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有沒興趣來加拿大闖闖看

我已經搬離加拿大快十年了,不過家人都還住在那裡
以樓主舉的例子而言,為什麼沒有台灣留學生唸BCIT
其實不是沒有,只是多半唸的科系不一樣
BCIT的定位比較像台灣的四技二專,兩年制學院,拿到的文憑也不是大學學位
比較像職業訓練學校,只是因為訓練科目還蠻重專業技術層面,在當地評價不錯
我當年住在溫哥華的時候,因為還是青春年少,認識的朋友群也都是十幾二十歲還在唸書的孩子
以我當時認識的朋友而言,絕大部分都是台灣移民(很小就去當地)
當年台灣、香港移民是大宗,不像現在是以中國移民為主
台灣移民的小孩其實多半都還蠻受台灣父母思想影響,基本上就是怎樣都要唸個大學
所以UBC、SFU,或者往其他省份去的都很多
以我當時認識的朋友來說,往往是UBC、SFU申請不上,才會去唸學院
而且很多寧可去langara或douglas讀一兩年之後,轉到UBC或SFU
台灣父母的觀念與期望就是這樣,BCIT很好,出來也很容易找工作,但是就是不符合這種期望
再者,我認識唸BCIT的人,很多也是唸台灣傳統認定的好科系,例如電機、資訊

前面有網友提到,加拿大要找到坐辦公室的高薪工作不容易
東岸不曉得(據說好很多,但我只去旅遊過,沒住過),溫哥華確實不容易
我認識的人裡面,幾乎多半不是回亞洲就是到美國生活、工作了
在當地真的長久生活下來的,幾乎都不是往白領的路走
說真的沒有好壞,就是當地的選擇多寡而已

樓主說自己兒子在加拿大長大,顯見應該是起碼十幾年前就移民的
我們家也是屬於差不多時間到加拿大的,當年的房價真的不比如今
溫哥華的房價近幾年已經被炒作到太離譜的狀態
說真的,如果不是早期就進去,已經有房子住,或者現在口袋有很多餘錢的話
現在才搬到溫哥華真的很辛苦,那個房價有種永遠追不上的感覺

工作機會多得多的美國,反而房價飆漲速度相形失色⋯⋯

至於拿加拿大籍到美國工作,樓上有個網友提H1b申請困難問題
其實加拿大跟美國之間有特屬條約,只要符合特定職業別(類型蠻多的),拿的是非常容易申請的TN visa
完全不用去跟其他國家的人搶h1b名額
BC 物價貴到翻天了
我的薪水 都已經扣到 46% 的稅...每年繳 5-60K 的稅
感覺還是不夠用.

剛結婚, 老婆台灣過來, 還在試著適應,之後她有工作,雙薪生活可能會輕鬆點.
還在付房貸中...一個月 2K CAD

以下是生活開銷
兩人伙食費約 700 CAD - 一半在家自己煮,一半在外面吃
手機費 130 CAD - 這還沒台灣吃到飽方案...才10GB 用量
網路費 175 CAD - Shaw 網路費 250mbps Broadband (舊計畫)
車油費 500 CAD - 每天上班路程來回 50km
車保險 300 CAD - ICBC 貴到翻...今年聽說 還會漲價 10-15%
車保養 250 CAD - 一年約 3000 CAD, 月平均 250 CAD
水電費 150 CAD - 家裡電腦多...
兩人雜物及亂買東西費 1000 CAD
寵物開銷 200 CAD - 家裡三隻貓 含了飼料費,貓砂,及每年健檢費
房屋稅 250 CAD - 每年約3000 CAD, 平均出的數據, 住 Townhouse...這已經算少了
健保費 75 CAD - 今年降一半

這樣共 5750CAD 每月...有時屋子有地方要補修...或車子大修...直接再噴個 1000-2000都可能

物價貴,服務費也貴...甚麼都貴
貴就算了...服務也沒到位.
我在這20年了,習慣了...但老婆急性子的人,罵翻這裡辦事效率之差
感謝大家的分享
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跟想法,所以每個人都是對的

美國國力強,機會多,絕對是首選
可是入門太難,不然我也想去

加拿大房價真的很高,Vancouver Richmond 我也住不起
剛來的時候,4個人擠在一個800尺的小公寓裡
直到5年前,才用我的積蓄跟退休金,約1000萬台幣,
買了一個離 Vancouver 40分鐘車程,1600尺的townhouse
但這個錢在台灣,能買在哪裏,買到什麽
有房價便宜的國家,台灣也有房價便宜的地方
可是你要去買,住在哪嗎?
3年前又貸款買了間小套房,收房租付貸款
打算退休後搬去住。

這的生活費比台灣高,可是沒高到哪麼多吧
我賺多少錢,就過什麽樣的生活
我們夫妻倆很少外食(小朋友有他們自己的世界)
家裡的開銷能省就省(例如基本的手機費,cable 只有網絡,沒有電視節目...)
我們倆都是騎腳踏車上班,下雪就走路
每個月我存近一千塊,我老婆存多少我不知,當養老基金,每年退稅,剛好付車險
我們還是有能力騎機車兜風,釣鱒魚鮭魚,冬天去滑個一兩趟雪(滑雪真的很貴)

炫富......,絕對輪不到我,哈哈😂😂😂
別抱怨了
加拿大生活比紐西蘭還便宜...
薪資應該沒有差太多
紐西蘭的Goods & Services Tax 是15%...
油價接近$2CAD 我都加98
房子avg $1M CAD
貸款利率大概4.5%
我薪資超過15萬CAD 亞洲人拿這個薪水差不多是天花板了
rank比我高的亞洲人還真的很少... 不是我在屁 是真的很難爬天梯

另外我什麼狗屁社會福利都輪不到
扣稅也沒有可以抵的東西
養小孩自己負擔
養老婆自己負擔
還好手機網路醫療保險都是公司付
美加的車子更便宜... 乾... 一樣的車我要多付10k

然後在國外有房貸跟沒房貸差別很大
一年就差稅後30~50k 看你貸多少
如果沒房貸我也是三年換一台Eclass

美加的房子跟紐西蘭比真是便宜到爆
不用上百萬就超大間還有游泳池
百萬在奧克蘭只買得到一個小破屋
要買到美加等級的至少1.7M
一年至少要負擔70~90k的貸款...
差不多就是扣完稅全部給銀行就好
我運氣好早買 然後沒有買到緊繃 所以貸款一年只需要繳24k 我多繳20k
早點付完買第二間
亞洲人當然要跟著炒房 社會本身就很不公平
有幾個亞洲人當GM? director? 薪水上不去當然要從投資拿

fque wrote:
別抱怨了加拿大生活...(恕刪)

感謝分享
我還真是井底看天
BC前任的省長想要中國大陸的髒錢
所以讓一大堆黑錢洗進加拿大
現在溫哥華變成加拿大最難生活的城市之一

但BCIT不是職業訓練中心啦
是風評很好的二專
就業率好像是90%以上
學生薪資收入可以超越UBC和SFU
是不是有錢就可以進?
是呀!
但是熱門科系可能你要排一,兩年才進得去

來加拿大,學醫護最好,收入8萬沒有問題的
但BCIT當人不手軟
我知道在BCIT拿醫療,醫護科系的都是過著沒天沒日的生活
不是台灣那種22K大學可以比的
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得必然有失,唯有知足才能常乐。

我20多在美国工作,30多在台湾,40多开始到了大陆,每一个转折都让我体会不同的人生。最初十年,总是在意收入高还是低。再来的十年心境有些变化,觉得住哪里做什么工作没有好或坏,只要努力就会有所回报,而老天爷确实带我不薄。转眼要五十了,开始经历老病死,觉得追求到了又如何,追求不到又如何,结果都是一样,我只希望自己越来越豁达。

虽然也不担心饿死,但这辈子是不会再往上走一层了。至于住在哪里,我觉得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话说回来,以居住地来说台湾其实不错,本身就风景秀丽,物价合理。还有近邻日本可以滑雪泡汤,体验东南亚多样的文化,更不要说山川壮丽物产丰饶的大陆就是巨大的宝库。

看到楼主分享,深有所感以文抒情。

陰包谷 wrote:
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至于住在哪里,我觉得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话说回来,以居住地来说台湾其实不错,本身就风景秀丽,物价合理。还有近邻日本可以滑雪泡汤,体验东南亚多样的文化,更不要说在山川壮丽物产丰饶的大陆。(恕刪)

大大說的好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唯有知足才能常樂"!
我年輕時在美東後來陸派駐亞洲歐洲,現在年紀增長發現台灣最好混! 哈哈!
年紀大就只想到兩件事而已 一 不用開車走出去就有一大堆東西吃 二 健保。
樓上幾位說的都對,就我自己的例子

BCIT是技術學校,在加拿大是最受歡迎的,很多職場都要這類學生(比大學吃香)
進入BCIT很簡單,去報名+付錢一切搞定,英文不好沒關係
學校會先測驗你的英文程度,不夠格會先讓你去上英文課直到通過(都要給你過除非你不去上)

那我的狀況是,我沒錢沒時間去上,因為我有家庭要顧,
早上上ESL政府免費英文課程,下午兼職工作($15/hr),(英文不好)
房子也是租的,賺得不夠生活費...

我真的真的很想去上BCIT幾年出來脫胎換骨,但我狀況不允許...

------------
如果真的想來加拿大,除非已經有工作在等你,或建議自己本身開公司、有人資助你讀完BCIT
西岸全看這所學校吃穿

這邊台灣人FB社團都是當老闆或業務居多

------------
另一個好消息是聽說工作簽的職位可以是一般餐廳服務人員
想趁年輕體驗的可以衝囉
這倒沒有
是變化太巨大太快
我住了很久也只是勉強應付而已
住了20多年
平均房價漲了八倍
油價漲超過三倍
平均薪水大概只漲一倍
薪資沒有全國top10%要在奧克蘭混幾乎不可能
NHL wrote:
感謝分享我還真是井...(恕刪)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