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kkeigo wrote:
小弟我非常地贊同大...(恕刪)
我年輕時在國外侃侃而談,台灣比他們好太多,沒有所謂的種族歧視,因為大家膚色都差不多,很難分別所謂的種族。
回台後赫然發現,台灣沒有種族歧視,但除此以外,各種歧視及仇視都有,從省籍、性別、本土vs.進口等等,數不完。
簡單說,現在國內有什麼不仇視?
國外確實有種族歧視,但還有"英雄主義",也就是能者為王,而後者的精神大於前者。
您沒發現,所謂的"台灣之光"都是在"國外"才成"光"的嗎?
如果真如您講的種族歧視這麼嚴重,那麼這些是怎麼成光的?
反過來說,這些優秀的種子,為何不能在自己的土地發光,反而必須在種族歧視的土地才能發光?
國外並非最好,只是平均程度而言,而且人各有志。先進國家的物價指數是與平均薪資對比,也就是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同時,一般中產人民對生活地期盼比較健全。
中產階級包含管理階層不會夢想開名車、穿名牌,反而是許多第一代移民開的車(含二手車)都比公司老闆好,也不會想買蛋黃區的房子,若要經濟實惠,就路程遠。
所以,中產階級就平平過日,沒有那麼多炫富及奇怪的期待。
重點是,沒有完美只有程度差別,而這還要看每個人的目標。
有位大大舉的例子好,對許多人而言,光是台灣美食一項,就可擊敗一堆其他條件。
其實,我原先的文是提醒,不要樣成自傲的心態,畢竟,我們還有太多需要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