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漁農民的損失,要找誰償??

看回文可以知道沒實際務農經驗的人,憑空想像創造出來務農多好賺的空想

基本上如果沒有種上幾十甲地 種稻只能吃免錢的飯(自種不用花錢再買,有成本)

這幾年水果類如鳳梨文旦火龍果 或者薑 是有爆賺

原因就出在出口到大陸去

現在被限縮出口到大陸的量 可能沒那麼好了


物農好賺 請放下你的工程師 主管職位 下海撈吧

像我有一個親戚是養蚵
天還沒亮就出海.泡在冰冷的海水裡
像今年颱風嚴重.養的蚵都長不大不然就空的
中秋節烤肉節也不敢拿出去賣
因為不敢保證殼打開來有蚵肉..怕破壞信譽
只能苦往肚裡吞.
真的是看天吃飯
Shiau_yang 小羊
農民確實是賺啊

說不賺都騙人的

沒賺隔年還能賭?

只要天災都要政府補助

休耕也補助

動不動就漲價

敢說沒賺的都是假農民
做生意,有富有的,有窮的,窮的占大多數。
農漁民,有富有的,有窮的,窮的占大多數。

受天災申請補助,沒那麼簡單,
經常要補件,要看全倒半倒核定補助款,
通過了也要拖很久才拿到錢。

說農民短視近利,一窩蜂搶種高價菜種,確實是有,但非全部。
再者,每種蔬果的產期固定,今天大家都採收了,沒賣出去就等腐爛。
所以農會會規劃分批種植與採收,確保每天都有蔬果可以供出。
但問題來了,輪到我採收是7月中,碰到颱風了,
運氣好蔬果夠大能搶收,運氣差就全完蛋,
然後開始重種,於是此耕期有原本的人跟受災戶一起種植,
所以颱風過後幾個月,菜量大出,菜價都很便宜,農民也是吃悶虧。

如果一碗白飯50元,大家能接受,那麼農民盈虧自負,就很合理。
如果主要農產品為了能讓民眾吃得起,而被迫賺低利,也不能怪農夫想更換作物,
更不能怪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補助他們,因為最終受益買到低價農產品的還是納稅人。

新聞有70多歲的農夫疑似過熱死於農田,
若農夫這麼好賺,也不用70多歲還要賺。

農民很窮還有閒錢去賭?
因為晚上無聊,農忙也不是每天都忙,所以是常聚賭。
說很窮,不至於,但以付出的心力來算,所賺到的工錢是合理的。

嫌棄22K的,可以考慮去當農民。
農民身分很容易申請,從事農業一段時間就會通過了。
有田去申請自耕農,沒田去申請佃農,
有念點書和農學研究的,找個農業機關工作,可申請雇農。
大家都說休耕有補助,天災有補助,我來說個笑話好了,老家在美濃1分地一年休耕約能領到4500~5000

其他地方待確認,但這是要驗收100%才有,休耕要你幹嘛呢,你必須重植休耕植物類似一種草,以一分地來說請農耕機

加上買種子灑大概也花掉近2000塊成本了,還要你灑完長得好才給你100%補助金,扣一扣一年3000但你無法種植期作!

天災補助的話一分地$2000說真的連買農作物的苗都不夠.我在美濃有地但我一點都不想回鄉種植!

農林漁牧業免開統一發票
既然不用繳稅了
哪能要求什麼災損國陪
難道無法自行保險嗎?
配合政策性的農業可以給予補償!
其它的....怕天災, 那就不要種啊!
先別管收入好不好
光那工作環境和內容
能接受的人多的話
務農的年齡層不會都是中高齡了

大部份的農民都是小農
有的連自己的農地都沒有
靠幫農或租地為生
以中南部常見的水稻來說
一分地每一收約八千~一萬二
耕作五分地一年兩收
再好也十來萬而已
如果是特定作物
除了要有不同的技術
還要地區氣候、土壤、水源..
種種條漸都吻合才能達到經濟效益
今天不是我有塊地
錢跟人力砸下去就能讓你賺錢的

有資本的大農可以種植高經濟作物沒錯
但除了天氣和病蟲害是共同的問題
種高山蔬菜要克服地型跟更高的成本
種溫室作物要經得起在高溫環境下作業
種水耕類的要穿半截式防水衣下池溏
種果樹類的噴藥跟本人也在洗藥浴
沒講誰知道秋葵要在清晨三四點起來採收?
葉子還會搞的你混身發癢

有本錢的人要出來創業
我相信大多會去選擇開店做生意
而不會選擇投入農業




台灣胖胖糖 wrote:
每次看到颱風或地震...(恕刪)
你知道去年連續5個月颱風來

種空心菜的每個月賺50萬以上甚至有到100萬的

台灣胖胖糖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動不...(恕刪)


損失一億,
若是一萬戶,每戶一萬元
若是一千戶,每戶十萬元

你可以自己算。多慘就知道了
靠天吃的行業
本來就辛苦!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