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昌-168 wrote:早期進場點對了不難的...(恕刪) 真的假的40年前.台北縣一般住宅大約200-300萬店面大概在1000-1500萬左右薪資大約是一萬5..算2萬好了房屋貸款大概是在10%上下一般上班族可能嗎??
tt1234611 wrote:年輕時花光積蓄.....(恕刪) 以外國白人的觀念就是即時行樂,存錢觀念在白人觀念很少有,你自身壽命不知多長,可能才40或50甚至60,癌症什麼的越來越多,人生短暫,最他們來講,生活娛樂大於工作,所以在活著的日子裡盡量去享受生活,生活步調都很慢,錢夠用就好,死了也帶不走,賺再多,不懂的花,賺這些錢根本沒意義,所以才有才有破產上天堂的觀念,而亞洲人大都是父母賺錢存錢都是給小孩花,一直到死都沒享受到,常常看到一退休就癌逝或其他重病,然後留下一大筆退休金或土地,然後兒女爭產,這在國外非常少發生,歐美父母對小孩是一成年就會要求你長大了該般出去了,該獨立了,也沒有孝順這概念,兒女照顧好自身就是對他們父母最大的回報!還有像歐洲很多國家稅重,但相對福利都超級好,假也很多,健保也是免費
algerno2 wrote:長相是上一代給...(恕刪) 我對你的結論很有意見第一觀念的對與錯會回歸到上一代給我們的價值觀假設上一輩跟我們說隨地丟垃圾是不對的 那我們也會認為不該隨地丟垃圾但你有想過相反的情況嗎?第二 以前很多小孩都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長 好像不讀書以後就會撿角 不按照他們的方式過活以後就會後悔 結果呢?並不是把過錯推給別人而是遊戲規則都已經被訂了 好處都被人拿光了 除了打打嘴砲還有什麼可以消遣? 再怎麼努力 房價還是居高不下 出國玩樂不為過吧?有多少人是拿父母的錢到處揮霍 相較於這種人 我到還是欣賞前者
我大概退伍15年了吧!!我算是支持買房的人,因為我走過來了。看看我的小冒險:大學就獨立生活了~~到處租房子。既然房子是租的,看到喜歡的小家具小擺飾都不敢買,腦中想的是帳戶只有兩萬元未來搬家怎麼辦?學生努力打工賺錢的時代~退伍後結婚了,住在6坪大的套房,我和老婆不敢生,腦中想的是孩子晚上哭怎麼辦?買房!!完全是遙不可及的事2008年金融風暴,年輕的我們看不見未來,小小的存款該壓在頭期款嗎?萬一失業繳不出房貸了怎麼辦?當時轉了念~~因為擔心所以不敢?因為不確定而不行動?困難到底是來自外界還是心中?2009年金融風暴最末期~~~最徬徨的時期,咬牙撿了一棟別人拋售的21年舊車庫別墅,有了遮風避雨的房屋了,開始20年貸款。長輩說舊屋不好不該買的。但我告訴老婆,我們不再擔心被要求搬家也不用共用人家的洗衣機了。2009年搬進裝修後的舊車庫別墅裡,我們的經濟能力只有重新油漆,裝修只有浴室與廁所,屋頂防水。我告訴太太,我們有五間房了,妳想要怎麼使用怎麼布置,不用再徵求房東同意了。2009年底,貸款買了一部國產小車,我告訴太太,不用擔心停車位,我們有自己的停車位,不用再冒雨出門了。我們領車後第一件事就是開車環繞南台灣穿越南迴去知本泡溫泉2011年前後,告訴自己,去大陸當台幹歷練兩年,好好記帳好好省吃儉用好好努力還房貸車貸。2013年回了台灣,孩子出生了,我也換工作了。我知道無論何時家人都有遮風避雨的地方。2015年初雙薪家庭工作也穩定,第二個孩子健康的加入我們,第二個孩子雖然平常是住外婆家,但她未來回家會有自己的房間也會有自己的小床。2015年中把家裡6年來的儲蓄金從新分配了,原來我們的省吃儉用這麼的有成果。選了一天下午向公司請假,親自去銀行把房貸一口氣結清。也有房仲來問是否願意割愛轉賣,隔壁20公尺外成交價是我買入的2~3倍,很誘人,但這不是房子了,這是一個家一個立足之地了。沒有貸款下經濟富裕了生活水準也日漸提升。2018年看著許多辛苦的年輕人抱怨房子貴買不起,我太太問我如果有錢出國多次那麼買小套房有機會嗎?我沒給她答案..每個時代或每個人都有壓力,試著走好自己的路,試著以行動解決困難...也許沒那麼難
奔跑的小烏龜 wrote:不是說出國玩不對,...(恕刪) 不是護航,每個人追求不一樣,有人追求五子登科,也有人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過活。不婚不育,每年固定出國旅遊一次,享受美食及找妹伴遊這就是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