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不外乎是
1.好喝 (不懂衛生、成分與營養價值評估,多為沒自制力或無腦的一群)
2.別人都喝,不喝很怪 (沒主見的東西)
3.喝時尚的、喝流行的 (沒錢還想裝時尚,這種廉價的面子可有價值?)
4.很少喝,會喝的主因是增加社會常識,體驗市場上的新產品,避免當土包子。
所以些飲品店多半開在高中/職 以上的學校附近。
我以前去進修時,隔壁同學是某間飲料店的店長,熟了之後他每堂課都請我喝他們店裡的飲料,
其實我不敢喝,假裝喝一半,下課之後都拿去丟掉。
交談過程中得知材料成本只有售價的10%~30%,能給你喝到30%的已經是算超有良心的店家了。
人事成本比較難算,要看淡季旺季,還要看其他因素。
調飲料用的水哪裡來?
不要指望是過濾水、礦泉水,就是自來水而已,有煮沸過是良心,沒煮過叫常態。
簡單的說,賣一杯的淨利潤約3~4成。
2.因為賣冰跟賣水的利潤高
3.逃漏稅(仔細看..不是每間都有開發票.一樣的加盟店有的有,有的沒有,有是因為被檢舉
)因為一開業申請一個月收入不達20萬免開.而且政府又沒覆查.又請專業公司每個開
內外帳.,其實只要1間含以上加盟店,就要開發票,之前問過公家單位的答案,如果
開店面都賺不到20萬,早就收一收了.這樣政府也抽不到稅.其實全台灣有多少
類似的沒開發票算不完,難怪台灣沒錢建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