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想图文一篇大陆的生活,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兴趣??

王当当 wrote:
孩子放假了

但是还要补习班半个月

孩子补习班结束就能出去走走了吧

还没想好暑假去哪里呢

估计出不了省了

没那个时间啊!再说夏天哪里都热死人

实在是不是好的游玩季节!

你哪里怎么样??..(恕刪)


平時一定能玩盡量讓孩子玩,童年這麼珍貴,玩就是幫他們儲蓄一家人的回憶啊

我在大學的時候,有一天老師感概提起之前學校學姊學長課堂上的一段往事,

某日,她正在交代作業,當然又是很多作業吧

那屆學長學姊突然哀怨的像孩子一般向老師傾訴:這樣我就沒有時間經營感情生活了...

老師可是恍然大悟的呀!

老師她都50幾60歲了,她說:感情生活真的很重要,希望我不會打擾到同學的感情生活。

這些作業不會做不完吧?

---------台下的我們笑成一團--------

帶孩子去台北兒童樂園




小朋友一起玩沙子


说到这个窑洞,小时候不是有首歌叫黄土高坡吗,以前我对西北的印象差太多就是黄沙漫漫,枯藤老树昏鸦,冬季没有一点绿色,小桥流水只能在我们南方看到。后来去了一趟延安窑洞,感觉挺不一样的,虽然冬天的景致苍凉了点,却有另一种味道,窑洞比我想象的大,如果外部基础设施弄得好,水电网络架设起来,挺好住的,冬暖夏凉。我一直喜欢北方四合院住房布局,如果条件允许,我不会盖楼层,就弄四合院。北方还算分四季,感觉现在有的南方都体会不到四季分明了,热够了就直接进入冬天了。
王当当 wrote:
孩子补习班结束就能出去走走了吧

还没想好暑假去哪里呢

估计出不了省了

没那个时间啊!再说夏天哪里都热死人

实在是不是好的游玩季节!

你哪里怎么样??
.(恕刪)


暑假還沒開始

家裡小男孩就說,他要去游泳課、直排輪課和打擊樂課

(這些以前都上過,因為我帶得很累所以暫停了,好想喘一下啊,小孩的成長飛速,大人的體力要負擔工作又要負擔家中長輩和小輩,不簡單哪!)

打擊樂已經開始上課了

下週日這連鎖音樂班的台北區學生剛好即將在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打擊樂中心給我們三張票可以免費入場欣賞

ps.他們小學每學期期末考完就會辦個同樂會,大家上台表演才藝,
上學期他要表演口風琴,結果那天早上睡迷糊忘記帶琴,只好表演吹口哨,大家聽不出來他的表演
這學期期末表演前幾天,他就練了鐘琴,以前在打擊樂課裡有一首法國小曲「河水」的譜找出來練一練
上台表演也很順利,這次記得帶琴了,老師還讓其他有興趣的同學分享敲鐘琴,
所以他想繼續「深造」,讓自己的才藝更進步,哈哈。

他還愛上藝術創作課,就是畫畫,捏陶,做立體藝術那一類,最近可能開始方便回去上課了,

之前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上了3年才中斷

還有6月他去試上了機器人機械原理課,自己動手做,再用齒輪原理動起來,

他上了一堂後很喜歡,再加了一堂積木機器人程式課兒童版的

他想再繼續上,所以我幫他買了12堂的機器人程式設計課程

室內的就差不多這樣

這個暑假我的工作很忙,確定無法出遠門了

就近安排





啾啾和獎獎 wrote:
有這樣供餐的餐廳,...(恕刪)


其实这个才是“今日台湾,明日中国”呢

台湾比大陆经济发展早

农村的城市化也早

大陆这几年才大量人口城市转移

我老家的舅舅就是一个人在农村老家生活

儿女在外打工或者已经在外地购房生活了

等我的父母老去

我这一代人的养老就是问题了

毕竟是我们这一代人子女大多是一个

孩子将来天南地北生活

养老就是大问题了

现在大陆各地政府也在逐渐尝试城市养老问题的解决

目前看没有一个适用的模式出来

我几个周末大食会的同学

都在成都买了房

也在要我买成都的房子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了我们大家在一个城市生活

没有孩子的陪伴 我们就自己过

也不孤单~

啾啾和獎獎 wrote:
平時一定能玩盡量讓...(恕刪)


刚刚还和孩子的妈妈商量给孩子要暑假继续加强功课呢

大陆现在的孩子就是负重登山

没有退路

没办法


假期孩子肯定要出去玩,就看去哪里了

省内玩一周 还是省外玩10天

这个还没做计划

要是暑假玩的省内的话,寒假就去省外玩玩吧

还有就是考虑办护照

东南亚去玩玩

趁孩子还没中学,压力不大

还是要抓紧时间好好的玩玩!

啾啾和獎獎 wrote:
暑假還沒開始家裡小...(恕刪)


大陆城市孩子的辅导班就两类


一类就是学校科目的加强版

一类是名义上的提高孩子修养的乐器 绘画类

其实本质还是为孩子将来上不了大学 走艺术类院校招考打基础

孩子这么累 我觉得本质来说

还是大家都处在活着的阶段

还没到生活这个阶段

简单说就是“钱不够”

大陆经济还不够发达

还要继续加油

没事儿 wrote:
说到这个窑洞,小时...(恕刪)


是的,窑洞真的是冬暖夏凉

这个没话说

但是老兄你住的是改良版的窑洞 也就是plus版

我小时候住的是低配版


王当当 wrote:
刚刚还和孩子的妈妈商量给孩子要暑假继续加强功课呢

大陆现在的孩子就是负重登山

没有退路

没办法
..(恕刪)


我的大孩子現在8歲多,開學後要滿9歲了,今年小二
他小學剛入學的時候
我看到一篇文章,講述6-12歲孩子在課堂外的需求,蠻好的,轉錄和您分享
6-12歲會漸漸的跨到青春期去,心理轉折與發展,需要好多鷹架支持與保護
過了青春期,孩子幾乎就是他自己的了,父母大部分對他們來說只是個參考值

【除了學業,孩子在小學時重要的16件事】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

而在孩子 6~12 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

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呢?

1. 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

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的滿足與歸屬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

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被接納的、被認可的,這樣就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讓他們有歸屬感。

而這個環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環境的接納,其次,才是外界集體的接納。


2. 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非學校群體

為什麼是非學校群體?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學校的評價標準是單一的。

而非學校群體的評價標準和學校是有區別的,假設一個孩子的成績並不出色,

但他的團隊合作能力非常強,那孩子在這個群體裡會得到認可。

而擁有屬於自己的非學校群體,也可以避免讓孩子在單一評價環境裡長大,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閃光的地方和與眾不同的特點。


3. 有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

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

因而很多話不願意說給父母聽。



所以就需要有一個讓孩子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說說他們的心裡話,

尤其是爸爸媽媽認為不好的地方。

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完成獨立思考和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


這樣的環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環境,因為孩子們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 有自己的精神導師

孩子在 6~12 歲的這個年齡階段,特別是 10 歲以後,他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


能夠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

為什麼?該如何做?能夠給到孩子建議或提示。

這個導師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庭裡的一個成員,也可以是專業人士。


5. 有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給回應,也可以經常問孩子"為什麼",

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6. 有不斷探索自己的經歷

我們這一生都在探尋的問題是:"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喜歡什麼?"

我們會看到,幸福感強的人,不會去追求內心不渴望、但別人卻強加於自己的東西。


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這個社會想要我們去要的,而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會讓自己很迷茫,特別是青春期之後的孩子,會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中迷失,

而出現各種行為問題。



那對於父母來說,要怎麼做呢?最好的一個方式是問「為什麼」,

透過不斷的提問與思考,去滿足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來自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實現它!


7. 有完成閱讀"厚"書的經歷

關於"閱讀",孩子從小積累,到了五、六年級,

特別是六年級以上的的時候,他們需要有這樣一種閱讀經歷,

自己要完成對一本"厚"書的閱讀。


一是標誌著他的閱讀能力

已經達到可以整整閱讀完一本書;

二是標誌著他的大腦體能

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學習,即可以靜下來學習;

三是他可以把閱讀變成一個長時間的工作了。


因此,讓孩子有長週期的閱讀經歷,對孩子來說是有價值的。


8. 有制訂目標、計劃並實現的經歷

從孩子 9 歲左右開始,孩子們需要有這個經歷,自己制訂目標或計劃,並且去實現它。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制訂目標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

他們會去制訂各種方法,從而激發他們自我實現的快樂。


而完成目標計劃的過程,也可以讓父母觀察到孩子的狀態:

"他是否了解自己,從而能更有效的幫助他的成長。"

(第9點之後接下篇待續)
(接上篇:6-12歲孩子在學校之外重要的16件事)

9. 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

人需要與自然界有著最親密的關係,然而現在的生活對人們與自然接觸的束縛卻更多了。


對於人這種生物來講,接觸大自然是特別重要的,

這種親密接觸帶給孩子的

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長與變換。

二是責任,包括對動物和植物的責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類,是需要對大自然負責任的。


10. 有一項喜歡、堅持的體育項目

體育和藝術是人類發自內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緒的發泄方式之一。

體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學習類話題,會增進親子溝通,

因此可以說,體育就是快樂的泉源,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

這件事包含了兩層含義:


① 孩子需要有喜歡看的體育項目,

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項東西,讓你不花錢又心情特別愉悅的,就是體育。

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錦標賽,甚至其他各項賽事...

在觀看比賽的時候,都會讓你熱血沸騰,體會到精神上的愉悅,對生活更加有期盼。

但是這樣的一些喜歡,都是從小的時候就培養的,這個是要從家庭裡爸爸媽媽要去做的。


② 孩子需要有一項堅持的體育項目

堅持,是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

而一種堅持下來的體育項目,更是一種社交,體育可以讓你交到非常多的興趣相同的朋友,

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會因此擴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讓孩子擁有喜歡或堅持的體育項目,應該是在孩子 6~12 歲時就去挖掘的。


11.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幫助每個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於孩子來說,每年定期參與一些的活動,就會變成每個家庭的文化,

例如旅行、活動、比賽...這對於家庭來說特別重要。



為什麼在小學階段這麼重要?

因為孩子過完小學的 6 年就到了青春期,

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有一些非學習的話題、非學習類的定期參與的活動,

可以幫助孩子很好的度過在青春期期間和父母們膠著狀態。

因此,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成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會知道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


12. 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郵票、遊戲卡、商標、芭比娃娃...收藏,

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自己的愛好,建構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知,我喜歡什麼,在不斷收集的過程中,

也會建立孩子的目標感;


當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給別人看的時候,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還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創造新鮮的話題,

這些是孩子在 6~12 歲時需要有的,教給孩子、滲透給孩子該如何生活。


13. 有動手製作的經歷

孩子動手製作一個東西,鍛煉的孩子的動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完成一個自己的作品,能夠獨立參與這樣一個過程,

這對於他成就感的滿足是非常有價值的。


14. 有接觸社會的經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社會人,他們要面對的是整個社會。

他們要在社會中認識自己,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會有自己的總結自己的感受。


孩子只有一個身份「學生」。孩子應該是社會人,然而我們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太少了。

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會緊張,會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們需要真正體驗向陌生人求助、問路、自己做預算、自己學習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

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 有失敗的經歷

透過某些事件,讓孩子面對失敗,或者說讓孩子有失敗的感受,

這樣會讓孩子對自我認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敗,有時孩子面對失敗時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但父母非常在意,經常最後逃掉的都是爸爸媽媽,

這樣的一種逃避,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障礙。


16. 有拒絕或被拒絕的經歷

發現,父母特別害怕拒絕孩子,父母們會覺得:我怎麼能拒絕他呢?

我要讓他自由的成長,拒絕他,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


當孩子沒有被拒絕的經歷,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

其實,是父母接受不了對孩子說“不”,當說“不”的時候,父母是非常難受的,

所以他拒絕對孩子說“拒絕”。


如果 12 歲以前,都沒有過被拒絕,當他以後逐漸離家庭的保護越來越遠,

他面對被拒絕時怎麼辦?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體會說“不”的經歷,如果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機會說“不”,

他也沒有尊重自己的權利,有機會說"不",勇敢的表達出來,說"不"的過程,

逐漸體現自己價值的過程。


王当当 wrote:
我几个周末大食会的同学

都在成都买了房

也在要我买成都的房子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了我们大家在一个城市生活

没有孩子的陪伴 我们就自己过

也不孤单~.(恕刪)


說到老人問題,不免嘆氣,人只要活著,就會老,

就無可避免須承擔各種健康問題的機率(包括心血管、內分泌系統、肢體關節、智能、心理狀態五大類)

中程感受到青春逝去的警訊,就是老花眼、腸胃及牙齒問題吧!(有一個更快的就是發胖、瘦不回去)

從小看著各式各樣的老人長大

沒有人知道自己老的時候,會是甚麼樣的情況

最好的情況,就是跟年輕的時候一樣健康自在,活動自如,思慮清晰。

感恩每一天都活得健康!



  • 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