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對的,台灣整體環境是否還不到可以事事講求權益的境界
這也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地方
往往我們總是很容易修出跟上世界潮流的法規
但....執行面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以勞工權益來說
勞工加班本來就該給加班費...這毫無問題
但是,如果以整體的狀況來看
當營業成本當中,薪資人事成本比例高到一定的程度時
這個產業可能的方式只有增加售價一圖來獲取合理的盈餘空間
但回到現實面
這些員工面臨到消費需求時
一樣去吃個牛排....一樣的口味、分量、差不多的服務品質
大家會選299的還是500元的??
但實質成本以及產品品質相同的狀態下
價差哪來的??
要不就是資方降低收益,要不就是節省人事成本
在去除掉黑心老闆的問題之後
每客500元那家店,和299的差別可能就是更充足的員工數量以及完善的福利制度
但,有多少比例成為顧客的員工們會願意為此選擇500元一客的那家牛排館??
一個古老的例子
機車輪胎沒氣了,到車行打個氣收你100元
如果要追求權益,在使用者付費的前提下,這錢本來就該收
但在台灣呢??隔天肯定被po上01成為黑心店家....
爭取權益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在許多相對先進的國家,你絕對沒辦法隨時隨地、時時刻刻到便利商店買東西
到任何櫃台辦理相關事務,都有機會遇到營業時間到1700,但你1659進門他卻不受理的可能
成本的計算、攤提是很精細的東西
台灣的現況絕對不是單純老闆、資方賺太多單一原因產生的結果
有太多理想與現實面無法平衡的問題
當每個人都只想領到合理該領的加班費
當每個人都只堅持1700下班時間到了、我不想多處理那10分鐘的無加班費工作內容
但卻幾乎每個人同時也都期待櫃台可以多服務我2分鐘、購買最有CP值的產品、享有消費的最高方便性
那.....期待一定會落空,因為數字上就是不可能
餐飲業從來就不是一個投報成正比的行業,
唯一的好處,是入門的門檻低.
民以食為天,或許很多人會認為,
只要有機會開餐廳,就有機會可以挑戰高收入.
而大部份的學生打工,機率最高的選擇也是餐廳,
原因無它,滿街都是餐廳,餐廳的錄取機率是最高的.
但長年在餐飲業工作的人都知道,在餐廳工作,
一整天下來沒個10~12個小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現行勞基法規定工時是8小時,月休八天,
但大部份的餐飲業工時從9小,9.5小,甚至10小都有,
月休不到八天的也比比皆是.
相較於金融業,業務性質的工作,每天工作時間大約6~8個小時,
月休10天左右,但月收入基本可落在50~60k,
換算成餐飲業,五年前一個連鎖餐廳的店長薪約40k左右,
連鎖餐廳的區經理薪約50k左右,
但近期餐飲業的主管也有廉價化的趨勢.
很多餐飲職場新鮮人會以該餐廳的主管為目標,但很有趣的現象是,
鮮少會有人以該公司的老闆為目標.
難不成是在從新人變成老鳥的這個過程中,
逐漸的明瞭餐飲業究竟是個怎樣的產業,主管又是個怎樣的職位,
而想成為老闆,你能否容許自己去盡可能的模仿,學習你所看到的老闆特質,
哪怕只是十分之一.
我並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本職學能跟以往落差很大.
即便在十年前,同樣有好的新進人員,也同樣有差的新進人員.
然,這個篩選的過程,決定錄取怎樣的角色,
不正是在文章中評論「過去十多年,第一線的本職學能落差很大,以前扎實太多了。」
「現在的話,考試半個小時,年輕人就會問有沒有加班費,公司要怎麼補償等等,已經沒有那種學習的心態了。」
的這些主管嗎?
你們面試人,你們篩選人,難道以你們多年的經驗,無法在面試階段就淘汰掉你們不想要的,
而選擇你們想要的嗎?
老實說,一流的主管,到哪也都會是一流的人材,即便這十幾年法令的變更很大,
但這也是時勢所驅,現行的法令希望速成,講求效率,就無法避免員工也計較時間.
以往時薪80幾塊的工讀生,做的事比現在領140的還要多,還要好,
這也是大勢所趨.
出了社會,每一個抉擇都得自己負責,對於這點,至少上天,是公平的.
https://www.youtube.com/@cdplayerxp/video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