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有人能解釋,台灣20年薪水都不升的原因嗎


rukawa1 wrote:
我阿姨的兒子淡江法律系的,畢業後去教英文,一畢業就領4萬2



民國八十年大學生的數量跟素質
跟現在比比看吧?
冠孜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國家跟台...(恕刪)




我舉自己親身的例子.....


民國77年夏天,我到當時知名的"超群西餅"打暑期工賺錢,當時一天的價錢是550元,

中餐是公司免費提供飯票到外面吃飯,一張飯票35元。

當時超群西餅的正職員工,我說的是一般大約有兩年經驗且沒有任何頭銜的台籍員工,

當時的工資是25000元,超群當時是三班制,加班只限於中秋與過年前,雖然加班費

只有一小時60元的死豬價,但是也不是常加班,35元當時可以叫一份排骨麵或是一份

排骨飯(公司旁邊有收飯票的店家,超群當時工廠在南京東路一段靠林森北路口巷內)。


民國78年暑假我又去報到了,當時的打工薪資是每天650元,不過午飯自理,當時員工

的薪資好像是往上調了1000元(資歷條件同上),而且當時就算是暑期打工也有加入勞

保,我就是當時向公司要了不少勞保單去看牙齒的,所以印像深刻.......


至於民國75年月薪5000元那種事,大概只有學徒或是建教生才有可能吧!當然有人自願

當廉價勞工那也沒話說.......


據我側面了解,現在食品廠的低階正職員工平均一個月的薪水好像也沒比民國78年高,

除非是麵包師傅或是有牌的,那就另當別論,畢竟現在公司很會利用派遣跟打工族,一

般普通員工薪水高不起來是正常的......
好像還沒人講原因.我就來獻醜一下..

1,經濟學裡面講的比較利益法則,引伸出來越多人整合能夠使大家最終都受益.
所以國際間的整合變成趨勢,這幾年各國政府也是走這個路線.
克魯曼的研究好像就是區域整合的趨勢,.
我是覺得整合期間一定有人受害,有人受益,但好像被忽略了

2,金磚四國釋放出數十億的工作人口,把好手好腳就能做的工作吸走了..
台灣以前是代工王國,玩具,雨傘,球鞋很多都是,那時金磚四國還沒崛起
隨便一個人都能做,但工作量實在很多,所以價格持續往上攀..
其他需要技能的工作自然只能用更高的薪水吸引人才..
現在郭董整個打包帶走了,他不打包還是會走,工資差太多了.以前朋友說300RMB.台幣1200.
基層工資滑落,中階的工作沒支撐,自然漲不起來..

3,"電腦->網路"也有影響,但不是主因.
信息取得太容易了,80年代就很多網路趨勢的書:"十倍速時代","爆米花報告".
都在預測未來網路的影響..
信息取得容易,讓金磚四國的人也很容易搶中階的服務業,.
比如說1980年代我學長一套建築圖集,12本兩萬塊.
現在到大陸買一張光碟只要人民幣2元,信息量是差不多的..
不誇張~,現在所有大學生手上掌握的信息量勝過以前學校的圖書館總合..
聽起來太爽了~,不幸的其他國家數十億人他們也擁有這麼多廉價信息

至此:低階,中階工作都在流失當中..

再舉更早之前的工作流失的例子.
織毛線衣,30多年前台灣很多人做,十多年前往東南亞跑..
這幾年因為美國的免稅配額,已經跑到非洲了..

工作會跑的,要不搶別人的工作,要不創造需求產生工作..
世界崩壞主因在於世界整合的趨勢,工作跑了,卻沒有創造新的需求..
如果賈柏斯有10個,這世界也許崩壞不會這麼快,他抓住新的需求...

英國人年間爆動,因為工作被金磚四國搶走了..
其實20年前他們也爆動過,原因大概是被台灣人搶走工作吧.

我希望這世界整合能夠在我小孩長大前完成,,
他可以不用面對,就算當年又發生整合,也只剩非洲北韓工資較低..
衝擊不會這麼大..

若說這波的衝擊史無前例,那倒也未必..
蒸汽機->工業革命->鐵路發展,那一波也相當驚人..
甚至中產崛起導致城邦崩壞,民主政治啟蒙..

電子->電腦->網路 這波也非同小可,
還沒結束,但我想最終還是會影響政治.

總之,再看看吧..也許某個新發明,又把世界轉了一翻
工程師就加油吧,翻轉世界的鑰匙還在你們手裡..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小弟以前讀明志工專, 20年前到台塑南亞各大廠區工讀, 薪水從一萬六到兩萬, 正式員工大概要加一萬, 有人說領七八千, 我只能說連工讀生都贏你, 是不要要想一下哪裡出了問題?
我覺得比數字沒什麼意義 是要看當時錢有多大..
而不是筆那個數字 再低的都有..
老實說 問一下身邊的年輕人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國家薪水不會發展了..

marrisawang wrote:
不用查了
本分析師告訴你

台股歷史高點在12682

...(恕刪)

搜尋資料看來妳正確,20000點是看新聞
----------------------------------

台股近30年的高點及低點

民國56年3月

最高97.27點→最低92.50點→收盤96.69點

民國67年

最高688.52點→最低447.95點→收盤626.92點

民國79年2月

最高18682.41點→最低10995.78點→收盤11661.73點

台股歷史低點【97.27點】

台股歷史高點【18682.41點】
過去新興國家在過苦日子,我們在爽。
現在他們有錢了一定會去買物資、原物料囤積起來。
也直接造成物料成本上升,很多東西需要靠進口的台灣沒有這麼多財力搶輸人家,成本自然上升。
(當然也跟台灣商人囤積居奇有關)
這都會讓大家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與二十年前賺相同的錢,但生活痛苦指數卻變高了。

我親戚將近二十年前去東北設嬰兒車等產品的工廠,
多年來累積的財力、人脈都讓他們在大陸東北過得很愜意,
因為早年他們去投資花了很多力氣、風險去投資未知的市場,
不少當時省市官員因為招到這些台商,如今升官到中央之後跟他們的關係依舊良好。

其實也不用把所有到對岸的台商都打成黑五類,
有的的確需要低廉人力而去大陸投資,有的真的是賭對了方向,在正確的時間點做了正確的事情。

我想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有機會去其他地方走一走也好,
說不定能夠找到另一片新機,畢竟台灣目前走向緩步衰退的地步,
與其在這裡浪費時間,多走走想一想也不錯。

*唯一悲哀的是現在二三十歲的青壯年,正好出社會了卻遇到逐漸衰退的社會,
當年孕育我們的上一輩,不僅享受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現在他們有錢還持續炒作房市,一步步墊高生活成本,
難道我們這一代的命運真的那麼差嗎?
謝謝指教 wrote:
小弟以前讀明志工專,,...(恕刪)

第二志願耶.
那在當年至少也有同年齡學生前10%的實力吧..
EizoT766 wrote:
難道我們這一代的命運真的那麼差嗎?...(恕刪)

我覺得真的有辛苦到..但以前人苦法不同..
當年工作幾年想發財,書店最上排王永慶全集.積上一層灰..
始終買不下手.(到底有沒有人買啊?).
養家的工作好找,但要發財真的困難,資訊太少..
現在想發財的資訊取得容易,但養家的工作不好找,

以前的人就像在彈簧床上跳阿跳,
想抓點東西抓不到.掉下來很快又彈上去.

現在的人就好像抓著單槓底下沒東西,萬丈深淵.
怕掉下來跌斷腿.就算流滿頭大汗,只能死抓著不放..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火旺仔 wrote:
尼斯 wrote:
20年前民國80年一般工作5000-8000起


哪有可能,1992年義務下士都可以領7440元了

92年退伍第一份工作在鋁門窗工廠當組立
底薪18000+全勤1000+伙食600+交通津貼1500
加班費另計...(恕刪)

統計這一篇數據就知多亂,樓主的80年最高是四萬,
你92年計21100,換句話說12年衰退47.3%.
再對照下面這資料,司機薪水等於介於碩士,博士之間.

中山科學院博士進去就6萬對照我提的一般工作5000-8000起當參考
換算來談,今天中山科學院博士進去是多少?



es4241 wrote:
我民國79年退伍到研究機構就業,
起薪到現在還記得,
大學2萬8,碩士3萬2,博士4萬8,
當年中山科學院博士進去就6萬了....(恕刪)


冠孜 wrote:
我是說各行各業一開始的起薪,
不是指自己經年累月所經營出來的
像20年前,我待的一間五股的膠帶工場要應徵送貨司機
用4萬請人,還請很久
現在3萬就一堆人搶了
...(恕刪)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