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101 wrote:
有沒有人知道中國是...(恕刪)
雖然台灣擔心大陸強大以後會被吞掉..不過資本主義有一個好處..
當人民上癮了以後,就經不起動盪了..也就是戰爭意願會降低(好日子沒了,房產掛了,何必呢?)..
總之,讓他們賺錢擺第一,別管民族大義吧..
相反的,若大陸經濟掛了,或資本主義發展到走不下去了..台灣反而要擔心,因為民族主義會被拿來轉移焦點..
25年前,台灣經濟處於黃金年代,台灣經濟在亞洲名列前茅,
<台灣錢淹腳目>,那時台灣社會欣欣向榮,就業機會多,薪資也很不錯,
但曾幾何時,變成現在的局面? 年輕人低薪,大家搶考公務人員鐵飯碗,
社會M型化加劇,但多數人走向貧窮化....
中國的崛起,台商只扮演很小的一部分,很多的因素還是對岸所推動的政策與國家發展方向,
1990年代鄧小平開啟了經濟改革的契機,從此中國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
政策的開放,配合14E的人口的龐大市場,吸引全世界的企業與資金進駐,
這些外資企業,也為中國的企業帶來快速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學習西方的技術與管理,
對岸努力25年得以能有今天的盛況.
看看中國,想想台灣,台灣比中國先進是政治制度,是民主與自由,
台灣從80年代進入民主蓬勃發展階段,民主與自由,理論上應該能讓台灣變的更好才是,
只很可惜這20年來在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所產生的政治掌權者,
並沒有努力建設,讓台灣變的更好,反而都陷入民粹與藍綠的意識形態鬥爭,
真的蠻可惜的...
下週台灣又有大選了,透過這民主的機制,要產生新一批的掌權者,
期盼下一階段的掌權者,能努力建設這個地方,重新找回台灣昔日的光榮!
王小明101 wrote:
有沒有人知道中國是怎樣從共產國家變成現在進步繁榮的國家的!!
1979年老鄧啟動改革開放政策
為何要改革開放呢?中國不是在共產制度下
解決了數千年來的貧富問題與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
共產黨讓中國的乞丐絕跡
同時也解決了封建阻礙民族發展問題嗎
因為,社會主義經過30年的試驗
它在抑止人類追求進步,導致社會停滯
連1979年的老大哥蘇聯,也幾乎到了財政破敗社會裹足不前的田地
再加上79年的逞越戰爭打到落荒而逃,使的中國財政更加速崩壞
中國隨後的改革,確實是驚天動地
他跟蘇聯改革的差別在於,中國只做經濟改革,蘇聯卻由政治改革開啟衍伸至經濟改革
一個全國都是靠國家吃飯的人民,改成要開始自立自強,自己去討賺
這種改變,讓當時的有識之士與國際政治家們
感到危險
甚至於陳勝,吳廣將再起的言論四起
但其實大家都過度擔憂了,中國人窮怕了
多數的中國人(沿海)老早就自力更生了
而政府採取的經濟策略其實源自於日本,台韓沿用的經濟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採用國家對發展方式
有如最近大家談中色變的紅色供應鏈與半導體發展策略一般
當時中國政府放手讓不具競爭力或是跟工業發展無關的國企倒閉或民營化
(現在很多首富之一,當時就是勇敢的承接被政府拋棄的企業)
再加以整併使其達至規模經濟效應,並且採取進口替代以保護其產業
資金由政府提供(早期借外債),技術跟國外技術合作
但是從1994年鄧小平南巡開始與放手讓人民幣貶值與國際接軌,外銷產業才是重要產業
尤其是2000年後大量的外資,藉由中國的低成本優勢,開始蜂擁至中國
而這些低階技術的外銷產業雖然是很low,但是他卻是提升了中國的GDP,就業率
薪資,改善生活水準
而後造就了世界工廠一詞
這外銷產業到了2008年
因為金融海嘯,讓倚靠外銷產業為重的中國,目然覺醒
中國開始發現不能過度倚靠外銷,必須調整結構拉抬內需產業
這樣可避開過度倚賴外貌所產生的後遺症
因而近幾年中國內需市場蓬勃發展,中國人民生活水準達到空前
其實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表面上取得成功
如GDP世界第二
很多產業高居世界第一
從毫無經濟影響力到目前全球舉足輕重
確實是一大成就
但是,剖析其內容後發現,這是一個空洞的經濟體
為何?中國的發展過程與200年前的英國法國,第二階段的美日德工業化發展相比
遜色很多
當英法美德日在工業化過程時,無論是在創新發明物體或是在產業管理的KNOW HOW等他們創新了多少
反觀中國卻沒有任何軟硬體的發明或制定規範
所以,這30年的工業化只不過是架構在低廉充沛的勞動力上
這種發展模式與台灣韓國模式一樣
當低廉的勞動力後進者跟上來時,中國能如何抗敵
這剛好也解釋了當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取代了台灣與韓國後
其發展便是,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所得停滯,產業外移的窘境
其實英美法德日等,他們也遇過此狀況,但他們依靠技術升級或創新產業方式
擺脫新興國家的追擊
很不幸的,中國現在就已經走到盡頭了
未來除了硬體電子業外
中國很多產業將會慢慢地被越南取代
日本台灣韓國近10多年來的困境
中國也會嘗試到的
poli45tw wrote:
台灣人就是自我感覺...(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