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cAT wrote:
完全都是打高空說真...(恕刪)
就是不滿才需要改變
若聲音被推到輿論風口才能被更多人重視,討論
如果你的心態都只是等著政府來改變,那慢慢等吧
若這麼大的族群都不在乎自己的權益,那才叫做抱怨
今天有人有所做為,難道今天要拿張板凳去公園演講才叫有做為嗎?
都什麼年代了
在來高薪台積電也是有,社會氛圍有變嗎?
一兩間企業他們留得住人才,有人重視嗎?
就說這是通盤問提
難的就是資訊,今天若我是國家領導人有份國家通盤報告在我手裡
那改變就只剩下實踐了
今天沒有資訊你能有所作為嗎?
改變
當然是募集有志有理念之士,了解各域專家
做決策不難,難的是資訊一樣掌握在某些人手上
若今天叫你去執行任務,你當然是會先去找了解專門領域的人手協助
人力與知識都是資源,若不從讓更多人覺醒來反思國家的問題
結合各行各業期待改變的人士,你要怎麼改變?
若連這一步都不踏出去,那才叫真正的打高空。
你以為老闆真的都很有能力嗎?
他們做的決策更多時候讓人哭笑不得
讓外勞來做決策搞不好都比他好
就差在資訊,若今天他與別人資訊共享
你確定老闆做的決策絕對就是英名神武?
geminiboy0612 wrote:
外資(活水)不進入台...(恕刪)
說起來 你知道臺灣大部分有小權勢的人 都是吃媒體的shit嗎?
媒體說一套 他們信一套
結果造成什麼?
年輕人想幹什麼都被打壓
「他們不懂事」「他們社會經驗不夠」
去你X的不夠
所有可以出去的機會都是誰拒絕的?
歷史課本讀一遍 會知道年輕人根本無辜
FemcAT wrote:
讓我想到一個鞋業二...(恕刪)
以創投來說, 能有10%達到最初的退場目標就已經很不錯了,
換句話說有90%的機會的投資是沒有回報甚至是血本無歸的
這個可是有矽谷跟華爾街的菁英在詳細分析的情況下的正確率,換作一般人的確會更低
不過資金就是要有流動經濟才會成長阿
就算投資看起來虧了,不過投資的錢也會變成薪資或其他供應商的收益,對經濟還是有幫助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年輕人可以試著在企業內部創新,說服慣老闆把要換車的幾百萬投資到企業內
試著從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做起,從小地方開始,然後拿數據說服老闆投資內部創業
成功了你就是新部門的頭,就有談薪資的籌碼
失敗了就當作挖出慣老闆的錢促進經濟繁榮吧
經濟的重點在於促進流通,使用均富卡或是均貧卡的烏托邦據我所知在歷史上是沒有成功案例的
paul2482 wrote:
你好其實以下內容在...(恕刪)
這沒多大意義
因為在討論薪資時,每人都只講所處角色有利的一部份
而且都只討論一個點,這不會有結論的
影響薪資只有勞方和資方嗎?
勞方、資方、教育、經濟產業結構、政府效能、政府帶領產業發展方向、國家資源特性等‧‧‧‧
以上才是會影響薪資較完整的面
而不是一廂情願改其中之一,或叫其它去改變就能達成
但實際上都只剩勞方和資方互嗆而已
另外,國人討論薪資時,都很容易朝民粹方向偏離,大家只為自己辨護
站在勞方時,都是資方的問題
站在資方時,都是勞方的問題
自己的問題卻都不去檢討,大家都只想改變另一方,都是對方的錯
事實上,勞方、資方、教育、經濟產業結構、政府效能、政府帶領產業發展方向、國家資源特性等‧‧‧‧
以上每個點都有問題,每個都要去改善
如果以勞方的立場,全怪資方太苛刻,享有太多資源
如果以資方的立場,卻怪勞方無法共體時艱
在問題都是別人的心態下,能解決甚麼事?
年輕人就算再有能力,一旦陷入以上的思維與環境
那只是淌混水,因為只是無意義的討論
求人不如求己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
年輕人假如想靠對自己不好的老闆和無能力的政府,那更荒謬
不如想辦法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走出自己的道路
讓其他年輕人可以群起效尤
年輕人總以為能改變社會,但最終,其實是社會在改變年輕人
要走自己的路很難,但要改變其它人更難
走自己的路,創造自己的未來,這應該更有意義,更能改變社會
FemcAT wrote:
完全都是打高空
說真的,這種文除了激起憤怒之外,毫無幫助...
這文看了半天就像個肚子餓了在哭鬧的小女生,男友說吃這個也不好、吃那個也不好,問她到底要吃什麼又說不知道...
就是抓著一個"政府應該讓我過好日子"在那邊無限上綱
講老實話,同樣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不如去看下面這篇,至少那邊講的要革命、要流血,比這邊什麼希望大家幫忙轉寄有梗多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4796292
內文搜尋
X




























































































