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oslie wrote:我記得民國80年,我老爸靠行跑聯結車的時候,那時候柴油油價還不到十元(還是十出頭),每月也是很拼,月收大約26至32萬(未扣開銷),現在年輕人只剩打對折不到,果然,鬼島的經濟離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差很多。 民國86年在加油站打工三個月,砂石車司機說他月薪10萬,民國89~90年唸二專時,班上有個住中部的同學,說他爸開砂石車月薪約20萬,當時在加油站打工,柴油每公升13~14元,七星一包40元...
我有朋友29歲也是自己一台大貨車 當運工他表示一個月收入的確有11~13萬 但是這是沒包含車子保養.輪胎.油錢.伙食費.稅金的...他說一台車要200多萬快300萬他現在平均一個月銀行進帳75k~80k,問題是他要拼幾個月 才可以先拼回那一台車的費用呢答案就是他說 他其實26歲就開了...現在才差不多補回他買車前銀行存本而26歲就想要有大貨車的駕照+買快300萬的大型貨車 當然是靠爸啦....他老爸給他的基金就是23歲開始每年贈於200萬給他...600萬就是他的創業基金吧,當時他父親是沒叫他要做甚麼先撐個三年才開始海闊天空吧....只是他現在已經一個禮拜要固定去給師父推拿放鬆...太操了...所以每個月固定在多5k~6k在保養身體上,所以一個月實際收入跟中產階級的人差不多只是一個是看老板領薪水 一個是自己去找管道當運工他現在很順利的固定在合謀些中產工廠合作運送料物 或 運送半成品一天大概跑8-10小時,休息不固定有案就接 一個月休息2-5天....不過他這樣跑的優點就是可以到處看看 或 到謀個地方就可以順便帶個名產回來XD
所以是鼓勵大家沒日沒夜做才有錢嗎?我老爸以前也是開大貨車,小時候自己跟車最有印象目睹的一次 那時還沒國道3號 都走平面道路 而且行車紀錄器不普及甚至還沒發明的年代 因為載貨也開不快 遠遠前面有兩個剛下公車的學生 兩個一前一後小跑步過馬路 一個已經過去了一個本來快過去了 卻又不知道怎麼看到車子快到又往回跑 因為車速不快 造成腦震盪 那時也得賠 但我跟我爸明明就目睹那個女生自己不知為何又往回跑 在改途前最後一次車禍是對方小客車酒駕,我爸為了閃它偏離自己的路權但還是沒閃過,修車就要幾十萬了對方又掛了道義上也付了不少。之後我媽認為隨著年紀越大開車似乎太危險 於是就轉行了。其實我想說的是,為何現在要賺個能看的錢,就好像要賣命一樣。就如同之前新聞台北市公車司機有一個路線出高薪卻徵不到司機,爬文加上同業司機說法,只提帳面待遇根本沒有比較過付出更多。真正好的國家應該是不管做什麼工作正常工時就能賺錢養家也能有空閒時間和家人相處吧。個人淺見 當然對於現在來說根本不可能。
旋風 wrote:那我們社會制度,制...(恕刪) 這位司機小弟也可以做小七 一個月薪水2萬5到3萬2如果小七當加盟主忙得要死要活一樣的操勞一個月薪水能有十幾萬啊薪水越高就要有所"犧牲"沒有事情不需要犧牲就能拿到的..我們的社會制度製造進程那個不需要犧牲東西啊?
jinlin wrote:http://www...(恕刪) 前提是要有自己的車呀。。。。要有自己的車呀。。。。以前親戚有跑過連結車的。。也拼過月入十萬的薪水。。但工時長……出國一兩次車禍雖然不嚴重 但是賺的都去貼公司修車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