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七個姊妹卻沒人要接家裡事業?

心態調整問題

幫忙生意--->將來變自己的

關心老人的起居--->自己的爸媽,關心很正常,就想成自己比較孝順

"反觀姊妹們 每次回來家裡 不是幫忙 而是像住飯店 還頻頻喊回家好無聊" 光是這點就該慶幸

自己不是這樣的人,百行孝為首都不懂,那他們將來的子女會跟著學^^
先了解一下未來岳父的身家 賣菜的真的不能小看呀

搞清楚後 說不好一堆排隊等著入贅
沒人接就把攤位賣一賣,賣完退休
大家都成年了,有大家的選擇,一個攤位而已,有什麼好留的
要感謝這事業幫忙養了七個小孩、幾十年的光陰,但是該走的,還是要走
老人家一定會捨不得,但是.. 做到死嗎?

我覺得硬要自己兒女回來接班的爸媽,非常自私

前兩天同業聚會,
一個老闆,兩億多的傳產公司老闆,跟我說他小兒子剛國外學校畢業沒多久,
在世界知名台商在外面上班,一年薪水兩百多萬,科技業
大兒子已經在公立醫院當醫師,有想要出來開診所
問過兩個小孩,雖然都知道公司產值很高,生意也很好
但是通通不回來接
他已經決定把公司賣給外資,加上品牌、所有個人專利、即將開發出的產品等,預計賣四到五億
一些留給小孩,其他自己退休用

幾億的資產都願意放棄了
一個攤位有啥好捨不得的....

我自己也有事業,一年賺個幾千萬沒問題
早就想好,要是小孩沒人要接,那三選一 1.賣了 2.關了 3.專業經理人
不需要去強迫另一個個體做不喜歡的事!
要狠,其實很多種作法
但我想發文者你朋友作不到

那至少先請她有個決斷
就是她對這份事業是有打算接手嗎

請她作好一個深思

如果有打算接手,那就開始深度介入,創造出她就是這份事業最正統的唯一接班人
誰都無法干涉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說句現實的,家中七名皆是女兒,那家產如何分?
當然就是早早接家業的那個有最大話語,所以要接就要趁早,趁著父母還意識清楚時接手,這樣家產就會理所當然的不斷劃分到接班人手裡,晚了的話,那就只剩下工作落到頭上,錢都被其他姊妹均分走

另外一種就是不打算接手…,但很現實的情況是,你朋友除非有重大變故,不然是甩不開這份工作了,畢竟對其他姊妹而言,這就是火坑,如果有人爬上來,代表自已就得跳下去,那當然就是千方百計把火坑裡的人踢得更深,所以你朋友頂多只能維持兼差的模式,那麼要作的事,就是把兼差能獲得的錢設法提高,或是以這份兼差為名義向父母要”福利”(例如:我回家不方便,要買車,請父母出些錢吧),當然,要錢時必牽扯這份家業工作,讓她不是以女兒的身份要錢,而是另類以員工身份,這很重要,不然其他女兒都會效法也跟著開始吸錢

說得很無情,但這很重要,因為接手家業時無論是以什麼狀況,都會跟著被要求照顧老父老母,但以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孝道是理所當然,所以子女很難從這部分要求額外報酬,例如沒辦法說照顧父母一天多給多少錢、父母過世後在未指定下遺產也不會因為照顧父母而多增加多少(除非其他姊妹最後是連家都不回了,父母臨終時也未到場之類的)

所以能用的就是把照顧父母算進這份工作的成本中,然後額外增加要求各項利益。
賣菜是很好賺的!
怎麼和我認識的朋友一樣,只是他是七仙女的老爸本人,也是賣菜的,為了生男的做了精蟲分離術,也是生女的,不過在20~30年前當時市區就有二棟大坪數4f透天房屋,還有買了大片土地,目前每棟應該超過1、2億,而且生意是當地賣菜的是最好的,看他老婆每天都是大把、大把千元現金收入,又不用交稅金,這麼多年下來不知道又多了多少房產,這有何不好,只是要很早出門到中南部批貨回來賣!
多年沒來往了,不知現在是生到幾仙女?聽說還沒生男的!

殺人熊 wrote:
跟我家好像喔......(恕刪)

很多時候,都是外人(兄弟姊妹的老公老婆)在爭

我家就是這樣,自己家人都無所謂
偏偏另一半都是那種喜歡抱怨長輩偏心的
連沒有住在一起都可以抱怨個半天
我父親也是有經營店面的,

當初也想我們兄弟接,但是我自認為不喜歡該事業就自己去找工作了,

然而我弟也就倖然的接下來,從幫忙到現在接管,也這樣了六七年了。


但是因為他沒有父親用心,另一面景氣沒以前好,現在可以說不要店面可惜,要店面又辛苦的兩難。


參考一下,未來如何很難說
現代人都不太敢生的,怕養不起。這家能養到7個女兒,說明這事業很賺啊。

年輕人可能大都愛好光鮮亮麗的辦公室生活,傳統菜市場比較髒亂,又生活圈上也可能認識不到同齡的朋友,也許周遭都是大嬸大叔的,交友圈比較狹窄。要認識同齡的朋友,就得靠網路或聯誼什麼的。

但論賺的錢,肯定比一般上班族還多,不能怎可能養的起7個女兒。

也許她現在去顧,扣掉給她的工資,錢都要上繳父母,但以後把事業接下來變她的,賺的錢就全部是她的了,只是可能也要接下奉養父母的責任?

安慰的話,就舉些現在工作不好找,問她那攤子一個月賺多少,如果比你薪水多很多,報你薪水給她聽。說你很羨慕她,自己老闆,不用看人臉色,不用怕哪天被炒魷魚沒工作。。。之類囉
EVONNES wrote:
事與願違
最後卻變成我朋友要幫忙生意又關心老人的起居
可是這種壓力實在太重了
畢竟爸媽不是只有她一人的
因此她常常情緒不穩發脾氣
覺得家人都很自私不關心爸媽
每個人只會在群組關心出張嘴卻不行動

因此她常常跟我訴苦 我卻不知道怎麼幫忙 只能安撫她..
常常覺得回家幫忙很委屈 雖然爸媽有給薪水
但是卻把自己的青春都獻給家裡
而且之前爸爸生病還是只有她回家照顧
反觀姊妹們 每次回來家裡 不是幫忙 而是像住飯店
還頻頻喊回家好無聊..
聽在朋友的耳裡只有刺耳 因為她在家就是這麼過..


就單單回這段

這跟我家還有我一個朋友家很像

如果願意承擔一切也不在意(目前看來不像)

就回來幫忙,如果不是,就跟其他姊妹一樣,其他人做多少你也做多少

不要多也不要少~

或許我這樣說會被唸說,對自己爸媽還這樣計較~

但是做越多的人往往被責罵的也越多,遠的比較香~ 近的比較臭

俚語也不是沒他的道理
她父母都沒說話了,
喊燒有何用,
甘願做,
歡喜受,
做成這樣,
不如不做,
重男輕女,
教養問題,
問題在她父母.

百年後,該分的有分到,
其它想太多,無益.

話說,她天天這樣念,
自己會完蛋阿,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