獲得知識, 跟你能拿多少有啥100%關係?如果是我的小孩, 我會及早開始觀察性向分析, 而不是盲目要求最高分數最好學校這就是國外的教育最終的面貌 ( 沒人說你必須幾歲拿什麼學歷, 都是工作優先,工作導向的學習方式)我自己同輩份的親戚就是典型的台灣家庭長大的小孩, 不論多少錢的投資,一切代價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高學歷, 家族各個碩士畢業, 至於工作好壞還是最終回歸能力. 我的想法是家庭有能力供給也就算了, 如果父母收入不高, 小孩也沒興趣讀書, 其實還是有很多選項 (當然政府單位也需建立多點管道來支持在職教育, 提高技術型工作薪資來鼓勵).我認為多元化的社會, 多元化的就職方式, 多元化的教育取道, 多元化的父母思想 才是台灣最後的路. 如果繼續走現在的100% 讀大學模式, 下場就是10%菁英拿3~4 倍的平均薪資, 15%中等的人拿普通薪資, 70%拿基本薪資, 5%發現就業困難乾脆補習補到死也要搞到公務人員工作 (又是父母的溺愛無限制的出資直到考上). 或許先要改變的是父母本身的想法.
不平等的問題造成的吧!真的是供需的問題?一樣的獲利、一樣的工作內容!差別在於三年前進職場跟三年後進職場薪水價差六到九千!以前你敢說,老闆還會看情況加!現在是你要就來,不要拉倒!反正這種價碼我才請,請來操下去留的住,我賺!留不住我也賺!供需?有啥供需問題嗎?有供多於求嗎?
imggy wrote:想要脫離22K慘業...請往人少的地方去吧... 整篇,我只看到這句是重點,也是對的,量少質高的商品,通常情況下都能賣個好價錢..供需,供需,供給量大時價格down,供給量少時價格up,大家都懂,不用給大家上課。但如果市場是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壟斷呢??供需這個法則還準嗎?價格聯合壟斷目前台灣是這種情況
坂大 您不要白費口水了很多人看不懂 聽不懂 還是在那邊叫明明就很簡單 版大堤了老闆心態而已就有些人把 外勞 政府等等拿出來講你很強 怎麼不去選舉 當老闆台灣市場就是充斥比價 誰便宜再定能力好險目前我們公司都以品質導向 要便宜去買別人 但是我相信幾年後對方還是會找上我們我們要宣達這樣信念給客戶 一分錢一分貨我不相信 在這邊打打鍵盤就可以幾k上一次文章 我提到 給大家鼓勵的文章 有人pm給我 一個月才1.4k 結果 不到兩個月 已經30k這代表人家努力啦 現在又要上電視了 我想幾k不重要了 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