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覺得軟體重要的人請看過來!!

tracer1000 wrote:


工程師治國

讓我想到孫運睿,李國鼎

學其他的治國

就bj4了...

...(恕刪)
這些年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法律系跟政治系的人真的非常不適合管理國家。

kenchu1109 wrote:
這些年的慘痛教訓,告...(恕刪)


哈哈。

laurenchoch wrote:
可以用中華電信hic...(恕刪)


小弟想過幾個方案:
1. 自己架在家裡。
2. 用HiCloud等雲端產品。
3. 租用美國主機host空間。
4. 其他...

能請有架過國際大型網站的人分享一下嗎!?
人是最重要的。另一點是要不怕失敗。

MahaHino wrote:
小弟想過幾個方案:1...(恕刪)


可以參考AWS。我看了一下hicloud,似乎是AWS的翻版,但是功能少很多。

這篇所說的軟體例子,大部分都不難。而且大多是免費。你的對抗表擧的就是容易互相翻版的例子。



chamberplus wrote:
嗯...您噹我沒關係...(恕刪)


純討論,沒有誰噹誰的問題啦!
問題之一就在於你說的行銷。1500萬美金的案子要再花800萬美金作行銷,不是每個老闆都拿得出來。外國企業肯花這筆錢,就是知道花下去也許能賺一票,但是不花絕對賺不到。

現在的狀況我不清楚,以十年前來看,台灣的一個遊戲軟體開發的經費是200萬台幣,6個月完成。以這樣的環境,怎麼可能有好的產品。Cost down大家都想,但是外國企業更知道該花的錢不能省,而且要用力花,錢才會自動流回來。台灣只會一味的cost down,說實在的企業經營水準已經差別人太多。說說員工培訓,外國企業很多會補助員工在進修,幫你付一部分的學費,公司也會有內部的個人專業進修培訓,為的是提升員工的專業水準。那如果員工培訓完跑了咧?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果員工都不進步卻都留下來了怎麼辦?

台灣企業要行銷國際,先學學別人怎麼經營公司的再說吧!研發主導公司經營,那是新創公司才用的方法。一但站穩腳步了,是要用行銷策略來經營,來引導研發走向。工程師適合創新研發,但不一定適合經營,而只懂行銷也沒用,要兩種人才都有才會成功。

Again, 純討論,沒有誰噹誰的問題,有冒犯的話請多包涵。

TT2K wrote:
純討論,沒有誰噹誰的...(恕刪)


就像這一則新聞背後

威盛告祥碩 鬥法變鬥臭?

每個人工程師自以為聰明,我帶槍投靠,可以讓新老闆省一點錢,以為我很有價值。

真的~如果新老闆覺得這樣子的技術或產品是有開發潛力或必要性。

老闆本來就應該花錢從正常的管道買到IP 智權,然後工程師才有自信的

可以跟老闆拍胸脯的說:我可以進一步改善產品。

這一種老是想帶槍投靠的工程師只是慣壞台灣高科技的這些老闆而已。

讓他們只是永遠想著可以不用花太多錢就可以生出東西出來賣賺錢。

不懂得珍惜或尊重員工的專業,那就更不會想真正的投資員工或照顧員工。

---
一樣的道理,老闆心裡也會想:您今天跟人家簽了員工保密協議,都會這樣子。

那改天也會不會從我這裡又把東西帶到別的地方?

吳三桂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就算您帶槍投靠,人家清廷也不一定會信任您啊!


chamberplus wrote:
您可以想像得到說:外國人在寫程式語言時,幾乎是用很口語化的方式在寫程式。

尤其有些應用程式軟體語言越改越像一般口語化的開發環境。

他們幾乎是把寫程式這件事當作類似一般打字工作。寫起程式當然容易事半功倍。

(更不用說:當初鍵盤的設計就是遵循英文打字機的架構作的!)

所以人家很容易上手寫程式,只是要不要?想不想寫程式而已。

所以人家老闆才會想花多一點錢雇用寫程式的人,

但對我們一些想寫程式的東方語系國家的工程師來說,學程式語言與寫程式語言多多少少

都有一點障礙...相對來說:就覺得寫程式就會比較會事倍功半...感覺寫程式就比較像賣肝一樣!

如果寫程式也可以用"中文語法"來寫,我想對許多想寫程式的東方語系國家來說會更貼近一點。

--- 這是個人觀察後的一個小小見解。大家可以盡量噹我沒關係!


基本上你應該不知道早就有這種東西存在吧~剛好與你想的相反~開發效率更差~
所以都只有出現過而沒熱門..

laurenchoch wrote:
我想mahahino的意思應該不是發展中文產品,發展中文造字,而是讓軟體技術在台灣和中國深根、活化,並且創造更多核心技術,發展更多應用,照顧人們的現實或未來需求,比如老人化、少子化時代,我們機器人智慧發展已經爐火純青(包含中文應對),西方跟不上,追不來,自然要跟隨我們的腳步。所以他講得應該是讓軟體技術在台灣和中國深根的方法,如果不以本地語言來思考,做任何事都要轉成外文,再用外文思維來思考,繞一圈,自然很難普及。我們就一直只是跟隨者而已。

小弟認為台灣的軟體有幾塊應該坐大:
一、台灣人發展出一個討論程式語言的中文網站,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二、台灣人發展出一個即時通訊的軟體,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三、台灣人發展出一個新型態的社群網站,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四、台灣人發展出一個新型態的網路購物網站,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五、台灣人發展出一個新型態的地圖、地理系統,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六、台灣人發展出一個新型態...系統,用戶量可以衝破五億人口。

當這一步達到,大家都緊張了,台灣才會有機會。

剛睡醒,思考可能不太周全,還請指正。..(恕刪)


1.討論程式語言的中文網站,我看過台灣的,比大陸差不少,不說別的,先超過CSDN再說
2.即時通訊已經開始沒落了,有QQ在不會再有第二個中文即時通訊軟體再如此裝大了
3.新形態的社群網站是什麼?
4.購物網站在邁向O2O,其它不管B2C還是C2C,台灣全面落後大陸。
5.新形態的地圖、地理系統?這需要衛星的支持和政府的強力推廣,比如大陸的北斗。
6.更沒可能。

其實,台灣在互聯網時代已經被落下了,軟體和互聯網是分不開的。

MahaHino wrote:

百度(美、中)對抗的是 google(美)、yahoo(美)、microsoft(美)...
騰訊(南非、中)對抗的是 google(美)、yahoo(美)、microsoft(美)...
新浪(日、中)對抗的是 google(美)、yahoo(美)、microsoft(美)...
網易(中、?)對抗的是 google(美)、yahoo(美)、microsoft(美)...
搜狐(日、中)對抗的是 google(美)、yahoo(美)、microsoft(美)...
阿里巴巴(日、中) 對抗的是 Amazon(美)、yahoo(美)、ebay(美)...
淘寶網(日、中) 對抗的是 Amazon(美)、yahoo(美)、ebay(美)...
樂天(日) 對抗的是 Amazon(美)、yahoo(美)、ebay(美)...
LINE(日本) 對抗的是 what's app(美), wechat(南非、中), skype(live)(美)...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VK, tumblr, ...
blogger, wordpress,..
apple,...
鳳凰網、Pinterest,Instagram, XVideos, craigslist...

當然韓國人的實力也不可輕忽。上面許多中國知名的網路公司,其實大股東都不是中國。過去中國人比較不重視這塊,但是現在慢慢覺醒了。

台灣人,你在哪裡?..(恕刪)



這裡面錯誤太多了,

百度是以搜索起家的,主要業務也在搜索上面
騰訊是以即時通訊起家的,WeChat也是它的產品,現在也比較重視遊戲方面
新浪是最大的門戶網站,就像yahoo一樣,但是門戶網站早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新浪的主打是微博,類似FB,Twitter,類似的還有人人網
網易的主要業務是網路遊戲,還有郵箱,也是門戶網站,還不斷的推出一些不錯的App
搜狐這個比較雜
阿里巴巴集團比較大,阿里巴巴其實是B2B業務,美國好像並沒有很成功的B2B公司,淘寶是C2C的老大,類似於ebay ,而Amazon是B2C為主,類似於大陸的京東。
Line由韓國互聯網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的,韓國的軟體互聯網實力一點不差,只是大部分台灣人只關注韓國的硬體發展而已。


大陸很多知名網路公司的大股東是外國的,不是不重視這塊,而是本土的VC和PE不行,這兩年也起來了。沒有VC和PE互聯網公司不好發展。

tian wrote:
不過主要成功原因卻是來自於政治因素限制歐美的解決方案進入大陸,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他們的規模在目前都還是中國人口撐起..(恕刪)


你最多隻說對了一半,你要知道不管是淘寶、京東、新浪都是踩著美國公司的屍體上位的。
Yahoo早就進入中國了,可是門戶網站做不過新浪,Amazon做不過京東,ebay被淘寶的免費策略打的屁滾尿流,MSN跟QQ更是沒法抗衡,Google在退出中國市場之前一直離百度有一段距離。究其原因,就是本土化做的很爛,不根據當地人的習慣進行修改,被本土公司打過毫不為奇,Amazon的中國總裁離職前還說過,他們什麼都要聽美國總部的,自主權太少。

為什麼大陸的企業走不出去呢?他們成功的本土化了,但是沒有成功的世界化。另外就是有一道無形的牆,華為是通信器材行業的NO.1,一樣打不進美國市場,為什麼呢?還有就是大陸一直是緊跟著美國的步伐在走,模仿的多獨創的少,其實你會發現說的那些國際大公司基本都是美國的。

Line是韓國互聯網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的,當然肯定是先在日本紅,從全球來說WeChat並不比Line用戶少,但是這也遇到個問題,很多人一聽WeChat是中國的就不會用,卻絲毫不會擔心Line,為什麼呢?也是美國的長期宣傳造成的。一邊毫無證據的宣稱華為的危險,一方面卻用Cisco的路由器去監聽,美國一向如此。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