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外勞是造成台灣普遍低薪的原因?

sardine001 wrote:
新加坡製造業也很發達,石化,半導體,或同領域比較?

請旋風大比較台新相同產業的外勞政策及影響


旋風 wrote:
新加坡有製造業
但製造業並不是他的主要產業
原因出來新加坡地小人稠
發展製造業對他沒有好處

新加坡甚麼產業最發達
這裡大部份人都知道
外勞很難進入這個領域內
高階經理人當時也不用透過引進
所以影響也就小

台灣卻不一樣
台灣從以前到現在
製造代工一直都是台灣的命脈


旋風大沒有針對問題問答,
新加坡的製造業發達嗎?
可以跟台灣同領域比較嗎?
要有數字才能比較!

全球的乙烯產量將從2014年的1.56億噸增加至2015年的1.86億噸。

2014年產量為全球第一的美國,產能約為每年2,800萬噸,預期2019時將可達3,815萬噸,保持世界第一。

我們來比較台灣,南韓與新加坡,
南韓產能由831萬噸成長至896萬噸。
新加坡產能由380萬噸成長至395萬噸。
台灣石化產業發展停滯,自從2015年底中油五輕關廠後,產量由442萬噸減少至392萬噸,比城市型國家新加坡還要少,產量跌出世界前十名之外。

新加坡不是地小人稠嗎?石化業產能還超過台灣,外勞人數更不用說了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新加坡也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重鎮

新加坡電子業的產值佔其製造業的30%,
目前世界10分之1的晶片以及40%的硬碟媒體皆在新加坡製造。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刪刪刪...........
..............
............
再補充新加坡的人口結構及准證種類

根據新加坡2017年人口簡報,
新加坡總人口數是561萬,
其中公民有344萬人(藍色),
永久居民有53萬人(紅色),
非居民有165萬人(綠色)。
居民397萬人跟非居民165萬人,每3人當中就有1人是非居民,比例相當高。

WP是人力部設置的給外國半熟練工(semi-skilled )提供的工作準證。
申請要求:無薪水和學歷要求;
年齡要求:馬來西亞人(18-58歲),非馬來西亞人(18-50歲);
家屬准證:不可以為家屬申請准證;
公司人頭的配額:
#1. 服務行業W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8%(普通12個本地人才有一個WP名額)
#2. 製造業W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25%(普通3個本地人才有一個WP名額)
#3. 建築業普通1個本地人就有7個WP名額
#4. 海事業普通1個本地人就有4個WP名額

SP是人力部設置給外國中級技術水準(Mid-skilled)雇員提供的工作準證。
申請要求:基本工資至少在2200新元(不包括花紅、加班費等);
學歷要求:大專,本科,也會考慮技術資質認證(需要至少一年全職學習獲得的技術認證);
家屬准證:可以為家屬申請准證,從2018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至少6000新元;

公司人頭配額:
#1. 服務行業S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15%(普通6個本地人才有一個SP名額)
#2. 製造業S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20%(普通4個本地人才有一個SP名額)
#3. 建築業S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20%(普通4個本地人才有一個SP名額)
#4. 海事業SP在公司名額不可以超過20%(普通4個本地人才有一個SP名額
是否可申請綠卡(PR):一般來說可以直接申請,也可以為家屬申請。

Employment Pass(就業准證)
EP是人力部設置的給外國專業人員(管理層,主管或專業職位)提供的工作準證,是工作準證中級別最高的。
薪水:Basic salary 至少要3600新幣、如果擁有工作經驗,就需要有更高的薪水。
家屬准證:可以為家屬申請准證,從2018年1月1日起,基本薪水至少要達到$6000新元。
公司人頭配額:無
是否可申請綠卡(PR):可直接申請,也可帶家屬一起申請。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旋風 wrote:
產業型態不同
新加坡的外勞對他國內的影響
不像台灣這樣大
排擠效應也不可能相同




外勞對於台灣本勞的排擠作用已經非常嚴重了,

這是我親眼看到的,

台灣人會去工廠工作的,

很多都是中高齡的就業人口,年青人不太想去,但台灣有的年青人也被外勞比下去,

業者會把台灣人的工作效率與成果,與廠內的外勞相比,

這對於中高齡就業與二度就業的台灣人來說,

形成了強大的排擠效應,

這政府已經造成了台灣人的就業困難與瓶頸。

而且,更嚴重的是,

台灣的中小企業做工廠經營的老闆,現在傾向只用年青人(30歲以下),過了40歲以上的人,通通剔掉不想錄用,

有外勞能取代,那更好,只用外勞。


BroadCast wrote:
如果一個科技公司15K...(恕刪)


這只是一個環節,不太可能是主因@@

stanphill wrote:
外勞對於台灣本勞的排...(恕刪)

勞動力流動是很正常,
東南亞人民來台找工作,台灣人也去紐澳新加坡"搶"當地人的飯碗,
泰國人出國賺錢,泰國也引進柬緬寮籍的外勞
泰民不願幹服務業 磋商引進越勞

只要經濟發展,企業願意投資,人力才會值錢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可是在台灣像大貨車呀起重機呀推高機呀想要開還需要執照呢。
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允許外國人可以開這種重型機器的。
如果讓沒有執照的外勞去開,被抓到雇主會有法律上的責任吧。
萬一發生事故死人了,如何交代?
外勞比22K還高 外勞的工作就算給30K,本勞還是不願意做。。。。。 因為沒有發展性
有可能 連帶遊民也變多了
BroadCast wrote:
如果一個科技公司15K...(恕刪)
https://ace0156.pixnet.net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