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年青人戰老人 老人批年輕人


shaggychang wrote:
既得利益會說什麼?...(恕刪)


只會拿這句話說嘴
我身邊可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
才華洋溢的
看起來
達爾文是對的
終極書僮 wrote:
年青人批老人都沒留機會給他們
老人嫌年輕人不肯吃苦
到底是時代的轉變 還是這代得青年真的那麼爛?
各位試想 如果把現在的老人都變年輕到20幾歲
然後放到現代這時空
目前的狀況是
政治上政黨內鬥 國家空轉好幾年
教改失敗 人人都是大學生
基本薪資22k 派遣約聘一大堆
對岸崛起 代工生意被搶
變年輕的老人人口數砍半 社會人口高齡化
到國外當台勞成為大家口耳相傳好賺錢的地方
各位覺得
社會還會是現在這樣嗎?
老人要回答請放下3 40年的人生經驗

前面一段話講那麼中立
最後一段話
你還是屬於覺得老人應該要體諒年輕人的
你要0分還是87分??

不管哪個世代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藉口

不要再找藉口了
南韓從多低谷再出發
新加坡從多低層發展

而本鬼島7年級以後,只想
錢多
事少
離家近

怎麼不說以前沒勞健保退休金時代,那些長輩被剝奪多少權利
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是廢物
差別只是高級廢物跟低級廢物

catsintexas wrote:
簡單來說,
以前老一輩舞台是在台灣
現在我們的競爭舞台不只在台灣, 舞台是世界,
因為國際化加上產業結構的關係
台灣已經慢慢被其他國擠到成為低經濟發展, 又無新創產業的窘境
以現在台灣的情況, 年輕人要把自己的舞台擴展到世界才有機會

再來以前忍受吃苦跟長工時也可以賺到錢,
但現在就算吃苦也沒有用, 要拼知識跟想法還有國際視野
知識經濟的年代, 國際上各國貧富M型化只會加劇

建議年輕人不要再去抱怨老一代
他們就算想做甚麼, 他們可能也幫不到忙
因為他們的想法跟思維也不一定跟得上時代
看看台灣過去20年的產業轉型成果就知道了

台灣不好, 想辦法走出去. 然後帶進新的思維回台灣,才是比抱怨實在)


非常中肯!
現況就是如此
老闆不是笨蛋

要拿的到高薪

沒有二三下是不可能的

先不管低薪還高薪
的確是 這時代年輕人 真的比較沒辦法吃苦

這不是經驗 而是事實

舉個大家都很愛舉的例子
工地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沒錯有比較輕鬆跟高薪 未和不去 合必選工地

但通常會靠邀跟抱怨的 都是領低新的年輕人
那工地的報酬跟薪資 都比你現在服務業高 為何還不選
為何工地都是老人

人濫沒有錯 錯的是明知道自己爛 還硬要說是社會時代搞爛我們
講一個最簡單的

我高中那年代學生都坐公車上課

公車上所有學生幾乎都拿都英文小卡片或當日要考的科目書在背訟

現在我坐公車坐捷運,車上學生已經少很多了,我猜因為少子化且又大部份都有車開有機車騎

公車上的學生手上拿不是書而是手機,在玩遊戲或看影片;拿著書或背英文的反而是異類.

一些私大附近書店全倒光,前幾年開的都是網咖,消費的全是大學生;現在網咖也倒了,學生人手一支手遊

只有我家附近醫學大學(低於台大醫高於台北醫)租房子的學生看起來素質好一些,但樓下車還是亂停

只會享樂的年輕人,真的有努力過嗎?自己沒知識沒競爭力,又有什麼資格戰老人?

敢跟老人比? 如果把老人再年輕三四十歳,認真的程度跟學習的態度,現代年輕人跟本輸到車尾燈都看不到.

雖然當年我們沒有這些物質的誘惑,但會不會受到引誘是在於乎自己的心,不是拿來當不認真的借口.
現在再慘,有一、二戰後來的困苦嗎?
年輕人老人對立、
勞方資方對立、
軍警民眾對立、
南部北部對立、
..............
這不就是達到某黨文革鬥爭的目的了嗎!
台灣這部車已再經不起酒駕、無照、轉型朕意等稀巴爛的撞了。

以上存屬臆測,如有雷同




那就是真的啦!

chen0043 wrote:
20年前
雞排25元 一個便當30元 300萬就能買到不錯的房子 薪水約40000~50000左右
現今
雞排60元 一個便當80元 1100萬才能買到不錯的房子 但是薪水約25000~30000左右
這比率合理嗎?
以前的人早就該買該有都有了~
然後嘲笑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努力不打拼來的~
說當初他起薪多低多低的
重點還是以前的人都會年年調薪~現在做10年也不太會調薪


笑死人

以前是一個人賺錢養全家(幾乎都是一家5口到6口居多) 還要包含自己父母親 絕大多數沒有父母可以靠

現在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就算是全家也了不起引自己家三口到四口 絕大多數 絕大多數 絕大多數的父母親 還不用自己的小孩養

你覺得以前房子好買

真的把你丟回那年代 你一樣是不敢買 有啥屁用

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誰不說 整天只會放屁話 還不如趕快加強自己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