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ldyeye wrote:
各位大大這是我對現在...(恕刪)
市場供需問題,教育單位只考慮到總體素質提升問題,造成大學變成普及化教育,至於學校的畢業門檻由學校自定,畢了業就由企業自定.所產生的結果大概就是:
1.公家單位考試並未分大學等級
2.部份企業會分等級,有約30%的企業變成不看學校,只看證照
3.在大學生供過於求的狀態,很多學校為了提升就業率,不得不與企業進行合作,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甚至與企業更進一步合作,讓學生在未畢業前就先讓學生進入企業實習
4.除了少數幾家公立大學維持原有的姿態,但也造成畢業生一畢業就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較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科系,有不少人雖是大家所謂的名校,但窮及一身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得不自行找尋出路.
5.這個年代變成名校也非就業保障,而是所學剛好符合需求變成搶手
6.由於市場供過於求,反而造就部份學生一畢業就創業,而這些創業項目很多與其在學生時代所打工的領域相關.
討論到後來有人總喜歡說企業找人是國立大學放一邊,私立放一邊.
1.甚至看到不少公司人資開始亂了手腳,不知如何取才,
2.這些問題都是因為企業極少根值大學所造成的結果,不投資只想要學校要幫企業培育自己需要的人才,這種取巧心態正是這些企業醜陋的表現
結論:
企業若想找到適合的人,必須提供經費與大學進行合作,甚至提供有興趣的學生獎學金,這樣才不至造成取才亂象,只靠一些人事想找到適合企業要的人,又不想投資學校,根本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