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以解決

PassiveIncome wrote:
我認真了,真的去104...(恕刪)


謝謝你的認真,

麻煩您看一下工作年資的比率,

北科大新鮮人所佔被統計總人數是30%

中山新鮮人所佔被統計總人數是11%

所以新鮮人的薪資就如我做的統計表




另外我告訴你,你為何會看到中山大超過9萬年薪的比率卻比北科大高???
因為被統計者的工作年資差異非常大

沒關係,大家忙時都會漏掉一些東西,說明就好



YKK104 wrote:
"早期工專畢業工作時還不知清大及交大是甚麼鳥學校"

我自己幹到理級以上後也還不瞭解原來台灣有台清交是好大學的說法,只感覺一堆人很喜歡扶LP,能力糟糕到不行的一堆

你可以回你的母校聯合工專跟當時教你的那些台清交出來的老師下跪切腹了 !

聯合工專會出你這位天才 ; 還真是三生的不幸 !
...(恕刪)


謝謝你的提醒

我的用意就是告訴一些非台清交畢業的人,千萬不要認為台清交是被認為的好學校,所以自己就矮人一等

工作最主要還是能力被肯定才可能被公司委予重任

謝謝你的斷章取義,你要學會用心去看一篇內容,不要因為表面文字而忽略了內涵真正的用意

所以我才說你迷失,你的迷失也透露出你部份的整體

streetlover wrote:
要不要保有兩百萬以...(恕刪)



說實在話,看完了這些討論串.還是小鼻子小眼睛在爭執那些很小的點.發樓的人其實自己去找老師談過就清楚了
旁邊的人的建議其實只是個屁~~

否則若是薪水代表成就,羅志祥. 基隆市培德工家畢業. 68年次. 別的不比, 同樣這個年次的人
白手起家的台清交成有多少人有他的收入一半?他光是2013年收入可以破6億.還是靠自己賺來的
沒有顯赫背景,沒有天才的頭腦.我不知道01的人服不服氣.我自己是很服氣.人家不管練舞,唱歌,演戲,主持
都會努力的去做到好

對於樓主,我只是要說,不管你要做甚麼.只要能夠做到最好.就會成功.念書也是一樣.祝您順利~~


farastein wrote:
搞不好 ... 他也不是聯合的 XD ... 他...(恕刪)


其實我只有小學畢業

但卻用過一堆台清交的工程師,也包含其他學校的學生

用人的角度是找適合的人,不是找台清交

我找人完全看經歷,管你是台清交還是史丹佛畢業

當然用新人絕對是考慮成本與上線時間,講白點台科北科的大學生絕對是首選,因為風險低

真的找不到才會考慮台科 北科 台清交碩士生,當然其他間也會考慮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看法相當,只是不想講白罷了
老實說看到一個自稱理級主管的人在上班時間瘋狂在01嘴砲...

這種公司的等級想必...

bestwhales wrote:
老實說看到一個自稱...(恕刪)


換個角度想想,為何他能而你卻不能,這才是重點.但也不用去羨慕他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

個人的一點小小看法,你就當參考,

人在40歲前要儘可能去爭,能爭多少就是多少,在爭的過程中天公是疼憨子,這道理你要慢慢去體會

但40歲後就要懂知足與感恩,人一知足,慢慢就會懂得甚麼叫常樂,若不知足就跟郭台銘,王永慶,張忠謀一樣做到生命儘頭

人有很多選擇,就在一念之間,

就看你想走比爾蓋茲的路,還是巴菲特的路

完全在一念之間


bestwhales wrote:主管的人在上班時間瘋狂在01嘴砲...這種公司的等級想必...


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很難說。

主管如果能讓下屬充分發揮,
自己又何必做事呢?



qwqwqqqw wrote:
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很難說。

主管如果能讓下屬充分發揮,
自己又何必做事呢?...(恕刪)


個人已經很知足了,40歲以上如果還在幹工程師的事那是看不開,放不下,為了年薪幾百萬拼死拼活,犧牲健康與生活品質,那是個人的選擇,人很容易迷戀權利,能放下者並不多啊!

我內人就是個典型看不開的例子,幹三家上市公司的財務長,那是多累人的工作,所以主要還是看開與放下的問題啦!

好與不好不會是重點,重點是想要怎樣的生活問題.
哈哈哈,大家別在為這是情爭吵了,強不強賺不賺得了錢應該是看個人能力,學歷只是出來的一個等級差別,我想我自己去考研究所我感覺得出考生的強弱跟能力,像是某些私校說說世界排名在很前面的其實也是豪洨,入取率都快百分百了再怎麼百年老校,出來的學生能力就是那樣,而我自己認定是北科跟中山中央比起來稍微差一點點,跟中興中正比起來差不多,但以大方向來看其實都是等號,說真的在科技業我相信中山北科甚至台清交其實現在剛出社會都不會有超過兩百的,之後會不會超過我想應該是個人造化,比這三間學校,其實比較希望大家能提出非誰強誰弱,而是好在哪裡差在哪裡(EX: 中山某老師跟哪些學校有合作,出來會做甚麼之類的。),希望大家別再吵了,謝謝大家的回覆
kevin_chiu2003 wrote:
哈哈哈,大家別在為...(恕刪)


很有自己的看法,很不錯

兩百萬的概念在台灣的勞工階級來看屬於前1%的人

台灣破百萬,只有8%」約99萬人;破200萬年薪的人有1%,即12萬人(全台工作人口1,246 萬人)。

講兩百萬其實大學生就有人領年薪上看200萬
一位明志大四生楊益成,到美國台塑德州廠實習,實習薪水48K,實習完後年薪上看200萬
高職生也有
商業周刊/26歲年薪200萬 高職生當上億元牛排店長

至於你的老師問題,自己要多花點時間去搞清楚,這裡多數是老人為主,能提供的以職場狀態為主,也就是經驗之談

台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很多是偷偷自己唸書、解題的台大生,不喜歡和人家分享知識。
這些人有的時候閉門造車,搞出一個solutions,你告訴他這裡有問題,有些台大的會覺得你侵犯了他的尊嚴,污辱了他的智商,然後和你臉紅脖子粗,爭辯半天。

有些則是擺出一副,不甩的樣子,還是回去當自幹王。當然,也有些是很虛心,會與人討論,並且認真完成任務。

天下自認為是英材的,部份不太好伺候。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人在社會中摔了幾跤,有些到了三十多歲,慢慢就會比較瞭解與人相處之道。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