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美光傳提告百名跳槽員工...為什麼當初不加薪?

被對岸挖角的人,心裡一定也有底。
這數倍的薪水頂多領三年,然後就是回家吃自己。
但,在台灣年薪150萬,到對岸年薪300萬;有了這三年,回台灣買房子的頭期款就出現了,不去賺嗎?
三年後被對岸公司當衛生紙丟掉又如何,誰能保證自己的公司三年後不會被老闆當衛生紙丟掉?

不過美光興訟的目的不是真要告成功啦,主要是要用冗長的法律流程來卡住離職員工,讓你無法專心工作。
對岸公司花了大把鈔票挖人過去,結果這批人第一年的時間通通花在跑法院,薪水還是要照給,但是產能呢...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講真的就是錢啊

你在台灣加班加到死可能都沒有在大陸薪水高

台灣老闆就是摳門啊

舉例我一個大陸朋友好了

華為開的價錢是一年七十萬RMB不含BONUS 他只有26歲

但對於台資企業來說

26歲的話高薪就是一年5-6萬一年最多十五個月

就算只有一兩年也無所謂

且大陸人狼性很強

真的都是一兩年就跳槽

挖也就是挖一整個團隊

不光是台灣

做遊戲的工作室也是一個一個買

你看阿里巴巴 騰訊

但台灣公司就會把股利分給股東

然後員工就...三節三千塊之類的這種
stephan
PDA&MAC新手 wrote:
你這個邏輯不是跟盜...(恕刪)


如果是一個一個人被挖角,通常公司才懶的理.

會勞師動眾啟動法律程序,
可能是有重要的書面文件被幹走了,
或者是高階主管一次把整個有明確分工的team帶走.

換個角度來看看這個詭辯,當你是老闆時:

<挖角方>
挖角競爭對手團隊內部的一百人,每個人多一百萬。
只需要這一百人做個兩年,就可以補足他現在能力的缺口,讓技術跳一級,不好用或是學完了,可以丟包。
你是對方,你挖不挖,花不花這個100人 x 1M x 2年 = 200M?

<被挖角方>
競爭對手來挖一百人,每人多1M。回頭看看,內部裡頭還有一千人。
要防守的代價是每年多出1000M,而且這是純支出,對你的業務、業績都沒有影響,不會你多花這1000M就技術跳一個層次,而且還是每年都得支出。你是老闆,你跟不跟?

如果SOP與專利掌握在公司,這一百多人離職不會造成影響,頂多就是不方便,還得找人來補充,你是老闆,你跟不跟。
如果真的有點本事,你會希望在一個努力就有機會的地方打拼。台灣,看不到未來。沒有機會可以發揮。除了錢之外,還希望有舞台發揮。台灣沒有下一代的產業,有的是慘業。若年輕人不想開咖啡店,想要有打拼的機會,選哪?而且,對岸有錢就是任性,砸錢不手軟,想在砸錢不手軟的地方工作,還是每年3~5%在吵的地方呢?
留下來,幾年後可能還是一樣工程師。走出去,機會很多。
台灣加一百大陸加碼兩倍
台灣加一千大陸一樣加碼兩倍
要跟大陸挖角台灣根本留不住
更何況要慣老闆們加薪?肯定不排除出走台灣
自食其果
魯拉拉拉 wrote:
小弟一直有疑問,這...(恕刪)
能不加薪,何必加薪?

當然是人走後,才會來比較利弊得失

但加薪也未必人就不會走


而跳巢的人,那兒薪水多,自然往那兒跑,能賺則賺,沒辦法

Leon19680819 wrote:
.....在台灣,薪水沒對岸一開始給得高,但領得久,....(恕刪)

領得久?

講得台灣公司好像不會倒似的。

唯一不會倒的只有國家幫忙掩護的開曼帳本啦。

魯拉拉拉 wrote:
喔,我現在是深圳某家上市公司的業務總監,謝謝指教
準備金? 毛利? 這些在公司規章制度裡面就有,我可以教你,大多數公司的準備金是利潤的10%,
分錢? 我問你,股票上市公司是怎麼分毛利的? 要我教你?
該分員工多少,在公司規章制度裡面清清楚楚,利潤的多少要分紅,如果這分紅留不住人才


全球Dram走了好幾年的空頭 茂德掛掉,力晶下市、華亞科跟南亞科是雞蛋水餃股
要怎麼提高員工薪水? 一般科技業員工分紅共識是公司盈餘的20%,前幾年沒賺錢要怎麼給分紅?
台灣為什麼給不起大陸的薪水? 你知道大陸公司的錢不是公司的是圈出來的嗎? 我朋友是第一代
深圳華星光電蓋廠的人,華星光是深圳市政府跟TCL合資的,京東方是北京市政府投的,清華紫光
是國家投的,現在台灣是公司和一個國家在競爭,一個是每一分錢都要自已賺,一個是錢是政府給的,
怎麼比? 還有不止台灣被挖,韓國跟日本也一堆被挖,現在大陸面版廠台灣人已經退居二線,一線都
被韓國人佔住了。你真的是在深圳上市公司當業務總監?
flying62 wrote:
台灣,看不到未來。沒有機會可以發揮。除了錢之外,還希望有舞台發揮。台灣沒有下一代的產業,有的是慘業


+1
這要改變太難
政府講了N十年的「轉型」,只要持續有鍋董、教父這類人物、公司在檯面上
就永遠不可能改變
因為教育會造就技能、技能會帶動產業、產業會回過頭來影響教育;
台清交成 可說是台灣最好的大學,這應該沒有疑義吧?
所以當今天有 1/2 的頂尖人才畢業就往旁邊跑時,
還指望台灣會好好發展其他產業嗎?
台灣矽谷?
台灣深圳還差不多
何況人家深圳現在都在朝軟硬兼具的創新轉型了!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