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ao wrote:
而且在民國70前那...(恕刪)
所以我常說
用平均這種數字
並不能反映當時的公教人員生活真的比一般百姓還苦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
常有繳不出學費的底層人民求助老師
因為當年中小企業興盛
創造了一批新的小富階層,這些高收入者拉高了勞工平均收入
造成了公教人員薪資略低於勞工
事實上這是一種假象,並不能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
但公教人員卻100%不會有這種人出現
(貪汙.走後門,撈偏門的不計)
這才是真實的台灣社會
所以拿公教人員低於勞工
是一種烏賊戰術,用平均數忽略掉當中勞工很多的異數
這就是為甚麼政府公佈平均收入數字
大部分人民都無感,一直說政府騙人
原因就出在這些金字塔頂端的"勞工"
拉高了平均收入
但在公教界卻沒有這現象
很高的原因是高低階的差距,遠不如勞工來到幾百倍的數字
wetao wrote:
這就是台灣人比猴子聰...(恕刪)
「外國科學家做實驗發現,連猴子發現待遇不平等時,都會憤怒地拿水果丟管理員;但在台灣,大家則是會群起圍剿水果拿得比較多的猴子。」
身為勞方的我們不斷被資方壓迫,但我們沒有團結向資方爭取自己的權益,反而互相指責對方。我知道外面低薪又辛苦的工作很多、台積算是給的「大方」了,但不代表給的大方就可以不把人當人看。這是整體大環境很爛的問題啊,低薪、高工時,名副其實的「過勞之島」,為什麼身為勞工的你我會這樣甘心妥協?難道我們不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嗎?
我的理解是這段「身為勞方的我們不斷被資方壓迫,但我們沒有團結向資方爭取自己的權益,反而互相指責對方」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4857987
我有時都覺得那些所得替代率真的很扯,國民年金是只要國家開錢莊嗎?所以有錢的人拼命存,然後賺取更多的利潤,把國家掏空嗎?
大家是否還記得,國家有一個最低薪資的門檻,如果政府都覺得,這個最低薪資已足夠養活一個人生存的能力,那有必要搞個所得替代率嗎?
也就是說,政府應該設計一個公式,讓人民繳一定的錢,等到約55歲左右(約工作30年),就領最低薪資當年金。這時,當然有很多養家活口的族群,不願意退休,那他就可以繼續工作,但不見得要繼續繳錢。抑或著著,有許多勞工無法勝任原本較粗重的工作,那就可以向政府申請,老人工作輔導,譬如工時縮短,或是做一些社區服務等較彈性的工作內容。
如此,國家的負擔就是為了保障一個人的生存尊嚴,至於想拿更多退休金的人,有兩個管道,一是繼續工作,勞保中的退休金可以負擔這樣的責任,二是參加商業年金保險。
希臘會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很高,而且更弔詭的是,每年仍有許多人靠關係,而進入公務體系。所以如版主所言,讓替代率提高,試問,目前這些屆齡的退休人員,他們是繳了多少保費,一口氣拿這摩多,就是債留子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