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當新聞寫著大立光 員工分紅平均90萬 只感覺台灣好可悲


Miky23 wrote:
我是無所謂的,分紅...(恕刪)



我待的是外商
外商按規定 分紅費用化 所以不會直接給股票
都是給 股票選擇權 費用很低 根本就是要送你的
我的經驗 執行後 公司還會另外給獎金 等於執行的費用
等於免費 送你股票

台灣公司是有幾間 做得到
幾年前在新聞也看到某則新聞說某家科技公司平均拿到100萬分紅
剛好有親友在裡面工作
打聽了一下發現新聞其實也沒說錯
因為真的只是''平均''⋯⋯⋯⋯⋯⋯

Weibird159526 wrote:
平均90萬 基層員工真正拿到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恕刪)



台灣人平均有一顆睪丸。
基層能拿10萬就偷笑了
和高階主管拿上千萬平均下來的結果

uwap2010 wrote:
好可悲台灣最賺錢股...(恕刪)


男女在一起 平均一個人有一顆睪丸
怎麼簽名
我用一個簡化的比喻好了
一間雜貨店總共有10股, 一股面額10萬, 總資本100萬,員工4人.
今年賺了300萬, 平均每股可以分到30萬,所以每一股的現值是40萬.
如果依照之前的員工配股方式, 給員工配股,1人1股, 這時候員工領股後賣股求現, 總共賣了4股160萬.
此時雜貨店的資本還是100萬, 但盈餘300萬已經因為員工賣股拿走了160萬, 所以只剩下140萬, 除以14股, 所以每一股的現值只剩10萬. 這時會計計算還是以1股面額10萬去算費用, 雖然帳面上只有40萬的費用, 但實際上是300萬給14股分,所以1股現值應該是(300+100)/14=28.57萬.且拿到股票的員工還可以用1股10萬去報所得稅, 而不是以1股40萬去報稅,當然油洗洗.
之前電子業經理人與高階主管拿的股票最多, 所以只要美化EPS讓股價衝上去後, 配股換錢就可以拿股票換鈔票, 誰還要致力在本業?過去有多少科技公司就是這樣被掏空, 一堆股民股東被狠狠削了一筆還不知道為什麼.
而分紅費用化後, 老闆要發股票給員工, 就是一股用40萬買下, 然後發給員工, 這樣股東就不一定會同意這樣的配股方式; 而國外常用選擇權的方式是因為該員工的產值符合期待, 所以用時間和股票換取該員工長期續留公司的辦法.
david818 wrote:
反過來講股東也可以吵員工配股對他有重大影響不是嗎,每個人都可以站在自己自私立場吵不是嗎。


最有趣的是 這些公司70%已上都是外資

一點點持股還用大股東身分自居 還蠻有趣的 放心 小股東差沒多少錢

爾且能在這些公司工作的 都比小股東還有錢

當時分紅費用化後

認識很多部門 整批被挖到大陸 直接幫人產業升及 現在江山都送給人家了

還在台灣的就開始養生 好久沒聽過rd整個部門連續工作一個月都凌晨下班的傳說了











david818 wrote:
配股會膨脹股本,如果獲利跟不上股本膨脹速度,股價就會下跌,股價下跌對想賺股票利得的員工有什麼好處?配股根本只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已,沒有費用化的代價最終還是員工自己承擔,因為你配股之後你就是股東,員工把股東當敵人毫無意義。

獲利跟不上股本膨脹速度?
我猜你要講的是股本膨脹導致EPS下跌
只可惜這不適用在分紅費用化
因為費用化以後EPS不是上升而是下跌
emeryville wrote:
獲利跟不上股本膨脹速度?
我猜你要講的是股本膨脹導致EPS下跌
只可惜這不適用在分紅費用化
因為費用化以後EPS不是上升而是下跌


不會 以前都要自己推估分紅後EPS會少多少

小股東不會算 所以就覺得不公平

外資自己會算 投資錢都已經算好

EPS下降不是因為費用化 是沒人賣命

Lorenzt1982 wrote:
不會 以前都要自己推估分紅後EPS會少多少
小股東不會算 所以就覺得不公平
外資自己會算 投資錢都已經算好
EPS下降不是因為費用化 是沒人賣命

不能說沒有關係
費用化以後公司要把分紅當做費用
獲利因此降低
連帶EPS就不好看
你可以挑幾家公司去比較實施前後的EPS
你就會發現
隔一年怎麼會差這麼多
實際上會計準則修改的影響是立即的
而工作士氣的影響是長遠的
兩個加起來就是現在這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