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味的要求公平正義,也難以在經濟發展有所突破,人性需求金字塔,生活是精神的基礎,若肚子都吃不飽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難以有什麼精力再尋求制度上的公平與正義。
台灣能出去的出去,出不去的在島內發愁。
想想抱持如此心態,還能有什麼樣的作為?
糟糕的經濟環境除了讓工作者成就感低落,無法有所肯定,也造成未來學生的無力感,苦學數十年,面對嚴峻的就業職場環境,低瀰的薪資,是要如何有向上學習的動力,要如何有知識帶給我力量,帶給我成就的正向回應,這點對於在學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就算是不想那麼多,整體社會的潛在訊息也在影響著每一個人。



若台灣能有多幾位商業巨富,可以創造更多的產業空間,也讓台灣人力物力資源得以發揮,但依現在主流的觀點來看,這些人掌握了所有資源,一人獨占了所有的經濟成果,對下面的人剝削才這樣的富有,所以是必須打倒的對象,怎麼會是呢?如果台灣能有幾位比爾蓋茲、李嘉誠、巴菲特等人物,對台灣難道不是好事嗎?商人雖然可能貪婪,但卻是實在的把資源做到人類可得的最大化分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