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老闆越來越多,但資金不足,只能開那種上面只能有幾個水手的小船,更甚至只有兩人的小船。
然而這都是成本支出。而由於大家都做同樣事情,給予消費者能夠比價、殺價空間,老闆為了獲取消費者,則給殺價、最終利潤變少,變少就從水手薪資下手....
而國外則是沒人在搞小小捕漁船,而是幾百噸大型捕漁船,裡面水手要的就是菁英。
消費者選擇性變少(但仍保有至少2-3間,以防市場壟斷)
另外,由於捕魚船小,相對能夠捕魚範圍也小。(最好兩人手划的捕魚船可以跑去北極補拉XD)
而範圍小,漁獲資源就是有限,這就是台灣目前的現況阿...
沒人合資一起開大公司、買大型補漁船,只想單打獨鬥自己賺,結果能賺得越來越小,能去的距離非常有限。
而為了想賣出去,各家老闆削價競爭,更別說惡意削價。
不得不說,你比喻得很好。但..........
太多老闆反而不利於整個環境。
1.勞工怕老闆賺到錢不分
2.老闆怕給員工薪水高後烙跑或不做事
3.消費者怕公司品質不佳
4.企業怕消費者都只跟國外買
這都是惡性循環...
問天何方 wrote:
把公司比喻成一稍船...(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