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會一套3d軟體的話
其它軟体都差不多
proe、solidworks、inventor、catia和autocad 3d我都用過
說穿了也只是擠出、掃瞄和拉伸而已
只是每個軟體的做法不太一樣
但是2d也就是工程圖就真的比較難了
你要想像這張圖面你要怎麼畫
或許有人認為3d軟體就可以轉三視圖了
所以對於2d很不認真的學
之前公司來了一個solidworks的
3d畫的很利害
但是叫他畫2d就是畫的亂七八糟
不是投影沒投到
就是連最基本的三視圖要對準
也是對的亂七八糟的
我倒是覺得你應該要加強的是三視圖這方面
以我個人機械設計的習慣而言
我最討厭圖面上有虛線
所以我畫圖時都會找虛線最少的那一面當背面
這樣在畫前視圖時不會造成虛線一大堆的讓人看的眼花
或者是虛線不畫出來
把視圖變成左、前、右、上四個視圖
左視圖的線不投影到右視圖
只是單純的畫出前視圖左側的形狀出來
右視圖的線也不投影到左圖上
這樣就不會造成一個視圖上虛線一大堆的
當然我這個方式指的是比較麻煩的零件我才會這樣畫
至於尺寸標註的話
基本上還是看各公司的規定吧
每個零件的標註
不管你是由上往下、由左往右
還是由下往上、由右往左標
要怎樣標你高興就好
但是前提是你要找最大的平面當成基準面來標
例如左邊線段100mm右邊才50mm的話
基本上我會抓100的那一邊當基準面來標尺寸
然後階梯式的方式標下來
但是如果是要配合的孔位
就要改成連續式的方式標
例如有二個孔
第一個孔離基準面10mm第二個孔離第一個孔10mm
這二個孔是要鎖在另一個相互配合的零件上
這時我就會先從基準面標10mm再從第一個孔再標出10mm
而不是從基準面標10mm和20mm
標尺寸並不會很難
只是很討厭而已
有時候一張零件圖畫没幾分鐘
但是標尺寸的時間
花了畫零件圖的幾倍時間出來
公差這方面算是比較簡單的
以我們公司來說
都是查公差配合表的
一般軸孔配合的話大都用h7和H7
除非要打軸承的話會用到k7
總之打了一大堆
重點就是
1、視圖盡量愈簡單愈好
不要虛線比實線多
2、標尺寸時盡量找比較大的面來當基準面來標尺寸
或是從中心線標出去
3、公差配合都以軸孔配合表來下
公差配合表設計便覽裡都有
4、把自己當成加工者
當你拿到這張圖面要加工時
你需要什麼尺寸來完成這個零件
然後你就知道要怎樣標尺寸了
只要把握這幾個重點
相信你被打槍的機會會少很多才是
總之加油囉
lespaul@kimo.com wrote:
小弟退伍到現在快半年...(恕刪)
看在哪個地方高就~
新人又不是機系本科
在南部30K就有點多~
10年前我還是新人只領18K
不過這也要看公司拉....
以我以前在南部的公司就我一個人在畫圖
我機械系那時已經有4~5年的繪圖經驗~
也是領30K
後來去中部中斷2年沒碰機械~
現在回來南部又做機械設計....
公司還是我一個人在畫在設計機械
已在這公司快2年...
領...25K.....一直沒調....
中間一直在安慰自己是景氣不好沒訂單...
直在今年訂單一直都不錯~
這一年我幫公司出了3台都100萬美金左右的機器
老闆還是沒加薪的意思...
真灰心....
打算過完年就來酸了~
爛公司就別久待了
好公司就LP捏緊一點
供你做參考~

小弟也是到公司才學公司買的CATIA 以前根本沒碰過
常畫圖的應該能了解到軟體操作大同小異 市面上又一堆參考書可以看可以自學
2D小弟問題比較頭大 不外乎就是主管主觀的視圖表示法
個人風格問題 這也好克服
目前最大的問題和瓶頸在
公差和加工的確是小弟要加強的部分
螺紋孔需要攻牙數和公差訂定上
一樣的外徑、產品和功能 彙整公司參考圖後發現 不同的型號參考圖卻出現不同的標法?
(不知道是不是滾軋和車件的差異?)
最近問了這個很菜的問題 被經理聽到後被抓去幹 幹完叫小弟回家好好思考 他說自己找答案
順便唸了一下小弟本質學能太差了
偏偏 小弟還是參不透阿...
要學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不過 畫3D還真的很有趣
假日去書局看看有沒有專門介紹公差相關的書籍吧
各位辛苦的RD們加油吧 小弟要去睡覺了 明天繼續戰鬥
厲害的老師傅和不同的RD合作過,對於設計的要求,知道的不少。
我不知道你在哪一個行業,但是對一般製造業來說,
RD依照ID設計外觀和產品的功能,考慮強度和信賴性要求,
去設計結構--》決定材料--》決定製程(結構和外觀)
如果驗證結果沒有達到要求,那麼或許會改結構,改材料,改製程,直到達到設計要求。
材料一般分為塑料,金屬,玻璃....等,
去了解每一種材料的物性,強度,製造流程,表面處理技術的選擇。
例如塑料,大都以塑膠射出成型,那麼不同塑料有不同的收縮率。而依照不同的零件大小,模具精度,會有不同的尺寸波動。同一個模具,同一個製程,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製造參數,同時製造出來的2個零件的的尺寸不會百分之百相同。所以你要決定尺寸公差來管控。
公差可以說是設計者要求的產品的製造精度,RD要求的公差要合理,不能超過製造能達到的精度。
你也必須去了解相關製程的模具,治具的製造精度,這些都會影響零件的精度,
多去現場了解,再和書上的資料比較,實戰經驗才會完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