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老婆45歲
一個月領23000
欠銀行卡債跟循環利息大約50萬
後來女方家人幫她幫忙處理
還沒幾期後,就沒在給家人錢了
小孩要讀大學
買GOGORO2(分36期)
買蘋果電腦(分12期)
自己買手機i12(分18期)
不能輸別人
疫情爆發後
開始沒工作
也是在FB,IG説過的很快樂
好想出去玩
再來小孩讀大學
我就不信她可以繳
還跑來跟我朋友老婆
請她救救她
不然她會信用破產
每天PO過得很快樂
私下到處跟人借錢
這種救,只是害她而已
身邊永遠至少要有5~10萬的緊急預備金,緊急預備金 = 現在要,當天立刻可以取得的現金
另外短期可以變現的存款大概有一百萬,這樣當突然失業時,可以維持生活半年到一年
如果還是支持不下去,才會動用到房屋拿去增貸這一條
我也蠻疑惑,華人明明是全世界最愛存錢的民族
歐美特別不愛存錢,尤其是美國人,他們去年一整年封成這樣,是怎麼活過來的?
為什麼特別愛存錢的臺灣人,才三級一個月就一直喊要活不下去
真的才收入減少一個月就直接要死要活的,應該認真思考自己的財務分配到底怎麼了
除了極少數真的弱勢族群以外
我不認為有正常收入的人應該搞到完全沒有應對風險的程度
跟房貸無關,當然你可以說房貸是儲蓄,那既然如此,面對風險時當然就是把儲蓄拿出來,房子拿去增貸,再搭配延繳來度過難關
如果沒有繳房貸的,光房租就搞到月光的人,一方面需要檢討是不是能找到更便宜一些的房子,另方面是自己的消費習慣
每個月都應該要有儲蓄,多少先不說,就算只有一兩千塊,累積個幾年就是一筆可以承擔風險的依靠了
如果你拿著動輒兩三萬以上的手機,背著名牌包穿名牌鞋,然後抱怨存不到錢,真的不會讓人想救你
歐克力 wrote:
現在很多都月光族吧
只能說自我克制力太差加上環境消費變高
你如果月薪三萬 基本那些開銷完就差不多能存的沒多少
房租一萬 基本水電通勤開銷5000
剩一萬五過30天 等於一天額度500
你吃飯一餐差不多一百 扣一扣額度只剩200
假日出去玩一次基本上就乾了
除非你不重物質 才有可能存到錢吧
現在每個人壓力大 壓力大又想花錢紓壓
惡性循環吧
我覺得這就是問題
月薪三萬根本就不該租月租一萬的房,如果在台北月薪只有三萬,那我不懂待在台北的理由是什麼?
要租房表示家不住在台北吧,那根本不需要待在台北
即使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那就住新北,新北你跟我說找不到萬元以下的租房? 說實話我根本不信
如果根本沒有一定要待在台北的理由,全台灣要找到月領三萬的工作根本沒有什麼難度
所以光是房租,我就認為每個月要能省下2~3千,每月存錢的目標就達到了,其他消費照常
收入多跟少我真心覺得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口袋有多少就想花多少的心態才是真正原因
沒有一定要完全不消費,而是要在清楚的規劃該存多少錢之後,適度的縮減消費來存錢
不說疫情,隨便一個不景氣就可能會失業或無薪假,固定月光光就是把自己置身在完全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窘境,現在是疫情,如果運氣好有在政府的紓困名單內或是能借低利貸款。 如果不是這種狀況,來個金融風暴啥的,政府可不會有這些紓困措施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