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公司希望外子派駐美國, 請教各位前輩意見

請問樓主妳老公在台灣也是擔任行銷主管的工作嗎?如果不是,那美國的行銷主管的工作就要好好考慮了!前一任行銷主管是什麼原因空缺!行銷工作以現在世界性不景氣是不容易的事!業績的壓力要好好考慮!
錢可以再存,但是孩子的未來跟生活經驗是買不到的。台灣這幾年就業環境跟教育環境一直在倒推,有機會出去闖當然要出去。你都說為了小孩了,(出國可以省下很多補英語的錢呢!)多少人存錢就是為了把小孩送出去,現在有這種機會當然要把握。你要客服的就是你自己內心的恐懼跟不安定。勇敢的走出去吧!

Sophiayu1007 wrote:
各位01的前輩們好,...(恕刪)


千萬不要再待在台灣了...

有機會就過去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可以外出去看看世界,增加國際觀,台灣的未來……
一年四百萬,車,房,醫療你都不用付半毛錢.這真的不用考慮了
就算打掉你30%的稅,你還實拿280萬,一個月將進1萬USD
除非你是想過的跟明星們一般的生活一樣,不然真的是夠花了..
不然就算三餐給你吃外面一天吃100,你還剩很多...

就你提到的那些反對的理由,那根本都不是理由..

1.孝親費本身工作之前的存款給個三五年,應該不是問題吧?
2.小孩子會學不好英文?拜託,你大兒子才要唸小1,也許去了頭三個月很痛苦,告訴你三個月後他就不會想回台灣了.每天三點不到就下課了,一堆活動等著他,足球,棒球,游泳...英文搞不好都比你好,更不用說唸幼稚園的了
3.三年後就算真的回台灣了,中文要接起來也不會有啥問題啦..灣區一堆華人,中文不會忘記的


我可以理解,要踏出這一步很難,但是你踏出去後,你就不會想回台灣了..
這是我的經驗,也是我週遭很多朋友的寫照
其實只要確定那個工作不是一個屎缺
應該是可以去
只是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 去了可能就不太會回台灣 除非台灣剛好有個更大的缺 需要妳老公
是我我會去 但前提那個缺不是一個屎
澳撕丁 wrote:
話說之前討論美國生活時 有些人在唉 年薪10萬 20萬活得很辛苦 在這版15萬又變高薪

不過曾有人親口跟我說過矽谷要雙薪30萬才會過得比較優渥===應該是把房價因素考慮進來

但我覺除了矽谷跟NYC以外 一家四口年所得10萬就可以過得很開心


房價?

跟臺北比,矽谷很便宜

有人在臺灣每月花二十幾萬都覺得苦咧

有些人的外星話聽聽就好,最好矽谷中產階級人人都年收二十萬還活得很辛苦

坦白講

生活到一個水平,年收入十萬二十萬或三十萬,差別都不會太大了

除非你年收入一百萬美金以上

否則食衣住行差距不會太離譜

家中也不會一堆法拉利

薪資的多寡最後換算下來的應該是『經驗的取得』與『存款的增加』這件事情上。

如果用虛線下面的12.3倍當基礎,15萬美金的薪水在美國花費,大概會相當於在台幣184.5萬的台幣購買力在台灣的購買力。如果是在灣區,個人很懷疑有值184.5萬台幣的購買力。
當前的400萬年薪理應當換到美國去能給的起32.5萬美金一年,才是最合理的。

但我們退下來想存款每年可以增加多少這件事情來看,如果當前年薪有400萬,妳可能可以算一下扣除掉房貸等耐久財貸款後,再扣掉一年的家用開銷後,一年的實際存款可以存到多少?200萬台幣?

相同的,換到美國後,15萬美金有房租津貼、保險津貼....的補助,15萬美金用在開銷上會是多少?我猜一個月扣除房租、保險、車子的補助,實際開銷一個月7000塊美金應該很夠用,但是稅的問題要算一下,所以應該可以存到50K美金上下了不起。

算算看,先比較在兩邊工作後,一年的存款可能差異,再來討論『經驗的取得、未來的前途』這件事情會好一點。

如果在台灣一年可以存200萬現金,但是到美國,一年只存得到50萬台幣,那花150萬買經驗跟機會,值得嗎?如果只差30萬一年,那值得嗎?

分開來討論,問題才有辦法解決...


----
『根據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角度來看,新台幣其實被低估了47.32%,如果是Big Mac Index則是低估了42.3%,所以台幣應該調整升值到US$1:NT$15.54(BMI的Implied exchange rate則是17.3)來換算才比較符合實際台積電資深工程師使用其年薪167萬的美金購買力,即$10.75萬美金的年薪。Google一下Intel資深工程師的年薪,我們也可以找到$10.5~$11萬美金的年薪區間。所以,其實台積電給予在台灣工程師的年薪167萬台幣,其實很符合市場的水準。

而這1:15.54的匯率比率一直沒在真實金融市場上出現過,而一直都是在1:28~33這區間比較多,所以找一下美國與台灣人的平均個人收入是$42,693(2012)與$17,941(2012@29.6099),相當於2.4倍的差別。我們假設各國所有物價指數應該與平均收入完全等比例調整為2.4倍的差別。

簡單如果把29.6099的匯率除以2.4倍,會得到12.3。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將美國人的薪資與產品售價,通通乘以12.3即可得知該美國薪資在台幣角度的購買力了。Intel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在台灣的購買力僅有台幣130萬不到,略低於台積電。而Google則可以到182萬的年薪,較台積電高些,不過就比例上差不了多少。』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ppleDesign wrote:
相同的,換到美國後,15萬美金有房租津貼、保險津貼....的補助,15萬美金用在開銷上會是多少?我猜一個月扣除房租、保險、車子的補助,實際開銷一個月7000塊美金應該很夠用,但是稅的問題要算一下,所以應該可以存到50K美金上下了不起。


樓主房租車子都不花錢

一個月還會花到七千美金? 就算有小朋友,也應該花不了這麼多吧

我有孩子有房貸車子自費,似乎也花不到七千美金(有接近)

當然我也覺得臺灣收入四百萬,會比美國收入十五萬美金要好

Sophiayu1007 wrote:
各位01的前輩們好,...(恕刪)


我來美國念完書後來到矽谷也工作幾年. 對你的問題,我分三個方面分析:收入,教育,未來的發展

1.收入: 在台灣領400百萬比在美國領15萬美金多太多了.主要差別在稅金,房租(或房屋稅),保險,生活費和小孩的教育費用.

以稅金而言,15萬美金扣掉standard deduction(四人將近兩萬),聯邦稅率是25%+州稅9.3% + social security tax and medicare tax 約7.6% 就算扣掉小孩的tax credit 2000元,除非你還有其它的抵稅項目,你全部付的稅約三分之一(45k~50k).

再來是房租,以一家四口,三房算是基本(兩房的話,生活品質很差).你的小孩又要上學,想必你不會想去住不好的學區. 好學區的三房condo,3K~3.5K是基本,不含家具.雖然公司說會負擔,但最好先確定是否有補助上限.

保險也是一樣,是"全家全部都公司出"還是只是部分負擔.最重要的是啥等級的保險.最好是個人自付額為0和給付無上限.這種等級的保險,全家一年約20K+. 有些公司為省錢,給員工的保險是很差的.一旦出事,自己要付許多錢. 美國的醫療費用是非常非常的貴. 我的小兒子這周送Stanford hospital的急診室和住院兩天,光急診室的費用就2100多,住院的部分,帳單還沒收到,幾千美金跑不掉,好在我只需付10% (Anthem PPO).

生活費部分,對四口之家,養兩台車,另一半在家,光是水電費,手機費,第四台/上網費,油錢等,1K~1.5K是很容易達到的. 至於吃,不注重品質,吃粗飽就好,都自己煮,一個月500 OK.要注重品質(如有機食材,水果),就算常在家煮,一個月1K~1.5K也很容易.

教育費: 雖說上小學不用錢,但課後學習的錢可不少. 以課後輔導+一門樂器+一門運動,每月約500+. 私立學校就不說了,一年的學費從一萬多到兩萬多都有. 以你的情況,最好送小兒子上Pre-K,一個月約500.

2.教育: 美國教育一堆問題.這不是我說的,是美國政府和社會自己承認的. 美國一年約有400萬高中生畢業,只有約300萬拿的到畢業證書. 其中,約有一半會選擇想要升學 (150萬). 而想要升學當中,又只有一半(約75萬)的學生認為有足夠的程度能在六年內念完大學. 美國大學六年的畢業率只有約56%~57%.

在好學區,學生的壓力一點都不比台灣小,尤其是灣區,因為,競爭非常激烈. 以小學而言,GATE是在小三考,小四開始能力分班一直到高中. (咦,能力分班在台灣不是被教改人士打成牛鬼蛇神? ).

總而言之,除非小孩是天才.不然,學習成果總是和努力成正比.要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3.未來的發展: 對你先生,有在矽谷工作的經驗,絕對是加分.對小孩而言,有綠卡對他們以後來美國念大學或研究所會方便太多.

整體而言,還是建議你們全家來矽谷.雖然,短期內,實質上賺得比較少,但許多的經驗和綠卡,對未來的發展,會有正面的效果.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