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人資面試詢問的兩個問題

//因為人資有這樣的作法才會造成中年勞動力失業。有很多工作只是需要人,例如總機但總機總是年輕人

不要開玩笑了
台灣老人化的時代
錢沒到位,夢想沒到位
要找個漂亮的年輕人坐櫃檯
人家還不想來
這人資很會問阿, 水不夠深的大概都會中招

第一題 :
你只談一家, 不是你相當有自信, 就是這家待遇福利好到讓你一定要上
貨比三家是基本, 你面試我, 同樣我也面試你
什麼忠誠啦一心一意啦, 你我心知肚明都是鬼話

第二題 :
這題滿有趣的, 有的人剛出社會是增強自己專業深度
磨個三五年就要學著接觸人脈廣結善緣
也有的人一上場就裝熟, 人脈一堆但沒半點專業知識
磨個三五年才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不過像我這樣不打官腔不客氣的回答, 應該是少數






johnny1735 wrote:
以下兩個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懇請前輩指點迷津。
1. 除了面試本公司,還有應徵其它公司嗎?
遇到一家問我當人資她嫩,結果第二家竟又一次不漏再問同一題次,好奇人資希望聽到的答案是什麼?
2.你現在的工作是在著磨深度還是廣度?
當下猜測人資可能想聽的答案是深度,因此答深度且硬掰了一個例子,好奇人資希望聽到怎樣的回覆。
gpc5471 wrote:
身為前上市櫃資深Hr我淺薄的回答
首先第一個問題
如果是學經歷很強的人
而且年齡不到三字頭
據實以報會達到加分作用
因為有相當明確的選擇權
若說謊反而會被本人我直接黑單
代表這個人不夠忠誠隨時會走人
不要浪費彼此的寶貴時間

如果是學經歷不強算普通的人
據實以報不止應徵一間公司
我會認為這種人只是想來洗經歷
但我一樣會給機會嘗試
因為學經歷普通的人才懂得珍惜機會
我會當場做考核過的了關就通知錄取
但是我不會給這種人要職擔任
希望他自身懂得進修拿出更好的實力
但是若年齡已達三字頭
卻告訴我不止應徵一間公司
我會懷疑此人專業程度是否不到位
首先三字頭代表三十五左右
這個年齡層不是主管就是資深員工
不該是輕易跳槽放棄的階段
更不需要靠"求職"來跳槽
不是有獵人頭挖角就是被客戶挖角
這年齡還靠求職的大部分學經歷都很差
實力堅強的人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認領
就算說謊我也不會相信原因上面已交代

第二個問題我沒有問過求職者
不過這個問題必須據實回答
深,代表鑽研,廣,代表全能
擅長的領域只有單一成分
那自然會有適合的職缺等著此人
擅長的領域不只有單一成分
拿得出作品、證照、實際考核證明
那自然會有較高階的職缺等著此人
而且能給予更好的談薪空間
前提是,各項必須精通,不精就閉嘴
因為被搓破公司有千百種方式調職
搞到此人做不下去都不是問題...


求職亂象就是你這種資深人資搞出來的
很多的工作要的就是專業跟深入,例如RD
也有很多工作要的就是廣度,例如PM、業務、行銷
人資既非專業的用人單位也不瞭解用人單位的業務範圍
憑什麼用這種廣度跟深度的模擬兩可的問題去篩選求職者?

還有35歲就一定是主管?一間公司主管職位比例只有多少?
不隨便跳槽也得建立在公司不隨便亂改制度亂調整組織
甚至在自己高層經營不善就拿員工開刀為前提,你知道有多少公司就愛內鬥嗎?
偏偏內鬥損耗最傷的就是基層主管跟資深員工....

總體看來你這個資深HR只是個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的絆腳石
深深覺得應徵跟面試還是用人單位自己來最好,剩下的文書跟內部作業再交給人資即可...

johnny1735 wrote:
以下兩個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懇請前輩指點迷津。
1. 除了面試本公司,還有應徵其它公司嗎?
遇到一家問我當人資她嫩,結果第二家竟又一次不漏再問同一題次,好奇人資希望聽到的答案是什麼?...(恕刪)


不要想太多, 你能回答, 你想回答. 就答.

在下非人資, 但是是 IT 公司的用人單位主管, 我是會客氣地詢問這個問題.

這種問題沒標準答案, 只是當成互相了解的參考, 我想要了解應試者的需求, 想要從事的工作, 志趣甚或志向, 甚至人格特質.
如果應試者有答, 我可能會臨時根據當時情況再往下詢問, 而且是以純聊天的方式進行, 同時我也會將敝公司的情況向應試者報告說明或比較.

面試就像 "相親", 將來雙方是否能在一起愉快的 "打拼", 第一次見面是要互相 "開誠佈公" 的.

用人單位手上是有幾個應試者名單的, 同樣的應試者也可能手上有好幾個 offer. 雙方都在找最 match 的對象, 都想了解對方, 如此而已.

會答這個問題, 且會和我繼續聊下去. 就有可能讓我覺得這就是我要找的人, 也因此這個 offer 就可能給這個應試者了.

1. 除了面試本公司,還有應徵其它公司嗎?
我會照實回答,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如果回答有,我會告訴他鴻海不是只有代工蘋果手機一種選擇,還有自家手機。
台積電不是只有在台灣生產,也有在大陸生產。
一家公司要懂得為各種狀況做準備。

2.你現在的工作是在著磨深度還是廣度?
除深度還要有廣度,兩者是相輔相成。
只有深度沒有廣度,猶如井底之蛙。
只有廣度沒有深度,膚淺毫無特色。

以上是個人淺見....
David-Kuo wrote:


求職亂象就是你這...(恕刪)

如果因為Hr就能改變求職環境
甚至可以造成求職亂象
那我也只能說
你根本不了解Hr的工作內容和規範吧
第一Hr徵求人的法規還有門檻都是公設
絕對不會因為比較資深就可以自行設定
問題還是在於勞資雙方的碟對關係
勞方有自己的考量當然資方也有
總結,誰給錢誰來訂規則,就這麼簡單
不滿意公司政策一開始就不該赴職
把過錯推給Hr公司門檻也不會因此改變
講難聽一點公司不會缺你一個求職者




第二抱怨完還是要面對現實
35歲左右是資深員工或是主管的人
在社會上其實是大多數
這個年齡早就該穩定而不是縹緲未定
這年齡層還沒有穩定而且被內鬥走的人
代表學經歷不充實且精神層面不高
這樣子的人除非有背景不然中年危矣
當不成管理職又受不了企業鬥爭
想必沒有幾個敢誠實說出離職原因吧
反正通常都是能力不足被內鬥出來
不爽同事主管,且玩不贏別人
賭爛後就把過錯都推給公司自己離職
真的沒什麼好解釋的越描越黑
這年齡靠挖角跳槽應該不是難事吧
怎麼還會像新鮮人一樣四處求職呢?
鄰居大叔前上市櫃員工幾年前中年失業
都能馬上靠客戶關係上任卡一個管理缺
卡到一家知名保全公司副理的位置
現在老早就退休每天睡到自然醒
對了他沒有靠什麼家庭背景完全是人脈
難道現代三字頭的人業界人脈都是零?




對了順便告知
大企業內鬥很正常你到哪都一樣
小企業一人身兼多職一樣會有內鬥
這是人性使然你改變不了事實
職場本來就是戰場不是俱樂部
沒能力的戰士就麻煩自行退場休息
無法接受企業內鬥文化建議自行創業
因為你就算考試進入公部門內鬥也存在
甚至我可以告訴你更嚴重
也建議可前往外商或學某樓到國外赴職
千萬別去有華人的國家就職因為差不多




至於說Hr不懂得業務範圍隨意找人
代表你們公司的Hr是內定的
科系和人資無關業界經歷也不充實
可能也不是正統上市櫃公司吧
不少公司表面上市櫃實質體系腐敗
早就該從企業界退場或轉向東南亞市場
這在中南部市場尤其明顯
一堆股價狂跌的爛工廠早該倒一倒了
我待過的百大企業中
Hr都在業界有過相對的經歷
有些甚至在各行各業中有過經驗
再搭配學經歷才有錄取資格
每個Hr擅長的領域不同不可能廣義
自然會落在適合的徵選範圍業務中
問題當真無聊,照實回答就好了.

不過我覺得台灣沒什麼公司有HR人力資源部門,只有人事部門,
對人事而言,人力永遠是成本,不會是可創造價值的資源,
重點在聘用這個人的價錢,而不是考慮這個人能創造的價值,
人事也沒有能力能搞明白,各部門專業需要什麼人才,
人事的效益就是殺價,人事費越低越好,多數公司都是這麼運作的,
為什麼大家都要找外商,出國工作?再不行考公務,
人事策略一直是低價優先.
我不是人資
也不相信人資的建議...
因為有陰影...

曾經人資極力推薦一名年輕人
問類似第二個問題

他答
1.計畫最短時間內可以達到專案技術需求,不造成別人的負擔
2.盡己所能成為足以影響專案的Key man
3.希望能有機會帶領專案,公司獲利


輪到我面試時
問他為何對自己這麼有自信,是否有完成過啥專案?

他答
他相信自己夠努力可以完成任何任務

他帶來的第一個app,一看差點昏倒...
寫的是關於搜尋質數,用的是暴力解法,頂多用到multi thread而已

另一個app,是一個78人(真的是生殖器)可以在醫院裡閒晃(移動、攻擊(射X)、趴在地上...),沒啥技術,就是directX



臉上三條線
看著他洋洋得意

但是
第二個app讓我看到他的狂妄,稍.稍..稍...微有加點分...


因為有人資的 "擔保",他順利的進入單位...

一個月後,離職


據我觀察他失敗的原因
1.過度自信,常對其他人的工作提出質疑,但自己提出的solution又不完整,強迫他人接受
2.Delay all the time,但每天加班
3.不會運用智慧找解決辦法,十分依賴之前學校的指導教授(私立野雞大學),技術support貧瘠
4.不會(不屑)求助於同事,幾乎0互動,專業空氣人


總結
個人認為人資問的問題、建議都不重要
就算應徵講得再好,來到實戰單位就是看實力、貢獻
實力會證明自己的價值

johnny1735 wrote:
以下兩個問題不知該...(恕刪)


這跟你應徵的工作有關, 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會只有一家獨有, 我通常都會回答有, 提一下自己的身價;
但後續的問題就要看回答的技巧, e.g. 應徵了哪幾家? 這幾家公司你最想去的是? 如果主管認為你合適, 你會 onboard 嗎?

第2個問題也是跟工作有關, 要同時回答深度以及廣度. 重點在於【申論題】, 雖然題目是【選擇題】
問題1照實回答就可以了

問題2深度與廣度並非二擇一的問題 端看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有能力的人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專才
只是專長的領域是不是公司現在需要的 如果知道的技能算廣泛的
公司需求專長只是略懂皮毛 那你就是來深度學習欠缺的地方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