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老家整理資料, 正好拍了兩張這片.
這是我的第一本 綠皮"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簽發日期是1994年8月1日
姓名等...資料寫得還是繁體字

這是第一次去中國前辦的"簽注"

可以看出我辦理這本台胞證後沒幾天就去辦簽注,
簽注核發日期是1994年8月4日, 有效期至1994年11月4日
看中國北京蓋得出入境章是8月16日入境, 8月25日離境.
印象中那時去了北京, 杭州.
來回都是到香港啟德機場轉機.
等於說單趟時間至少是現在的三倍,繞了一大圈.
對中國的印象....
人多, 腳踏車三輪車很多, 路上沒什麼車子(私家車牌不多),
然後就是各大景點超級會收門票, 對外國人(包含台灣人)特別貴.
其實祖父母70年代就透過考察等...名義經過日本等...去中國旅遊,
家父也是因為在外商工作,當年奉派到香港待了兩年多,
主要就是要把該公司在亞洲得總部,由香港, 台北, 新加坡,
移到中國北京及上海.
那時幾乎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待在中國,一半的時間待在香港, 每兩個月有張來回機票可以回台灣放假一星期.
因為公司從事的又是化工, 農藥... 經常要帶老外去農牧場考察
所以全中國包含新疆烏魯木齊...他都去過了.
他說那時其實對台灣人很優待, 如果到農村真的會全村上下出來擺桌請客.
上至官員,下至農婦, 都過來閒聊打聽台灣的一切.
所以的確有些在台灣混不下去的人, 滯留在當地, 招搖撞騙...尤其90年代末期...
這也是這幾年很多中國人對台灣的印象不太好的原因之一.
我那時會去旅遊, 純粹是家父工作到一段落, 準備可以調回台灣前幾個月,
想說帶我們至少去北京看看...故宮, 圓明園, 天壇, 長城, 還有杭州西湖等...景點
其實那時去交通也不弱現在方便, 唯一比現在好的是路上沒什麼車, 不太會堵車.
只是我們真的很明顯, 若走在景區, 穿著與樣子就不是當地人,
連當地同事想說幫我們買票省點費用, 也馬上被認出來.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