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0156bbb wrote:除了自己創業當老闆...(恕刪) 不用看上司跟客人臉色的工作~~我想了很久答案絕對是有的~~~~答案是~~當"農夫"沒有上司跟客人但是唯一的問題是你還是要看老天臉色這個比較難克服~~~
請問您出社會多久了.....沒有一個工作不用委屈....創業的老闆哪一個不用看客戶臉色?有時候還要看員工臉色...很多員工一受到壓力就不想待了虧錢的時候 沒有週轉金 就算沒有尊嚴 還是要想辦法去借 員工的薪水
志大才疏 , 興業路長 !!前幾天在廣播聽到 趙少康談到現在的政府是典型的 " 志大才疏 " ,施政的企圖心很強 , 但是政策執行的成效很有限.現實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類似情況發生 ..我就知道一家代理日本知名家電品牌的代理商 , 主事主年事已高 ,就把公司的業務交給留學歸國的孫女經營.而一味相信專業的接班人 , 面對營運的困境 , 就花了每個月 16 萬的顧問費, 請專業的顧問來公司接管業務.而所謂的專家 , 一到公司就告示全公司 , 他們過去幾十年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要全部停止運作 , 導入全新的模式.結果就是整個公司停擺 , 全公司的員工就閒在旁邊看所謂的專家如何能讓公司起死回生.最後就是日本原廠把代理權轉給別人代理 , 公司結束營業.還有另一個個案是接班人是女兒 , 重度的迷信風水 , 不斷的更改公司的擺設, 把公司從熱鬧的 內湖搬到 桃園的工業區 , 再花大錢把辦公室以及廠房裝潢的非常的氣派 , 但是業績卻一路下滑 , 每天都在跟銀行交涉借錢周轉.幾天前跟老同學聚會 , 就聽到同學談到他們到 中國投資的經歷 , 當情況一直惡化時 , 女性的思維往往能接受現實 , 認賠投資 , 回到 台灣重新開始.但是總會有一些愛面子的 " 大 " 男人 , 認為同業都還在撐 , 自己絕不認輸, 咬牙苦撐 , 最後甚至有人因為生意失敗而自我了斷 , 結束生命.我自己年輕時在創業的時候 , 滿腦子想的總是自己的實力可以支撐公司的營運多久 , 而不是生意可以帶來多少的利潤或是虛榮.上個月看到 台灣地區汽車銷售的統計 , 看到昂貴的德國進口 賓士汽車銷量已經逼近國產的 本田汽車 ..現在的年輕人對接近 200 萬新台幣的進口轎車 , 早已經不再感到懼怕 ,反而覺得是生活的一種必需.其實這個現象就可以解釋為很多人心中潛藏的 "志向遠大 " 的期待 , 不希望別人看輕他們.但是從另一項統計來看 , 就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的人還只是 " 能力尚缺 " 的角色.因為新創的公司 , 只有 1 % 能持續經營超過第 5 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