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讓台灣人給寵壞掉了
對於幫企業賺錢的人才
極盡壓榨摳扣
過去在整個勞工產業圈子
台灣的人才
根本也沒其他出路
怎麼跳都是台灣自己的電子業與製造業
領的就是那些錢
比來比去差異也不大
好的公司比較多錢但也比較操或者素質更高
整個環境是封閉的
就是這種封閉環境下
台灣的老闆們自作聰明
以為只要聯合起來共同壓制人才的薪資
那自然就有永遠取之不盡的便宜人才可以用
這也造成十幾年來台灣薪資的倒退
政府也放任這些企業資方對勞方搞不公平的聯合競爭
就這樣爛了十幾年後
現在大陸企業起來了
人才再也不是只在台灣企業的圈子流動
對人才不合理的剝削的結果
就是人才開始大量外流
一個企業沒有人才
很快的就會開始走下坡
競爭力也會大幅衰退
整體的台灣企業都將面臨這樣的問題
問題在於二十年來的那些大老闆
都習慣這個模式
企業也大到一個程度
大老闆對於基層的情況已經不熟悉
身邊也都是一些太賤在那邊領高薪弄鬼
很多老闆都不知道要快點改革對人才的態度
只會聽那些太賤抱怨東抱怨西
卻沒看到整個環境已經不同以往
台灣人養壞了這些老闆的貪婪
然後整個台灣經濟就將走入寒冬
現在還只是基層的作業老手被搶走
用自動化機器還是能取代作業老手的能力
等到像樓主這種的自動化技術高級人才都被搶走
那就真的沒救了
就老闆加幾個太賤
真的能夠生產嗎?
小地方或是前期出錯有問題,老闆都覺得很正常
所以才花錢叫你去解決問題
如果問題解決了,後面不就一帆風順了嗎
老闆只想要聽到你把問題解決了
老闆最討厭聽到,但是...,可是....
至於你要怎麼把問題解決
就自己去顯神通吧
只想著要便宜的人力
小弟一直都覺得是治標不治本的事情
大陸的工資才幾年就被炒成這樣
物價甚至都超越台北
人家還是共產國家耶
然後再往越南跑
越南漲了再往巴西跑?
對客戶來說成本是你家的問題
最後只會被壓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轉型嘛,通常又亂轉一通
慘賠收場
小弟也問過一傳統產業老闆
當初因為便宜人力出走大陸
現在大陸都比台灣貴了
還得待在鳥不拉屎的地方
被官員找麻煩
為何不移回台灣呢
老闆沒說原因
只一副難言之隱的樣
為何出的去卻回不來
小弟也一直覺得很奇怪
只是這不管對老闆或是對去大陸工作的人來說
出的去回不來
感覺都是這樣的寫照吧
後來的公司在大陸有廠, 很明顯的就有感覺台商地位的每下愈況. 從招工這件事來看, 最早的排隊爭破頭, 到最近的找不到人. 或是進來做個職訓, 再跳到其他大陸當地公司去的.剩下來的當然素質不佳,
就是找台灣的RD過去支援, 所以對於樓主的內容感同身受阿. 重點是還被大老闆虧 "你們這些RD, 我看是Repair and Debug吧"
還有最近看到的, 因為工作的關係, 有幸拜訪一些所謂的山寨廠, 他們其實也不全然如我們在這邊所想得如此胡搞瞎搞, 他們也是有計畫的擴張, 他們產品的品質也許不如所謂的一線廠但是起碼的各國入網規範他們也是都照樣可以過的, 一樣可以進美國市場賣, 雖然拜訪的這些山寨廠算是比較具規模的山寨頭吧, 但這時只覺得當這些所謂山寨廠不山寨時, 這邊電子業要怎麼辦?
對岸的成本低市場大, 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幾年前曾經參予公司的一個專案, 要做一支超低成本的智慧手機, 當時對於我們最後的BOM cost數字曾經相當自豪, 但後來看到對岸華X的BOM cost, 一樣的soulution跟phone factor結果對方應是低了我們近 USD 10. 比較的結果就只發現人家就是可以拿到比你便宜的當地料甚至是一樣的廠商報給他們就是更便宜, 所以這邊很難去跟人家比cost down的.
但不幸的事,台灣的企業主都還是停在工廠模式, 就是"原料進來, 工廠製造, 然後產品出貨換現金回來".這對他們而言才是賺錢, 一但這樣的模式賺不到錢, 他們的想法就是cost down, 當製造物料成本down到不能down了就是down人力了. 也曾經遇到老闆說loading不到200%不叫over loading. 很悲哀阿, 這樣的賣肝賣腎的工作, 公司的毛利永遠是茅山道士(毛三到四).想當然耳薪資報酬也不會高了. 能怎麽辦? 同事們有辦法的跳外商 (但要提心吊膽不知何時會被裁), 不然賣雞排賣飲料的, 剩下的就是苦撐... 現在唯有希望哪天這邊又不知道那個產業莫名其妙的起來, 或許才有希望吧, 只是哪時希望不會因為年紀太大, 或是肝不夠新鮮, 人家不收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