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2482 wrote:哈哈!沒想到有一天我...(恕刪) 有自己的見解,年輕人很不錯!跟我公司一樣是6人小公司,三個員工,我、老婆跟接班的兒子,股東不管事,每年至少分紅20-30%。兒子比你小一歲,一邊做一邊學快2年了,我大概都放手了,他不僅守住紅海,還進一步搶佔對手的紅海市場,至於藍海我們還在規劃中,年輕人有衝勁,富有想像力,吸收新知快,只差一些看似不重要又會致命的社會經驗而已!
感謝大家的見解,也謝謝熟識的大哥提點畢竟多拿別人的經驗,可以讓自己未來少走冤望路我感嘆這個版成功前還不能發文,除非去做還要成功才能發文難道要實做之前不用評估風險,收集意見嗎?所以這些酸民大半是沒有能力的大魯蛇小弟只是運氣好生在還可以的家庭,沒大錢也餓不死但論眼光志氣,以及年齡都已經贏過很多酸民魯蛇了人不惹我我不惹人,所以這些話就只是講給那些言之無物的魯蛇聽聽當然看好看壞的人都有,並且都有給予意見,不管意見是好是壞看多看空,小弟我都會虛心吸收,自行判斷對錯與可行性至於只會酸卻沒有半點見解的魯蛇,他就是魯蛇10年後我也35了,但那些魯蛇已經45~55還是個固定薪的小蛇蛇
這一類東西看太多了........就文章來論吧.1. 樓主把自己當什麼?是跟老闆同等級的人還是老闆的員工?就現實而論樓主是老闆的員工,但文章中的語氣彷彿樓主是與老闆等高的人物,或是老闆的老師."筆者"可以是教科書中作者的自稱,可以是文章報告中作者的代稱.但是用在員工寫給老闆的報告裡.....我覺得不適宜.2. 報告內容空洞.要寫報告,特別是給老闆的建言,內容就必須針對公司內部發生或是進行的事情討論.樓主的報告是份萬用版本,拿到哪一家公司都可以成立,沒有針對性.樓主批評別的網友不懂貴公司內部的狀況,那樓主的這篇文章裡寫的也都是一般論,沒有有效的建議.例如樓主說要Cost down,那就該提出在公司內怎麼樣cost down.像是每個員工都領22K啊(開個玩笑),沒有具體方法的建議就只是在打高空.3. 這篇文章並沒有結合公司內的狀況或實例.指稱電腦老舊,老闆會覺得你只是在批評;但如果你寫的是"我們的電腦還在用Win95,但市面上的系統已經從Win95一系列的進化出了Win98, Win Xp, Win2000, Win7以及最新的Win8".這樣表示你仔細地觀察了公司的現況與市場的差距,而不只是批評.4. 文章根本沒寫完,感覺上是因為寫不下去了所以結束,而不是在布局上已經到了結尾所以結束.最後,很嚴肅的一點,已經在批評老闆超摳了,給老闆的建議還要他Cost down?
那樓主有沒有站在管理階層想過?第一.你說老闆超摳薪水,給的暴小氣?請你站在主管角度去看薪水,既然你都說今年營業毛利出奇的差,可以認定公司今年沒賺錢,那公司沒賺錢怎麼加妳薪?第二."跟上時代,追求進步的改變是好",我認同樓主這句話,但怎麼改變?你要公司更換電腦提高工作效率,妳效率再好也只能做好當下公司僅有的業務,那剩下的時間呢,沒業務做電腦也是擺著好看。一般來說企業會更新設備提高產能,入必須大於出才有可能,這邊所說的不是金錢而是業務,在現階段,樓主一昧的希望主管更換公司設備,在我看來只是想改變工作環境...對你們業績沒有太大的實質幫助,但在業務量大的前提下作改變,就能算是提高公司產能,節約工作時間,用更少的時間創造原有的價值。第三.樓主你的出發是好的,公司能遇到一位替公司想的人才必然是每間公司最期盼的事情,但樓主希望主管改變,那有明確的提出實質方案,效能差異,和優缺點列表嗎???樓主只單單丟了一個想法,就希望主管"替你完成",說難聽一點...樓主是將主管的一個問題變成兩個問題了,如果提升設備這點的改變百分之百替公司帶來業績效益以及環境設備改善,那主管肯定會採用樓主這種一石二鳥的想法。今天樓主在樓主的位子只能看到設備效益很大的影響了工作效益,但身為一個主管他能只看到這點嗎?難道不用考慮財務?,效率?,以及"最重要的業務量"?樓主要是有心改變公司,請先了解公司狀態以及問題點。自身的公司代理販售義大利,德國設備及部分台製品,每個月都在匯進(出)週轉三.四百萬的歐元,公司財務狀況算是中上等級雙月淨賺毛利約是雙月成本額的15%毛利(為什麼是雙月算呢..因為建商及營造廠會拖款)在公司要添購設備或維修事務,我絕對不會選在單月提報主管,這種情況就像樓主這個月透支還會想要買手機嗎?而會選擇財務報表漂亮的雙月,向主管提報我的改善企畫書,當然單月也不會閒著,多用時間和收集資訊擬定一份企劃書預備在雙月提報主管,然後再開會檢討,修改,最後定案,就能開始實施。 以上是自身在公司的做法,共勉之附上一句從小到大工作謹記的名言:「公司找你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提出問題」。paul2482 wrote:哈哈!沒想到有一天...(恕刪)
paul2482 wrote:感謝大家的見解,也...(恕刪) 真的是不錯的年輕人拿掉家裡擁有的自己還剩下什麼對上面的人批評殊不知要當到老闆別人的成就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可是卻把自己當成企業救星仿佛世界只有自己會經營企業對同輩甚至旁人批評說別人大多是魯蛇誰想當魯蛇是不是魯蛇別人的人生恐怕還輪不到您來評分真要打分數您又排在何處不用等十年很幸運的我已經是老闆但我學會尊敬別人的努力至於只有口頭說說的我沒有看衰的權力反正時間會證明一切世界本來就是成果論當您有所成就才能證明您的想法理論是有用的要不然這一切都只是空想不同位置腦袋裝不同東西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能賺到錢能當個您心中不摳的老闆再來高談闊論吧要不然能作的就是走人喜歡聊企管我也陪您不小心有念過幾年不過先聊一個矛盾之處先說老闆摳又要老闆dost down願聞其詳另外書上看的只是啟發想法列出實際的方案才能突顯自己的才能要不然老闆買書就好了請您作什麼
paul2482 wrote:哈哈!沒想到有一天...(恕刪) 其實作生意賠錢一大堆一個老闆雖然沒能力賺大錢,但至少能少賺而不賠這已經是中上水準當然囉~年輕人有能力~當然是立刻辭職,自己創業來證明自己的才能!
大家看到Cost Down就高潮了Cost Down不等於砍在員工身上這邊解釋一下近年來台灣人似乎有把"Cost Down"視作薪資不漲的元兇之一,但事實上並不盡然。降低成本本來就是各行各業都應該持續做的事情,即使是品牌廠也都如此。對於組織跟產業有利的Cost down應該是透過製程改善、技術進步或者規模經濟,以不影響產品品質以及組織長期營運為前提,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獲利。以蘋果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蘋果在IPhone與IPad大賣之前並不算是銷售量很大的廠商,但蘋果卻靠著模組化設計的概念,堅持以最少的零件製造出最多產品的理念,不僅帶來規模經濟同時降低存貨管理的難度,自然壓低了生產成本。蘋果以設計同時完成降低成本與增加售價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拉大獲利空間。1990年代台灣電子業趁著全球PC產業崛起的浪潮,以「快速擴增產能」與「持續改進製程」這兩項策略,配合當時「低廉的人力成本」與「政府大力減稅補貼」的環境,成長非常迅速。先不著墨於環境條件,廠商的基本策略就是靠著比其他國家更低的成本,以具有破壞力的售價快速搶市排擠其他廠商,等其他廠商倒閉之後再收割空出的市場。要說台灣不是「成之於Cost Down」恐怕不切實際,因為當時的低價格、高品質、高服務,完全就是一種「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今天我們討論的Cost Down都是降低生產成本為什麼台灣人的降低生產成本都會直接聯想到減薪?要提高近爭力,勢必每個企業必然都要降低生產成本想辦法提高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是每個國家的每個企業都在做的事情難道每個國家都是靠苛扣薪資達成嗎? 不盡然吧?所以這邊提出一個議題供大家參考當然你們得出的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也沒有正確解答當然苛扣員工與以最少的零件製造出最多產品都是所謂的Cost Down降低生產成本哪一種Cost Down對於公司的長遠營運最有幫助,也不必我多說明了。樓上a兄今年至今為止當然是賠錢的沒有賺,更沒有所謂的小賺就是用某些年的營利撐住某些年的虧損當然扣一扣是有獲利,不然誰要開公司?但這種越來越常態的寅吃卯糧,是很危險的樓上的凡人無忌台北企管的要不要聊一下?還有是cost down,不是dost down...企管書失誤了阿,最後祝你公司營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