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cotqoo wrote:
其實..........(恕刪)
謝啦,不過阿...
我想說,年紀到了的時候,真的不會有夠多閒工夫學新的技術,作老闆當管理請員工來最新的技術倒是可以。
所以看完您給那位前輩的評論我唯一想跟你說的就是這。
我呢,是台灣第一批玩數位設計的,運氣很好,我唸書時打工在正式公司上班一個人打趴三個業界廣告設計師,因為我會最新的數位設計,1996年學校的教授老師邊看書邊教的內容,我遠遠超越老師。業界的設計師是用效率極低的傳統設計;更別說網頁設計了,我當兵時自學,我畢業後的設計學系才剛開始編列網頁設計課程,2000退伍一出社會發現我是台灣第一批設計系科班出身的網頁設計師,在我之前的網頁設計師都是資訊底的工程師在做的,當時沒有科班設計師能寫HTML CSS還套JS,至少我觸及到的公司和同學們的公司沒有看到聽到過,大家都還觀念當成那是程式設計師的事,僥倖又是幾家公司開高薪水搶著找的那種,命阿。
然後網頁設計搞一年就看到未來瓶頸了,台灣職場Bug多,2000年剛退伍領40000月薪並不低。
不過,後來幸運的我又選對了路,直接轉攻相鄰專業的網路行銷工作,在網路行銷剛起步的台灣職場我邊做邊探索2年,不但做行銷我還能自己做廣告,薪水比較低,但三個月我就打趴05年時台灣網路行銷職缺,因為我專業就硬是多一項科班設計,這也讓我有條件喊薪水問要不要,當時跳槽遇到好多次面試我的未來主管皺眉頭說『我給不了你比我高的薪水,但我還是想要你來跟我一起努力。』其中一個甚至約我好多次,而且是我同個高中的學姐(學校裡不認識)。
那個時候我已經在玩word of mouth/buzz marketing行銷,這個詞後來2年後在台灣泛稱『口碑行銷』當時還沒有這個中文詞,為什麼我當時會玩?因為我1997年開始就在網路上看英文學習工作上的專業知識,我讀高端的軟體使用技巧、看最新的網路行銷概念,這些你不看英文網站絕對觸及不到,我工作上學著美國玩這種網路行銷方式的時候,繁體中文尚未有『口碑行銷』這個詞。
這些經歷告訴我,求不斷進步和學習新的領域,就會拿到各種門票。
台灣網路一直處於3~5年遲於美國的網路發展,也就是說,美國最新的網路創業項目或行銷手法成功模式,台灣各行各業在3~5年後有可能會出現,這件事,從1996年104人力銀行成功做出成績的創業年代出現至今2018從來沒改變過,也就是說,我現在就能明確說出3~5年後台灣網路會有什麼成功的新東西。
想像得到嗎?104人力銀行其實當初是拿美國一個成功的人力銀行網站做模型在台灣起步經營的。
這樣說有點模糊對吧?
讓我跟您說,FB我註冊帳號時沒有中文版,一個台灣朋友都沒有,FB的朋友都是老外。直到08年一波FB熱潮出現,FB頓時老朋友都出現了,如果網友你是08年上FB,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走網路行銷5年之後的我,又開始走開發,這個階段就省略了,反正現在是靠開發當主業收入就是了,前面說的涉及到的專業領域現在順利應用在我的主業和副業上。
這些經歷不斷的在告訴我,求不斷進步和學習新的領域,就會拿到各種門票。
不過我真的也老了,
然後我也開始能體會為什麼以前去一些傳產公司提案時,公司的決策窗口來一些資訊部歐巴桑喜歡下馬威的說『我是199X年第一批做ERP系統的工程師』,年輕時聽到這個根本看扁他,因為我知道一件不會錯的事情,就是,當一個人總是以久遠年代的成就來講自己多厲害時,只能說他這些年來都沒有進步,也就是說他是個這麼久以來都沒有成就的企業啃老族,這點永遠沒有錯。比較起我所知道的年老的老外在他這種年紀還不斷學習最新技術,這種老工程師真的有夠低品質。
不信對吧?
去stackoverflow網站晃晃,你就會知道國外的白鬍子白頭髮的老工程師有多厲害,台灣整個0勝率0勝率0勝率,因為年紀到了都不學習新東西已經不像工程師了。
但是!
但是!
但是!
說台灣的老工程師這樣沒有競爭力不完全正確。
台灣的市場環境狀況就是不能太創新,等時機成熟才『能出現』,這是台灣網路最保守的成功模式。所以老工程師的經驗,有時候恰恰是在避免錯誤的投入。
一個保守一點的觀念,『在台灣』反而『有可能』是個好觀點,我講的是有可能。
而且,當年紀到了的時候,會真的發現原來生活的壓力會阻礙到學習更多東西。
上面這句話我省略2000字說明,因為我相信年輕人的經歷無法直接體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