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供需問題決定薪水高低...這很難懂嗎???

yutaiC wrote:
在台灣當政客、老闆真...(恕刪)

老闆爽?
二代健保又巴了老闆一層皮
員工薪水沒漲
老闆的人事支出反而增加了

台灣員工沒有跟老闆討論薪水的能力與機會
想增加薪水就勤跳槽吧

沒能力跳又要加薪?
hmmm...上網報怨一下, 老闆應該會自動加薪吧(心電感應)
imggy wrote:
所以我說阿...經濟學供需有這麼難懂嗎???
我要的是最簡單的供需原理...不要考量太多因素
又不是人人都是經濟學家...


不要考量太多因素?

那你乾脆直接說台灣勞工活該就好
還需要扯什麼供需法則?

講難聽點 也不用到經濟學家啦
隨便一個商學院大一或大二的經濟學習題
都會在題目裡面提供一些些條件
讓你在畫圖的時候做出微調

imggy wrote:
所以我說阿...經濟學供需有這麼難懂嗎???
我要的是最簡單的供需原理...不要考量太多因素
又不是人人都是經濟學家...

供給多價格就降...需求多價格升
僅此而已...

懂得人就應該會轉個觀念...別人擠人的去搶一份工作
而是多充實自己去做那個沒啥人要做的技術性工作

偶爾聊天會問說小孩大學要念啥...
我一口肯定...電機+資訊(管.工)+會計+財稅+企管...這些千萬別碰...除非你是超級頂尖
這樣表達夠清楚了嗎???...(恕刪)


不止經濟學不好,連邏輯都怪怪的

你用A要來解釋這現象
但是大家跟你說A要加上B+C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模型解釋這個現象
然後你還是堅持光有A就可以~不要管B C.....

恩~你真的不要碰"電機+資訊(管.工)+會計+財稅+企管"

生平進退如飆風 一睨人才天下空 獨向蒼天橫冷劍 何必生吾慚英雄
工資不是單純由市場機制決定。產業界的產值有多少給勞資雙方,是政治角力結果,也就是看誰比較團結決定。現在看來,22K的出現,是因資方的團結程度高於勞方所致。因此,揭露22K網站的出現,代表勞方開始透過網路團結,一同面對並改善低薪化困境。
終於看到和我觀念相同的文章了
「學歷膨脹」 才是22K的禍首
台灣有很多人有一種奇怪的觀念,那就是習慣性的把錯推給別人。

比如說景氣不好就怪政府無能,找不到工作就怪老闆沒良心。最近大學生的起薪22K
廣泛受到討論,加上台灣很多打手團體的推波助瀾,彷彿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都
是政府跟企業主的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討論今天的主題「學歷膨脹」之前,版主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甚麼叫「通貨膨脹
(Inflation)」,這裡不談凱因斯或貨幣學派的經濟理論,如果問大家對於通貨膨脹的
直接感受,相信大家都會說:「甚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我的錢變薄了,以前買得
起的東西,現在買不起了!」,相信這樣的解釋,大家都懂。

那麼「學歷膨脹(Grade Inflation)」呢?其實就跟通貨膨脹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將學
歷視為一種「文化貨幣(Cultural Currency)」,同樣的幣值(學歷),卻買(找)不
到一樣的商品(工作),如果在實體貨幣就叫通貨膨脹,而在文化貨幣就是學歷膨脹!

這樣的觀點是在多年前由美國學者Randall ColIins提出,將現代教育比擬成「文化貨幣」
,要大家注意文憑證書的數量問題。文化貨幣可像錢幣兌換貨物一樣兌換所要的職業,
當市面上有更多的通貨流入時,它也像錢幣一樣會貶值。同樣的,當市面上有更多的學
歷角逐少數職業時,它也會像錢幣般會發生通貨膨脹的現象。而且,龐大的教育資源卻
培養出更多走不出校園的學生,這個結果對於整體社會競爭力與個人都是很大的損失。

台灣從李遠哲實施教改以來,大學數量以每年平均9家的數字成長,技職及商業學校紛
紛消失,改制成大學,到現在台灣已經擁有160家以上的大學,大學錄取率由個位數到現
在的趨近百分之百!請大家想一想,這樣的大學畢業生的「生產速度」,失業率能不高
嗎?

這樣的現象,不是只有台灣才有,雖然台灣的情況最為嚴重,同為亞洲地區的韓國、中國
大陸、香港、新加坡,都有一樣的問題。韓國總統李明博甚至公開呼籲要大家注意學歷膨
脹的嚴重性,希望能將韓國改造成「技術比學歷重要」的社會。反觀台灣,對於各國早已
注意到的學歷膨脹問題,卻仍停留在22K的口水戰。怪政府讓大學畢業生起薪太低,怪企
業主沒良心只給22K,卻不知道自己的文憑,已經變成一張貶值過頭的壁紙!

2002年哈佛管理學院院長克拉克(Kim B. Clark)在一場演講中曾說:「現在學歷只猶如微
薄的本金,如果想在本金上不斷生利息,就得從職場不斷學習、不斷變化(transforming)
才有辦法贏得競爭。」
現在經濟學課本已經不教"Market Failure"了嗎?
還是跟健康教育十四/十五章一樣回家自己唸?

dickensking wrote:
哈,個人認為大錯特錯

標準的台灣人心態

難道日本公司,美國公司的行政工作有比台灣公司的行政工作困難嗎?


我不得不告訴你很現實的事實

台灣的指標性外商之一 IBM , 核心人力與非核心人力切割的非常之徹底 ,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 台灣IBM利用自己專投資公司進行人力派遣


窮苦人 wrote:
既然是供需法則 為何許多企業要想辦法請外勞?

我猜一定會回 因為這工作沒人要做啊
那是不是依照供需法則 沒人要做的工作就加薪阿

假如不想花高薪去請人做辛苦的工作 然後想辦法讓外勞進來
那是不是代表這個供需法則根本就不存在?


我還真想跟你講

我自己親身遇到的狀況

家裡每年找人打掃

台勞囉哩叭縮 , 我常常還得要親自下去示範怎樣才掃得乾淨

我用關係找來休假想賺外快的外勞 , 我翹著腳看報紙 , 時間到該清的地方乾乾淨淨 , 除了說好的工資 , 連午餐和涼的我都包了(這不要隨便學 , 抓到要罰錢的 )

講難聽點 , 花一樣的錢 , 我請外勞都甘願
imggy wrote:
看大家每天針對22K...(恕刪)


因為這社會包含某s兄都覺得

就算是私立大學畢業,也不應該去做基層的事務

這算是浪費社會資源


==================

供需?別說笑了,工作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國家該注意該管制的東西

不然以後的政府都不要管失業率好不好?

也不要有外勞限制好不好?

就業完全就照"供需",以後也可以歧視"性別" "年齡" "長相"以及是否有"殘疾"

勞基法乾脆廢掉阿!


如果真的是供需決定,大家都移去美國啦!

美國政府幹嘛管這麼嚴?!

為何每個國家都要立法保障本國勞工不被外勞搶飯碗?

==================

哪種舉例某工作要找人先找薪水低的人

我祝你事業興隆

人才是不會自己降薪水的

要不然就是你這份工作就只是免洗職缺

imggy wrote:
終於看到和我觀念相同的文章了
因為你的觀點有誤差,所以你才"終於"看到
「學歷膨脹」 才是22K的禍首
台灣有很多人有一種奇怪的觀念,那就是習慣性的把錯推給別人。
因為以前人都覺得是自己錯,因為大家知識水準提高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錯
比如說景氣不好就怪政府無能,找不到工作就怪老闆沒良心。最近大學生的起薪22K
廣泛受到討論,加上台灣很多打手團體的推波助瀾,彷彿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都
是政府跟企業主的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台灣社會整體薪資跟國外比都相對很低,難道也是因為學歷膨脹?
以下文章根本無法解釋"台灣整體薪資都很低"的狀況,所以也不用一一回覆。

在討論今天的主題「學歷膨脹」之前,版主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甚麼叫「通貨膨脹
(Inflation)」,這裡不談凱因斯或貨幣學派的經濟理論,如果問大家對於通貨膨脹的
直接感受,相信大家都會說:「甚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我的錢變薄了,以前買得
起的東西,現在買不起了!」,相信這樣的解釋,大家都懂。

那麼「學歷膨脹(Grade Inflation)」呢?其實就跟通貨膨脹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將學
歷視為一種「文化貨幣(Cultural Currency)」,同樣的幣值(學歷),卻買(找)不
到一樣的商品(工作),如果在實體貨幣就叫通貨膨脹,而在文化貨幣就是學歷膨脹!

這樣的觀點是在多年前由美國學者Randall ColIins提出,將現代教育比擬成「文化貨幣」
,要大家注意文憑證書的數量問題。文化貨幣可像錢幣兌換貨物一樣兌換所要的職業,
當市面上有更多的通貨流入時,它也像錢幣一樣會貶值。同樣的,當市面上有更多的學
歷角逐少數職業時,它也會像錢幣般會發生通貨膨脹的現象。而且,龐大的教育資源卻
培養出更多走不出校園的學生,這個結果對於整體社會競爭力與個人都是很大的損失。

台灣從李遠哲實施教改以來,大學數量以每年平均9家的數字成長,技職及商業學校紛
紛消失,改制成大學,到現在台灣已經擁有160家以上的大學,大學錄取率由個位數到現
在的趨近百分之百!請大家想一想,這樣的大學畢業生的「生產速度」,失業率能不高
嗎?

這樣的現象,不是只有台灣才有,雖然台灣的情況最為嚴重,同為亞洲地區的韓國、中國
大陸、香港、新加坡,都有一樣的問題。韓國總統李明博甚至公開呼籲要大家注意學歷膨
脹的嚴重性,希望能將韓國改造成「技術比學歷重要」的社會。反觀台灣,對於各國早已
注意到的學歷膨脹問題,卻仍停留在22K的口水戰。怪政府讓大學畢業生起薪太低,怪企
業主沒良心只給22K,卻不知道自己的文憑,已經變成一張貶值過頭的壁紙!

2002年哈佛管理學院院長克拉克(Kim B. Clark)在一場演講中曾說:「現在學歷只猶如微
薄的本金,如果想在本金上不斷生利息,就得從職場不斷學習、不斷變化(transforming)
才有辦法贏得競爭。」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