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odidi wrote:
現在很多學校研究所,為了賺錢,為了輕鬆教學(教授只要教五個學生,又可以有人協助研究,作專案,當免費勞工)拼命收學生,學歷膨脹結果,入學學生能力日益降低,大學底子沒打好,上研究所目的,有的是逃避現實,有的是為了將來薪水高點,於是研究所又囫圇過,出去工作不見得能力比較好。
我的想法脫離實際了嗎?
...(恕刪)
看LZ寫的這些東西好像認為當個教授挺爽的,
很容易嘛...跟菜市場擺攤賣菜差不多簡單,
好...現在就來看看一個正教授是如何養成的:
私立大學狀況不知道這邊就不談,
以〝台清交成政〞這種等級的國立大學來說(可能私立長庚大學也是如此),
你想進去當個助理教授沒有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那可能很難(有些科系還要求有該研究領域的美國TOP20學校博士學位),
然後要有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2年以上的博士後研究經歷(台灣的就中研院吧),
好不容易贏過數十位以上跟你一樣是博士的人擠入校門了,
再來面對的就是將近10年以上的熬夜寫論文投期刊+升等地獄,
這就跟海軍陸戰隊的〝天堂路〞一般...撐過去就是你的,
但你可以見到大概有1/3的副教授是怎麼樣都升等不上去,
寫論文寫到眼睛出問題(乾眼症、飛蚊症、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的大有人在,
有些還搞到爆肝40多歲就掛點了、也有精神異常的、也有想不開就跳樓的,
然後各系、所、院、校內還有各式各樣派系跟惡鬥比連續劇還驚人,
每次要選院長、校長就是黑函滿天飛,
當然,
還有系所的行政工作要扛、班導師的責任要扛,
有些系所的主任、所長其實是〝塞窺〞每個老師唯恐避之不及,
有些想跳槽別校或轉進中央政府任官的老師就特別喜歡搶頭銜,
醫學院就更慘了,
每年到附設醫院例行大小評鑑時那些醫師兼任教職的就有的搞了,
看完門診、作完手術、查完房就累爆了但假日還要跑實驗室作研究拼論文不然VS職位會被拔掉,
以上都順利完成了這位博士才有可能升等到正教授領新臺幣13萬左右的月薪(比照公營行庫的總經理月薪約18萬元、金融業董事長月薪約20-30萬元、司法官月薪超過10萬元),
好了,
各位看完之後有沒有更加積極的想作育英才呢?
〝看人挑擔不吃力〞這句話用在LZ身上...可以說非常合適!
ggggg31518 wrote:
學歷不好連卡位都沒的...(恕刪)
如果讀的碩士不夠好看!也談不上實用!
有人讀碩士是讀理想,讀願望,以為起薪會高一些,不過就是書上寫的,人力銀行哄的!
殊不知企業界用人有額度限制,有些行業就是只要碩士,有些只要大學!
很多人到一個年紀,才進補學歷當門面,加薪,自我滿足多的是例子!
一流的洋墨水人才,二流的台清交人口並沒有那摸多!
填補到小缺口,可知大水庫都是中小企業主居多,
多數人要知道選大企業和小企業哪邊好活自己體驗,總還是和職位和職等薪找人!
有時碩士並不受青睞,因為就好像你說的起薪想要要求高,可是沒捨摸像樣的工作經驗和戰績
甚至有戰績的人投履歷,都好像大石落海!Why~
因為業主或人資知道,多請幾個像樣的大學履歷職場老鳥,貢獻度就大於碩士畢業新鮮人
廉價又好用!慢慢加給還可以收服人心!
要是出社會越久,人就會認清幾種事實!
一種人還在摸索定位,不知道那個行業才是自己要長久走的路,因為命不由己!對吧??
一種人懂得低調進修,觀察好時機和景氣才去面試,上班接電話還心驚膽跳,就怕被抓包請假面試!
一種人懂得努力賺錢,輸了頂多換份工作,了解自己和行業才知道走同業還是轉他職!
剩下兩種人就很認命,韌(潤)命
壞東家也做,只因為存錢最重要,有了錢,往後的事都好說,職場關係穩定就好!
好東家就待,不亂跳槽,只因為換工作就是跌出前面兩個1/4的中高薪,年資真的不是捨摸好的新籌碼!
有本領才是王道!
所以,最終~總活到一個年紀了!
無論自身表面學歷如何,和人交手,論技巧,實力,人脈,觀人術都不差了!
當然是創業找自己要的人!
熱騰騰的學歷!
那是捨摸鬼阿??能吃嗎!
還是公司賺錢的技師,工程師,業務來的吃重呢??
甚至是老闆親自出馬應酬,談交易給業務看呢???
這都不是學校老師的理論可以畫理想派給學生吃的!
天真是很危險的想法!
那是學術界的東西!
圍在圖書館裡就好!
雖然讀書上癮是種快樂,考上第一名是種成就感加快感!
可是賺錢從來沒那摸容易吧!!!
我認識的台大碩士博士也有很軟弱的性格喔!男女都有~
你看~所以在結婚現實底下,在養家活口底下!
它們居然在30歲多,40歲多時也懂得分辨捨摸是能吃的,捨摸是不能碰的耶!
不簡單喔!
通常,有些人在孩子,約國中時在讀放牛班的男女,早就開竅了!
所以後來書再讀的好,上去的性格也不同!
同樣當老師,有的強在專業,有的強在管教,有的好在學養!
不說了~希望大家別是剩下大批的野雞碩士!
那就...男兒當自強吧!
科大為了教育部的資金補助,為了企業的就業率,降低學生的品質,當學生在職場上出了問題,反倒替企業打壓學生,這樣的現象也是不正確的,說真的,政府應該要針對每個學生在專業領域裡的能力做出區別,說到底,政府也沒有真心看待這些未來社會主力的發展,總有一天,臺灣的競爭力會淪為亞洲最後。
bmw_m3 wrote:
學歷應該還是有用的啦...(恕刪)
警衛喔,對!
台大碩士剛好吻合!
去他的母校和校長恩師打聲招呼吧!
恩~你強!同學起薪都22k,26k,只為了有人五年後要拿五萬或十萬以上的薪水
警衛~不分年齡,兩班制,準備好相片,現場填寫,拿套制服就去上工,聽總幹事的話!
你有出息!資優生~(沒錯!這行業投履歷基本上就是天兵!

最好這個台大的資優生可以分的清捨摸是管委會,捨摸是分辨人,車,客,證!
更多的活動或是設備最好他都能做清楚!
不要時間到還狀況外被像樣的組長或是主任幹譙!
說難聽點,高中畢業去當保全,我覺得這人很會想!
台大碩士畢業~這.....人不簡單!
將來必成大器!

(暗:捨摸不簡單~不是漢奸就是蠢材,台大的痴漢嗎?

台灣不是在世界產業的前沿,不需要這麼多普大畢業生。只要10間以內甚至5間以內就可,但陳水扁的教改之後大幅增加的普大畢業生無法消化,一些偏向實作的工作又缺少人來做。
另外,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相對而言,勞動力和企業的匹配更加重要。很多人觀念裡認為,一些“低端”產業會全部移向工資最低的地方(中國等等)。
實際上即使發達如日本,這些“低端產業”吸收的就業也相當可觀,仍然有很多企業,可以通過精密的資本/勞動匹配達到很高的生產率。這些企業最需要產學結合、訂單式的技術教育。教改摧毀了台灣過去的這種職教模式,加速了小企業競爭力的流失,結果就是產業和就業機會的加速外移。當然這一點我只是個人觀察歸納出來的,沒有客觀經驗,各位你可以反駁我。
普大門檻放得太低,普大生平均素質下降,這時廠商花錢僱到“次品”的概率增加,所以傾向於謹慎僱傭或者壓低工資補償僱到“次品”的風險。
教改把一部分有實作天分的小孩從技職移到了(可能不怎麼樣或是產值低的)普大,所以同一個崗位上的工人比以前那一批素質要差非常多了。
另外,工人技能的下降(一部分聰明小孩改上普大)損害了企業競爭力,部分造成了產業的外移和需求的下降,進一步拉低了整體的工資:以前我的小工廠能從技職招到不錯的孩子操作及研發機器,現在技職畢業生的素質大不如前,普大學生素質更是低落,我就乾脆把廠遷移到大陸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的小工廠里的會計、秘書也沒了工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